张春华好奇问道:“子上做什么偷鸡摸狗的事儿了?”
王朗一时语塞,他若是说话,岂不知承认了自己喜爱的孙女是狗?
这时候,已经有鬼将把这事的前因后果对张春华说了,张春华乐了:嘿,不愧是我养出来的儿子,才十五岁,就会拱外头的白菜了!
王朗说不出口,他就是盯准了司马昭在该做正事的时候做不正经的事。
张春华知道,王朗这人吧,气性儿高,有点文人清流的傲气,也许是因为他熟悉经义,自身有点儒士的酸腐,现在看似是豁达一些,愿意接受新事物了,那也是局势所迫。刚开始,王朗是并不赞成她一个女子为帝的,曹丕醒后,因身体病垮了,又顾及形势,默认了张春华继承皇位的事。在张春华将曹丕奉为太上皇以后,王朗老实了。
张春华可不姓曹啊,继位以后将曹魏直接给撸了,改国号为晋,算是完全断了曹家剩余族人的念想。此后的磨合因曹魏的旧人们年老离去,而新一代子孙走上台前而告一段落。
包括夏侯家,曹家,荀家等,不知道有多少小辈是在大将军张华的光环下长大的,老一辈走了,以后的未来,全掌握在他们这些年轻人的手上。
张春华念及王朗算是“三朝老臣”了,能活到现在这把岁数,还能老当益壮也不容易,她也得顾全一下老臣的面子不是?于是对王朗装傻:“文王做什么不正经事了,王大人尽可以向朕告状,朕定收拾这小子。”
王朗噎住了,他见陛下还真是被蒙在谷里的样子,犹豫再三,最终豁出去说道:“老臣惭愧啊,未能在出征时看好孙女元姬,让她与文王接触上了,这一来二去,文王便向元姬夸下海口,说要娶她为妃,而今元姬竟说非卿不嫁,老臣,老臣有罪啊!”
说完,王朗跪伏在地,泪流满面。
他满门清俭,父子两代人都矜矜业业为官至今,为天下万民做了多少事情,到头来却遇上了这糟心事,他们是清流人家,最忌讳的便是高攀,日后别人可都要戳他脊梁骨,说他心机深沉,培养出个有才情的孙女,就是为了勾搭王爷,攀登荣华富贵的。陛下又会怎么看待他们,司马昭随口一句,竟是叫王元姬当真了,执拗地说出非卿不嫁之语,他孙女才十四岁啊!这风流成性的纨绔子文王,就这么哄骗地元姬一颗真心交付,日后拍拍屁股走人,这让元姬以后怎么活?
王朗越想越觉得糟心,越想越觉得文王就是个渣渣,便是玩弄了他孙女,司马昭贵为当朝王爷,日后也不会怎么样。孙女的未来,他们王家未来的名声,还有那糟心的纨绔王爷司马昭,如此种种,将王朗气得都要昏过去了,他当即便吐出一口血来。
张春华惊着了,再不敢玩大了,忙命人给王朗赐座端茶,好声好气地安抚道:“王大人莫急,朕这就将文王叫来,三方对峙,亲自问问他此事是真是假。”
王朗悲愤,就这还能有假?若有假,元姬会日日抓着文王的玉佩念叨着文王吗?他们竟是连定情信物都交换了!
张春华招来司马昭后,对他问道:“朕听说你出征在外不学好,尽去调戏王朗的孙女了?”
司马昭见亲娘面上并无怒色,而王朗则义愤填膺在旁瞪视他,心里暂时有了底。小心思转了转,顿时就想到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啊!
司马昭难得正经一会,对张春华说道:“我对王元姬是真心的,之前并非是故意调戏于她,而是觉得她很好,真的想要娶她为王妃。”
王朗听罢,不喜反忧,他条件反射就想偷窥圣颜,看看陛下是个什么反应。但他深知为官的忌处,不敢轻举妄动。
文王此人说坏也不是顶顶坏,至少在个人能力上,王朗可以很中肯地评价一声不错。可就是平时吊儿郎当的样子,让王朗很不放心。
张春华劝说王朗道:“你看两小的关系好,互相看对了眼,朕也是开明的长辈,文王是认真的,这男未娶,女未嫁的,正是适合说亲的时候。王大人忍心拆散一对未来的神仙眷侣吗?”
王朗脸色忽青忽白,听出了陛下偏袒之意,他哆嗦着唇,一时说不出话来。
司马昭说道:“王大人若答应让我娶回元姬,我定会好好待她。”
“看看,连本王都不自称了,显然是已经将王大人当作了自家人啊!”张春华含笑说道。
王朗脸色憋得通红,而张春华想给王朗几分薄面,于是好心说道:“王大人家室清明,培养出来的孙女也是极好的,适合做王妃,王大人若答应,朕这就给他们赐婚,好让王家女儿风风光光嫁入文王府为妃。”
有陛下金言在此,王元姬的身份可谓是无限做高,连陛下都夸奖他们家室清明,可见是给足了王家面子了,他们王家的其他女儿们,因为陛下这一句话,日后相看人家都多的是人求娶,毕竟不是所有的女儿都像元姬那样出色啊!
王朗脸色缓和许多,他想想自己告状不成,反而将孙女给交代出去了,就觉得心里憋闷,但转念一想,一心倾慕文王的元姬能够嫁给文王,还有陛下赐婚,这样的荣誉,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啊!
王朗再不拿娇,跪拜谢过陛下恩典。
张春华送走王朗,转手就拧住了司马昭的耳朵,拧得幼子哎哟哎哟直叫唤,张春华冷声说道:“你又气你父亲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