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也不敢多打听,找苏慕白问了一下情况,得知楚九歌与北王去了西凤,至于他们二人去西凤办什么,剑客就没有再问了。
这世间,死的最快得永远是好奇心重的人,跟在皇上身边多年,剑客很清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
确定北王短时间内不会回来,剑客便写信,将此事告知远在荣兰王都的应颐,至于应颐收到信后会怎么做,剑客并不关心。
北王敢用应颐,就不怕应颐背叛,也能承担的起应颐背叛的代价,一如当年的江河。
应颐收到剑客的信,已是七天后,这时北王与楚九歌,早已用假身份混进了西凤,应颐就是收到消息也莫可奈何,只能认命的继续为北王做牛做马。
好在,没有多久应池就奉北王的命令,来王都准备与东林三国洽谈合作的事宜。
知道应池要来,应颐激动的三天没有睡着,在应池到来的前一天,足足花了一个时辰挑选衣服,想要在应池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挑了半天,从常服到官服,从布衣到锦衣,应颐最后还是选择了他新做的战袍。
他这身战袍是北王赏的,由黄金打造,穿在身上威仪不凡不说,还能让应池看到他没有丢应家的脸,他在北王面前也很受重用。
一大早,应颐就在城门外等着应池。
足足等了两个时辰,太阳热得能把人烤化,应颐也没有一点不耐烦,穿着那套由黄金打造的战袍,威仪十足的站在城门口,如同雕像一般。
应颐不动,跟随应颐来的官员,自然不敢动,一行人就这么在城门口,等了应池两个时辰。
午时,应池的马车终于来了。
远远地看到马车,应颐就迫不急待的迎了上去。
马车停下,应池下了马车,朝应颐走来……
应颐看到气质沉稳,风度翩翩,气宇轩昂的应池,心里一阵欣慰:他的弟弟长大了,懂事了,甚至出息了,他这些年的牺牲没有白费。
可应颐在人前一向严肃惯了,而且他与应池也没有好好相处过,便是心里再欢喜,再想与应池这个弟弟好好相处,应颐也不知从何下手,只能和以往一样,严肃的朝应池点头,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应大将军!”倒是应池,再次见到应颐,已没有当初在应家族地门口的愤怒与暴戾,他嘲讽的唤了一声,笑的意味深长。
应颐莫名的不喜应池这个笑,严厉的道:“应池,你现在代表的是北王府,你要庄重一些,不可丢……”
“停!”应池不耐烦的,打断了应颐的话,“应大将军,请称呼我应大人,我有北王任命的手喻,我现在也是官身。虽然职位没有你高,可也不是你能随便教训的。”
应池将手中的任命文书展开,递到应颐的面前,笑得嘲讽,“应大将军,这里是荣兰不是东林,我应池不是当年那个,任你驱赶打骂的应大少。应大将军,你要教训人,去教训你的兵,别在我面前摆架子。”
为了方便应池跟三国使臣谈判,北王给应池的权利很大,职位自然也就不低,他有底气不给应颐面子。
应池,这是怨他了?
应颐心中一紧,无声地叹了口气。
是呀,要换作是他,他也会怨,也会恨。
当初在东林皇都,他对应池可是毫不手软。
虽然,他当时是为了保护应池,是为了应池好,可他也确实做得过了。
应颐心里说不出来的难受,可面上还是没有表现出来,他僵硬地接过应池手中的文书,公事公办的说了一句:“应大人,请……”
“哼。”应池傲慢地哼了一声,从应颐走了过去。
而在应池进入荣兰王都时,北王与楚九歌也来到西凤的皇都——锦城。
一进入锦城,就见满街通红一片,每家每户门口都挂着大红灯笼,城中的百姓喜气洋洋。
这是怎么了?
北王与楚九歌相视一眼,默契地上前打听,很快便得知……
第1159章 陷阱,颜面尽失的婚礼
西凤的太子爷,三天后大婚!
这个消息算不得什么大消息,在西凤可以说是人人皆知,楚九歌与北王只寻问了两句,街头的百姓就拉着他们说了一大堆。
“我们的太子爷终于要大婚了,皇上高兴,给我们减免了明年的税赋,明年我们不用交税赋了。”
“太子爷大婚,好!好!真好!”
“你们是城里的人吗?什么?不是呀?那可惜了……太子爷大婚,官府给发豆腐,城里人人都有,可惜你们不是城里的人。”
“咱们城里的人就是好了,听说太子爷大婚,会一路洒铜钱呢,不知道太子爷大婚那天,我们能捡到多少铜钱。”
“快别说了,让外乡人知道了,不是多了两个人跟我们抢。”
……
西凤太子大婚,减免百姓一年税赋,还给城中的百姓发豆腐,这对西凤的百姓来说,是比过年还要热闹的大事,这也就能理解西凤的百姓为何这么激动了。
但这些并不是楚九歌与北王想要知道的消息。
沈卿给他们写求救信,可见沈卿肯定是出事了,北王让人查过西凤的消息,却得知西凤太子爷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