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尽量拣大的要,个头太小了就别要了,曹鱼留着。”何小西白使唤她哥干活,还挑肥拣瘦。何小东乐呵呵的应着。
借了陆家的驴车,装上大麻袋和镐头。领着何大毛就去干活了。他准备去东山的山南那里去下网。
那里向阳背风,比其它地方暖和一点。暖和的地方,浮游生物比其它地方要多一些。鱼儿会到那里去觅食。那里的鱼应该比别处的多。
何小西煮的猪头肉,已经散发出阵阵香味。一群孩子都跟馋猫似的,围着锅转悠来转悠去。抓鱼的乐趣,也吸引不走了。
何小西拿筷子插了一下,已经有些酥烂了。但是离着能吃还早着呢。往外撵他们:“都去玩去,别围在这,煮好了少不了你们吃的。”
何小西不怕他们偷吃。只是这里又是热汤又是火,何小西怕烫着他们。
听说会给他们吃,不用偷着吃,几个小调皮一哄而散。爬到何小东的驴车上就撵都撵不下来。
这些孩子也精着呢,知道过节期间大人既不会打也不会骂。脸皮一个个厚得,比城墙拐角还厚。嬉皮笑脸的耍着无赖。
陆爱国没法,只得让陆振邦跟着过去,看着这帮皮猴子。
没到中午呢,去打鱼的人就回来了。
果然如何小东预料的那样,他们在东山南打了一个大冰窟窿,下了网下去,一网就网上来数百斤鱼。
亏着陆振邦跟过去,不然只何小东两个人还真难拉上来。“我们也帮了忙了。”孩子们纷纷表功。
何小西笑,这些孩子,说着话还盯着她放在一旁的大锅。表功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奖励。
“是啊,真帮了忙,”何小东替他们说话,“这一网拉上来的鱼太多了,鱼的劲太大了。”
他们这里跟北方不同,气温没有那么冷。鱼没有冬眠,活力并没有下降太多。被网住的鱼依旧四处蹿,蹦跶得厉害。
因为活力没有下降,所以才会游到冰窟窿处透气。他们也才因此一网能打上了那么多鱼。
被网住的鱼不甘受困,挣扎的厉害。再有本身的重量,拉上来就不是很容易。
何小西相信这些孩子帮了忙,但是更相信她大哥把他们的功劳放大了说。从他哥眼睛里透出的笑意就能看出来。
捞出来的猪头肉,色泽油亮,酱色丰满。看着就让人满口生津。
这块猪脸肉是何小西挑出来特意凉着给他们的。那刀切成薄薄的片,一个孩子分上几片。
知道剩下的要请客用,吃完也不再讨。跑出去到池塘里滑冰玩了。
大人们把驴车上的麻袋搬下来,倒在院子里。一下子形成一个小鱼山。
第498章 杀鱼
外头的气温,有零下八玖度的样子。虽然没有冷到冻掉手的程度,但是若是在外头露天杀鱼,时间久了也得冻伤手。
因为杀鱼手是湿的,手上的水会带走一部分温度,所以手更容易冻伤。
何小西收拾了一间房间,用来杀鱼。搬了一个烧煤的大炉子进去,专门取暖用。
这些煤还是小驹跟他的小伙伴们,在对面货场里捡回来的。只几个月的时间,小驹捡回来的煤,已经好多了。
他们这里是原煤产地,每天从铁路发运的煤炭源源不断。还有一个就是,现在的铁路不是后世那样先进。
就像看到某邻国,时常有火车脱轨的报道。此时的中国,火车也是这种情况,时常有脱轨。乘客坐的票车安全性还好。
货车基本都是旧中国留下来的老古董。超期服役不说,安全隐患也很大。。
即便不脱轨的时候,也颠簸得厉害。现在的火车铁轨除了比较颠簸,车厢也不严实。散落下来的煤炭比较多。
就便宜了小驹这些捡东西的人,每天都收获满满。
陆老虾家的人看到小驹的收获,这些日子已经有些坐不住了,一直蠢蠢欲动。
春生媳妇跟何小西说,有人见到小驹娘在半路堵着小驹说话。但是小驹回来什么也没有说,何小西就装作不知道。
小驹已经大到有是非观念了,不需要别人告诉他该去怎么做。
何小西在节前的时候一直想着,如果陆老虾家来叫小驹回去过节她该怎么办?是阻止,还是支持?
她一直没有拿定主意呢。还好陆老虾家自己做出了选择,根本没来喊小驹回去过节。也省得何小西纠结来纠结去了。
大炉子是何小东自己做的。拿废弃的油桶,里头糊上泥。配上买来的马口铁烟囱。一会儿工夫,屋子里就暖和起来。
何小西给众人分工,采用的是后世的那种流水线作业。去鱼鳞,取内脏,取腮,都有专门人负责。
各人负责各人的那一道工序。因为专注,所以更熟练,做起来就更快了。
孩子们也都过来帮忙。何小西就让他们干搬运,或者是做取腮那样没有什么危险性的活。
何小西自己也没闲着。她取来一包盐,在炉子上炖上铁锅,炒起盐来。等把盐炒热了以后,把香料放进去一起翻炒。
亏得家里因为要腌制榨菜,买的盐比较多。过节期间,人家卖盐的供销社都不上班。若是没有这么多盐,还没法腌咸鱼呢。
炒出香味以后,盛出来放凉。然后到门外的碓窝子里,把盐和香料搋碎成细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