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红霞高兴得不得了。
童秀要上学,不能一直守着摊子和门面。她一个人精力有限,忙不过来。王大妞手脚麻利能做事,可算能帮上忙了。
秦红霞递了块西瓜给王大妞:“来,妞儿,吃块瓜,休息一会。今天你也累坏了。”
王大妞道了谢,接过瓜吃了。
秦红霞夸了几句:“你今天可帮上大忙了。我看这架势,以后门面上的生意有你在,我也不用担心了。”
王大妞低头笑了笑,想起了昨天奶奶对她说的话。
“现在村里不知道多少人想在妹儿瓜子厂打工呢,你可得把这次机会抓住了。在门面里卖瓜子和那些打工的又不同,在厂里工作,到底是在农村,见得都是农村人,有钱是有钱可也封闭。”
“在城里门面里做事就好了,接触往来的都是城里人,说不定以后就能在城里找个对象。”
“本来我还想凭着我和老秦头的交情,下次妹儿瓜子厂招工,怎么样也要把你塞进去。没想到你自己还有点本事,能讨了这份差事。”
“你可别给我犯浑,好好干,听见没。”
她分得清好坏。这份活,她一定会好好干的。
眼看着一个顾客过来了,她瓜都来不及吃,站起来就招呼道:“您买瓜子啊?六毛五一斤,半斤也卖,买两斤给您打个折……”
……
看门面的人找到了。
可门面还是八字没一撇呢。瞅着买瓜子的人少了,秦红霞边拣瓜子,边和童秀商量起了门面的事:“门面倒是找了好几个,就是人一听见我是卖瓜子的,就不肯租了。”
金华县是个小地方,商业并不发达。
仅有的一些门面铺子,也都租给了什么卖服装的,卖五金电器的,或者是做菜的。秦红霞在外头走了一圈,空门面倒是找到了几个,只是租的人都嫌瓜子生意太小,不赚钱,怕后面付不起租金,不肯租。
童秀沉吟:“那买门面呢?”
她一直倾向于买门面。她知道后市房价,按这规律,但凡能在现在置下一点产业,放到二十年后,无论是拆迁、收租,自住都是捡了大便宜了。
但秦红霞有些犹豫:“好的门面要五千多,人家还不卖。”
她也是想买的。
但买门面考虑得就要更多。金华县的好地段不多,但凡临了街,一个五十多平的门面就要五六千。她的积蓄全砸在建厂上了,就剩下四千多块,凑不上。
童秀正在沉思。
一个客人忽然兴奋地问道:“你们瓜子摊要开店了?”
没等童秀二人回答。
陈大娘又道:“我可喜欢你们妹儿瓜子了。你们要开店,就开在我们家属院旁边吧。哪儿地段好着呢,临街还靠近市中心,我手里还有个门面,现在正空着,可以低价卖给你们!”
第七十九章 新门面
陈大娘的铺面在一条名叫二柳街的商业街上。二柳街发展历史悠久,县政府也在这,是金华县最繁华的地方。
秦红霞早就看中了这里,还打定主意,宁愿多费点钱也夭在这里弄个门面。
但这里地段好,门面紧俏得不行,秦红霞打听了几天,也没找到空出来的门面,只能暂时放弃了这里。
谁知柳暗花明又一村。
陈大娘领着秦红霞和童秀到了二柳街一个卖肥皂火柴烟酒的杂货铺上:“这就是我们家的铺子,你们看看,合不合适?不合适咱们再看看别的。”
杂货铺约莫三十平,吊顶很高,屋里高堂明亮,前后通透。店旁边是一家女装店,另一边是金华县唯一一家的戏剧院。人流量非常大。
童秀一眼就喜欢上了。
杂货铺老板姓张,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穿着干净,人也热情,一瞧见陈大娘就招呼:“陈婶,您来了?”
陈大娘笑笑:“领着人来看看铺子,你啥时候搬走啊?”
杂货铺张老板笑:“东西都收好了,这个月底就能全部搬走。怎么是您带着人来看铺子了?我可是记得您说不愿意管这些闲事的。”
陈大娘笑:“别人我可以不管,但今天遇上喜欢的摊子要开店了,我就不能不管了。”
张老板闻言明白过来:“这是你常说的那家什么妹儿瓜子?”
陈大娘道应道:“可不是嘛,要不然我亲自领着人过来。”
张老板这才打量起了童秀和秦红霞二人,目光在童秀身上落得更久,才感叹道:“可真是水灵的妹儿,这名字取得好。”
童秀笑笑:“老板的店名也不错。”
这家店叫鑫财,可不是不错么。
陈大娘给童秀和秦红霞解释道:“他姓张,他爸和我们是一个厂里的老同事了。本来在厂里工作的好好的,前两天突然闹起了要下海。这不,找我们家租的铺子。做了三年,都要开到市里去,换大铺面了。”
原来又是一位在改革开放初期下海捞到金的狠人。
童秀赞了一句:“敢于离开舒适区,享受机遇和拼搏,很难得。”
张老板闻言就眼睛一亮:“小姑娘好见识。”
童秀笑笑:“哪比得上您理解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