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干什么去了了?”何小西问他。
这次不卖关子了。何大毛炫耀的回答:“我去乡上了。”得意的扬扬眉头,“你不是让我把陆友盛的小儿子的恶行给宣传宣传吗,
我有一个伙计,他弟弟就在乡上土楼那儿看犯人。”
乡政府关押犯人的地方。因为旁边有一座小土楼,所以土楼在此地,就是看守所的代名词。
几十年以后,土楼都不复存在了,还有人以土楼代指监狱。吓唬不听话的孩子都说:再不听话,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关土楼里去。
“大家都说这小子不吃人粮食,做的事畜生都不如,要教训教训他。”
就是说带人去教训陆佳会了?陆佳会做的事情,是个人听了都义愤填膺。有血性的人想教训他也正常。
“我还听说,这次土楼的里关的人,回头枪毙犯人的时候都要去陪绑,陆佳会这小子估计得吓尿。”
所谓陪绑,是建国初期对犯罪分子的一个惩罚方式。
就是枪决死刑犯的时候,把不够死刑,但也罪大恶极或社会影响恶劣的犯人一起押赴刑场。枪毙犯人的时候把他们绑在旁边。
主要是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
何小西虽然对这种残忍的惩罚方式不赞同,认为后来废止了是正确的。但是她一点都不同情陆佳会。
后世,华国有一个知名的法制类节目《天天说法》。何小西是这个节目的忠实观众。
以何小西每期必看的观后感总结:犯罪分子们总是落网以后,才会痛哭流涕的说后悔,没被抓之前是不会后悔的。
“干的不错!”何小西拍拍何大毛的肩膀表扬他,“跟你伙计说说,让大家注意分寸,别把人打死打残了,免得给他弟弟惹麻烦。”
又问他:“你没出面吧?”怎么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被人知道,他们也沾一身骚。
“没有,我没进去。”何大毛这点分寸还是有的。
“回头我给你拿一身衣料,送给人家做谢礼,这事我知道就算了,别跟其他人乱说了,被大哥知道了准得教训你。”何小西嘱咐他。
何小西从来不会白使唤人。这些能用上的关系都要维护好。下次有需要的时候,再开口相求才不突兀。
“不用给他布料,昨天晚上我给他们一人带过一条大鱼了。”何大毛拒绝了何小西的布。
他交朋友是靠臭味相投,不靠物质收买。所以不是很认同何小西的那一套。
“让你送你就送,这个是谢谢他弟弟的,放你们进去,人家也是担了责任的,咱们得知情人家。”何小西跟他解释。
正说着,陆友盛带着两个民兵,押着何泥墩家还有他近房的几家人远远的过来了。
第343章 对策
何小西嘴角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心说:这个陆友盛,为了搞钱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样也好,有陆友盛做急先锋对付何泥墩家,正好省得他们出面了。
狗咬狗一嘴毛。都不是好东西,让他们互相咬去吧。
之前因为到了农忙季的关系,何泥墩和他这些近房原本的劳动改造就暂时停止了。
虽然村里没有特意宣布劳动改造就到此结束了。但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也不会有人揪着不放,非得让他们去干活。
偏偏就出了春草这档子意外事,也算是这些人运气不济,受了何泥墩家的连累。
陆友盛被他媳妇催促着,披着外裳就去了他哥哥家。他大嫂和三个侄女,都还让他看不到眼里去。
陆友强媳妇和三个闺女跟他问好。他像没听到一样,目中无人的就进了堂屋。
不跟他问好,会被他当成由头找麻烦。跟他问好,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回应。
三丫偷偷的问她姐姐们:“先生不是说,别人问好要回应吗?”这是识字班前天课堂上讲到的内容。
别人说对不起的时候,要回答没关系;别人说谢谢,要说不用谢……。别人问好,要礼貌的回应。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姐姐们也给不了她答案。
陆友强媳妇担心闺女们又被小叔子找着茬打骂,赶紧撵她们回屋去。自己也躲到锅屋里去。
二丫看看堂屋的方向,问木丫:“姐,陆佳龙他爹来干什么啊?”怂恿木丫,“咱们去偷偷听听吧。”
三丫也挺好奇的,两个人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她们大姐。
“我去听听,你们俩老实回屋去。”木丫把两个妹妹关到了屋里去。自己蹑手蹑脚绕到了堂屋的后头。
多亏这几日陆友强心情不好,大多数时候都是躺在卧室的床上。
由于卧室的后墙是有一个窗户的。借助着这个窗户,木丫能清楚的听到屋子里兄弟俩的对话。
当然也有陆友盛反客为主的原因。他在陆友强家如入无人之境,根本不担心有人敢偷听他说话。
“大哥,你怎么还在家呆着啊?你怎么也不想想法子,让老泥墩家把那笔钱赶紧吐出来。”
陆友强:“又没抓住他的手脖子,他不承认我能有什么办法啊?”
“现在城里都时兴用洋灰盖房子了,把钱弄来,就能给你俩侄子盖上洋灰房子,说媳妇也就不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