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她给自己定了目标,把英语学好,争取每天背二十个单词,听十分钟BBC新闻,毕业之后可以真正入行,成为一个国贸人。
她在被窝里插着耳机,枕着松软的枕头侧着睡,随着进度条的移动,全神贯注的听着手机里传来的地道纯正的英语。
刘淼砸过来一个毛绒小海豚,笑呵呵的说:“睡觉啦,还不舍得放手机呐,感情真好啊。”
朴芸蕙也笑了:“人家白天在一起,晚上还聊不完,你异地恋羡慕了,哈哈。”
她们哪里知道,刘生辉正在睡前背英语呢,哪有和林勉聊天啊。
“我早就拉黑他了,还没放出来。”刘生辉一时嘴快,说出了实情,抬头一看发现室友们个个精神抖擞,眼里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烧。
“为啥拉黑?”
很快有人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个……”刘生辉想了一下,才继续说,“今天才和好,前几天我把他拉黑了,还没放出来。”
刘生辉把林勉从微信黑名单里放出来,很快收到一条林勉的信息:晚安。
刘生辉盯着屏幕上的两个字,手指几不可见的颤抖了一下。
他是不是每晚都会发晚安过来?
是不是每一次都要经历发送失败的心酸?
刘生辉不敢细想,只是盯着手机屏幕发呆,很快对面又发过来一句话:你终于把我放出来了,以后不准拉黑我,早点睡。
事情果然如此,林勉每天都会尝试联系她。
刘生辉动容的望着屏幕上的两行文字,一时间百感交集,眼中氤氲着雾气。
她回了一句:晚安,你也早点睡,还有今天的事……真的谢谢了。
过了两秒钟,林勉发来一个摸头的表情。
刘生辉脸红了一下,关掉手机,盖上了被子,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
接下来的日子很平静。
闲的时候,林勉会找上刘生辉,和她一起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澄清谣言,秀恩爱给大家看。
忙的时候是大多数,林勉需要忙他的科研,研发出性能靠谱的产品,而刘生辉也要忙,辅修课程塞进了课表,大量占用了她的课余时间。
她第一次接触经济学,没有任何基础,学起来并不容易,经院正统教材《西方经济学》读起来很深奥,她借了一本看了一半,实在是晕了。
经人指点,刘生辉买了两本浅显易懂的二手书,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用课余时间翻看,恶补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喜欢思考的人,可能看到茶叶蛋都能联想到经济波动、偏好理论,学了金融可能脑海里还会浮现出鸡蛋期货的K线图。
经济学无处不在,刘生辉真心开始喜欢这门学科了。
这天,刘生辉在教室里自习,旁边放着一沓辅修课教材,她全神贯注的翻看曼昆经济学,放在桌角的手机,忽然震动了,在寂静的教室里格外响亮。
刘生辉看到手机屏幕上张宁的名字,神情变得严肃,拿着手机快步走出教室,到外头接了电话。
手机里传来张宁蹩脚的说话声,今天医院出结果,让他过去,他语言不通想让刘生辉帮忙沟通。
刘生辉早就说过会帮忙,她没有犹豫,回到教室把书收进书包,就去留学生宿舍门口找张宁。
医院距离学校不远,两人坐了一会地铁就到了地方。
张宁后背疼痛,走路有些吃力,刘生辉放慢脚步等他,从地铁口到车站两百来米的距离,两人走了十分钟。
医院很气派,但是名字有些花哨不像公立医院,刘生辉没有想太多,就陪着张宁一起去挂号复诊。
骨科科室内,中年男医生坐在办公桌前,一双眼睛盯着CT影像眉头紧皱,盯了一会他的目光移到了张宁惨白的脸上:“初步判断,你的脊柱上长了肿瘤,一旦肿瘤出现在骨头上,往往意味着癌症到了晚期……”
刘生辉双手按在桌上,发出一声惊叫:“什么……癌症晚期!”
张宁似懂非懂,却从两人的表情中看出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头脑一阵眩晕几乎站不住。
刘生辉没急着告诉张宁,而是问医生:“您预计这种情况,他还有治愈希望吗?能活多久?”
医生面色沉重:“一般癌症长到骨头上,顶多再活三个月吧。”
刘生辉叹了口气,用尽量温和的语调向张宁转述医生的诊断意见。
张宁就像木头人一样,听完这个噩耗,站在原地就像时间静止了一样一动不动。
刘生辉抬头望向他,看到张宁的眼眶里眼泪在打转。
张宁默默走出科室,在医院里仰着头一直掉泪,喉咙里发出呜咽的声响。
癌症晚期会活得很痛苦,这些天张宁饱受脊椎病痛的折磨。
他想到了死。
跳下去一了百了,不用遭受病痛折磨。
张宁冲向电梯,按到最高层,他想跳楼。
第二十四章
刘生辉拉不住,差点被他一起拖进电梯里,眼看着电梯越升越高,刘生辉几乎是心急如焚。
她拉着保安让他上去救人,掏出口袋里的手机打过去,第一通没人接,她继续打,直到第三通才听到张宁沙哑的声音:“楼顶锁了,我死不了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