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锐正回答众人的问话,就见一个高大的壮汉走过来,这汉子应该有三十多岁了,比徐锐矮一点,但也有一米八,身材更是雄壮。
而之前吵吵闹闹的人见队长来了停下吵闹,看起来这队长倒是十分有威信。
这人过来就先和徐锐打招呼,他不像村民那样激动,直接开口说道:“你是来收猪的?”彪悍队长打量徐锐片刻,比他高,没他壮,还挺年轻,不过这小伙子脸上的疤痕和这一身气势倒不敢让人小瞧。
徐锐:“是的。”
队长:“那你怎么出价?准备要多少?”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不管这年轻小子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能卖出去就是他们队的幸运。如果敢骗他们,他们也不是好惹的。
刚才,徐锐第一次说那么多的话,有些不习惯,现在见到一个爽快的、貌似能做大家主的倒是放松了不少。此刻也开口说道:“单价按供应站的价格收,一斤四角。今天先收十来头,如果可能我还来收。不过,这猪得你们帮忙弄到村外面,我的车还在岔路那儿停着。”
队长没多犹豫直接同意了,能按供应站的价格收他们已经满意,这会儿也不问队里人意见直接挥手同意了。
最后,徐锐顺利的从这里买了十二头猪,一共花了700。而队长见徐锐对青枣感兴趣,直接给他拿了一麻布袋。
这青枣树在队里到处都是,除了他们自己吃,也不值钱,因为交通缘故,他们想卖也卖不了多少,还不如给徐锐当人情。
在徐锐把钱给了队里人,无疑大家对他简直热情,彪悍队长还一个劲儿欢迎他下次再来。
准备前往更南方的徐锐最后拉着十二头猪回到了海城。
首先,他去了街道上规模比较大的私人饭店。亲自询问老板需不需要猪肉。
这还用说,肯定是需要的,别看海城发达,但肉还是少的,如今就是那种大家有经济实力奈何物资不够丰厚的时代。
当听说徐锐有整头猪并且比公价便宜的时候,老板十分兴奋地买下。
如今海城猪肉不要票的话公价得八角钱,其中猪头肉、五花肉更贵,而徐锐卖给老板的是整头猪,整头猪无论哪个部位价格都按七角五分钱算。
最后,徐锐给老板后厨牵来一头猪,老板则是给他105块钱。
之后,徐锐陆续去了几家饭店,有几家饭店买了猪,更多的饭店都没买。
主要是规模大的私人饭店还不多,大多饭店在猪肉保质期内根本负担不起也消耗不起整头收购价。他们倒是想买少点,不过徐锐只挣块钱,可不弄那麻烦事,所以最后几乎转遍整个海城后,还有一半猪没卖出去。
这些剩下的猪也只能拉往屠宰场,屠宰场收购价肯定比饭店便宜,这是肯定得事,不过没办法了,市场还是有些小。
果然,到了屠宰场一问,猪收购单价才五角八分钱一斤,不过有个好处就是补贴各种票。
而徐锐送来的猪肥壮,而且数量大,屠宰场的师傅最后给了他不少票。工业票、布票,甚至还有一张印着侨汇票字体的票,徐锐不了解这是啥票,不过也好好收起来。
卖完猪天色已黑,他和梁丰年商量每次借车两日,也不着急还车,而是先开着车把海城街道仔细转了个遍,之后又找了户偏僻的房子租下来。
春季,晚上的海城有些冷意,徐锐待在他租的房子里,靠在床头的被褥上数着今天赚来的钱。
卖给几家饭店的六头猪一共赚了723块钱,而送去屠宰场那头一共是533.5块钱,不算各种票,光钱一共是1156.5钱。
而买这些猪一共花了703,也就是说今天的纯利润一共有453.5块钱。
利润不低,徐锐也挺满意,不过他知道这只能当短期买卖,长期下来不说有其他人跟着做,就是以海城猪肉的需求量也会逐渐饱和。
索性,他一直记着这趟来的目的,像倒卖猪这种生意只是他积累的资金的第一步。
晚上时间还早,徐锐又拿出一本厚书读了起来。
这书是当年谢灵偷偷从长县新华书店带走的那批,主要是关于经济方面的东西,最近闲下来徐锐就会看看。
书里空白处隐有秀美的字迹,这是谢灵浏览学习后记下来的感悟。
第129章 投稿
京都人人日报
王一民是人人日报的编辑, 今日早晨不到八点他就踏入办公室的门, 而他的助理已经早早的把最近收到的稿件放在王一民的办公桌上。
王一民走进办公室和助理简单打声招呼就开始今天的工作。
作为杂志社的编辑之一,他的首要工作是审核定稿工作。
虽说他热爱文学,但任谁每天查阅无数次水平参差不齐的文章都会产生厌倦。
而今天同样如此, 从八点开始到现在整整一个多小时, 已经查阅无数文章开头的王一民摘下眼睛, 用手绢揉了揉眼睛, 然后叹口气。
从去年杂志社宣布征稿要发放稿费开始,寄来的文章越来越多。他主要筛选关于连载专栏的作品,可是近一年来好作品寥寥无几。
有一些文学大佬们则避世不出,另一些则已经风烛残年, 越是厉害的被过去那场动乱折腾得越惨, 毕竟当初这些人可是当时资产最为雄厚的一批人。
而如今活跃在各大报刊的, 大多都是新兴作家,他们似乎还沉浸在过去的文风里, 或者文笔太过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