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这些人眼睛一亮。
像水洞村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突然过去一批陌生面孔,没有合理的理由肯定会打草惊蛇。
这姑娘给的理由实在是太好了。
何小西继续装出误解的样子,以退为进:“不行啊,我就是瞎说的,当我没说。”摆着手跟真有那么回事一样。
那些人哪里会让她打退堂鼓,追着说道:“太行了,这个理由好,怎么会不行呢,谢谢你小同志。”
要借助人帮忙就要有找人帮忙的样子,这些人一下子变得热情起来。
那个带她过来的人问她:“我送你去找你哥他们。”潜台词是,顺便跟你哥哥讨论一下去你们村的细节。
过去以后,没看到柳得全和他手下那两个民兵,想来是被带到旁边去问笔录去了。
看到何小西过来,陆友财赶紧过来迎她。
两人照例用眼神和表情交流一番。
“没事吧,他们没为难你吧?”
“没事,我挺好的。”
“这位同志过来找大哥商议事情,他们怕贸然过去会暴露,想伪装成要去我们村的当兵的。”何小西怕她的话被拆穿,赶紧先说出来。
陆友富之前打的就是这个旗号出的村子,此时觉得这个理由好,也跟他之前的想法呼应,当然不会有质疑。
几方人就开始讨论起来。制定了几套方案,把会有漏洞的地方都编造圆乎了。
中午的时候,何小西一行在公安局里吃了一顿饭,然后陆友财带着她出去买一些东西。
陆友富他们是为了工作出来的,何小西和陆友财跟着蹭车的。还是要买些东西伪装一下。
结婚是一件繁琐的事情,需要买的东西也多,所以现在买回去,也不会浪费。
买东西的时候,却意外的见到个熟人。
何小西跟陆友财在卖蚊帐的柜台前挑选着。
蚊帐这种东西,冬季是用不上的。有钱不买半年闲。即使要买也会等明年夏天的时候再买。
而且这个时代的北方不种水稻,蚊子并不是很多。所以许多人家结婚是不购置蚊帐的。
按照何小西的意思,也是不买的。可是屈伯娘讲究的多,铺盖这些东西非要买全套。不仅是蚊帐,连帐帘和蚊帐的挂钩都要求一样也不能缺少。
何小西让陆友财帮她扯着蚊帐,她检查有没有瑕疵。
何小西抻着蚊帐,防止蚊帐落到地上。扬起的胳膊碰到了站在她身后的人。
那人站在何小西身后是看着她们挑蚊帐的,也在犹豫着要不要现在买一顶回去。
何小西一看碰着人了,赶紧把蚊帐收起来回身跟人家道歉:“对不起啊……,”
一看还是熟人,杨文远的娘“大妈,是您啊?”旁边站着两个年纪轻一些的女子,分别是杨文远的大嫂和大姐。
第246章 赎罪
老太太也认出了何小西:“哟,姑娘,你也来买东西啊?”
又问陆友财:“这位是?”
何小西难得的害羞了一下。
杨大姐知机,扯了一下她娘,让老太太不要再打破砂锅问到底,让人家小姑娘难堪。
这个时代年轻的小未婚夫妻是不得单独出来的,都要家里的人跟着。
陆友财怕何小西被人看轻,扯了个谎:“我们跟着家里人一起来的,他们有点事走开一会。”
_两人跟杨母等人寒暄了一会。
杨母问道:“咱们这里蚊帐用不太上,而且明年入夏再买也来得及,你们现在买了也得放到来年再用,怎么现在买了?”
此地人买蚊帐,大都是在孩子出生后才买。一是孩子皮肤稚嫩又有奶香味,更易招蚊蝇。二是如今的房子多是土墙毛地,没法防蛇鼠虫蚁,压好蚊帐能防着些这些东西伤害孩子。
有些人家照顾孩子不精心,常有传言哪里有孩子的脚趾或耳朵遭蛇吻鼠噬的。
何小西笑笑,答道:“家里伯娘吩咐了要买的,老人家对这些讲究一些,也不是什么贵重物件,买就买了,全当是孝顺了。”
说着看了看陆友财那边,意在点明她所说的伯娘指的是男方的伯娘。
女方的长辈结婚之前要这要那有刁难男方的嫌疑,男方的长辈要置办齐全就是为了新人以后有个好意头。
因为这床铺上的铺盖等物是男方出钱置办的。
杨母点头赞同了。有些讲究老理的人家,是要把这些东西都置办齐备的。哪怕买来用不上。
杨母等人帮着检查了蚊帐的瑕疵,付钱买下。
何小西两人跟杨母等人告辞。杨母好似极喜欢何小西,拉着她的手嘱咐:“以后有空来家里玩。”
待何小西走远了,喟叹一声:“可怜见儿的。”
杨家大嫂看看何小西走的方向,困惑的想着:未成亲就跟未婚夫婿出行,没廉耻倒是真的,哪里可怜了?
不怪杨大嫂这样想,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就是这样。
但她也没缺心眼到质疑婆母的话,淡淡一笑没吱声。
杨家大姐在亲娘身边就没有这许多顾忌了,直白的问道:“看着挺伶俐个人,哪里可怜了?”
“你们懂什么?她家要是有人给主持婚事,哪要自己出头露面的,没听说是家里伯娘让买的,那是亲娘不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