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商议了一会,每个人都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意见。
等大家都发表过一轮意见之后,陆爱国问何小西:“拥军媳妇,你有什么意见吗?”陆爱国此话一出,大家都齐刷刷的看向何小西。
陆厚诚早已见识过何小西的能耐,对陆爱国的话保持观望。其他人看这位最古板守旧的长辈不说话,也都不吱声。
今天被喊来的基本都是跟陆家何家一心的人,至少也是没有矛盾的。疤瘌眼之流都被剔除了。所以也没人会唱反调。
大伯娘和陆厚诚家学字辈老祖宗都面带微笑,鼓励的看着何小西。
作为少数有资格参加这种会议的女性,她们对于何小西被提问与有荣焉。希望何小西能拿出合理的意见,让众人刮目相看。
何小西前世参加过挖河,是少数对这件事情全程参与人。对各种积弊知之甚详。主要的矛盾焦点就是家长偏心。
不患寡而换不均。一个和尚提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次挖河留下的家庭矛盾,遗祸几十载。
到几十年之后,现在当家做主的家长,因为当初的偏心跟子女离心离德,老年之后尚遭子女埋怨。
甚至有些赡养纠纷的时候,这些陈年旧伤害还被翻出来理论。
有些现在不重视的小事情,可能就成为日后不安定因素的隐患或导火索。
何小西侃侃而谈,把她的想法说了一下。“按户抽丁,按在家的成年男子人口,定出丁数……。每户再由村里主持抓阄确定谁去。
抓阄确定的人员,原则上不允许替换,如确实有需要,需被换的双方都同意,然后由村民代表表决决定能不能换,且必需家庭成员之间替换。
村民代表不同意换,家庭非要换的,需上交三元钱作为处罚。抽中不愿意去的,需上交三十元钱。”
最后一条抽中不愿意去的,是何小西给何老六和何泥墩这样的人家挖的一个陷阱。
本地有俗语:肩膀一肆齐的是亲戚,肩膀一般宽的是邻居。意思就是说,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的才好来往。太穷的亲戚都不认识你。
反之亦然,大家都去出工,就你搞特殊化。人怕出头猪怕壮,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何小西都能替他们想到了,只要谁敢出头花三十块钱买名额,以后水洞村就装不下谁。大家都会对他家“另眼相看”。
“军烈属家庭,可以酌情减少抽丁人数。另外,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鼓励未抽中的人自愿参加。”
第481章 道德表
何小西所说的,几乎涵盖了所有方面。可以说得上是面面俱到。
大家虽然面上不显,心里对何小西都极为赞赏。
大家开始对何小西提出来的几项问题展开讨论。
“不愿意去的人要缴三十块钱啊?这有点太多了吧?这不是逼人去死吗?咱们都社会主义国家了,不能再搞旧社会那一套。”有人义愤填膺道。
这个年代,大多数普通的工人,工资一个月十来块钱。去掉吃穿花用的,一个月剩不下多少钱。像一些人口多的人家可能都不够用。
杨文远的大嫂家那样的,就是大多数城市人的典型代表。只有男人出去工作,孩子又多。每个月的钱都花不到月底。
什么也不敢买,因为工业品贵。买一只洋泥锅,就得花掉大半个月的工资。买一辆自行车,得不吃不喝攒一年。
他说的表面看也没有错。城市人都没钱的年代,让农村人出三十块钱,不啻于喝人血。
这人说完,大家议论声更大了。
何小西看看,这人是陆姓这边一个族老的侄子。一个老好人型的人,说白了就是不讲原则。
靠着替本来该受到惩罚的人讲情,收拢了一些拥护者。跟他叔叔完全是不同的人。
这次跟着他叔过来,目的应该跟陆爱国让何小西参加会议一个意思。他们家是想让他露个脸,以后逐步参加到村里的事务中来。
何小西最烦这种所谓的好人。如果陆二妹那样的人是黄金搅屎棍,这种人就是铁质搅屎棍。只是坏事的频率不同,危害一样大。
何小西自己有能力,没必要像后世的职场那样踩着别人,凸显自己。所以何小西一开始,没准备找垫脚石。
何小西没想踩谁来提高自己。但是架不住有人非得往她脚下滚,哭着喊着让她踩,不踩不愿意。何小西觉得,不成全他太不人道。
何小西正想说话,学字辈的老祖宗把拐杖顿了顿。老祖宗有话要说,大家都停下议论,听老人家说话。
“照我说,拥军媳妇还是太年轻了,考虑问题太简单。”老祖宗说。说完端起手边的茶杯,抿了一口水。
这位老祖宗,也是上过洋学堂的。一双脚,也不是跟她同龄人一样的三寸金莲。只是裹得有些变形。
据说小时候她娘给她把脚裹上,她就自己偷偷拆掉。再裹上,她再偷偷拆掉。所以一双脚裹得很不成功。
最早,两家在城里都有买卖店铺。水洞村附近的地,铁路以西的是陆家老大宅的,铁路以东的是他们家的。两家是本地最大的地主豪绅。
陆家大宅有一部分家财是陆厚廉败坏掉了,其余的用来赎买族人。他们家的大部分用途不明,其余的也用来赎买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