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寂静的心湖泛起涟漪_王佳琪【完结】(15)

  “政治腐败,粮草短缺。他战死沙场,却还要承受不应该由他承受的罪名。贵族吸着他的血在京城里夜夜笙歌,还要这样将罪名归于他的身上。忠烈又如何?战士血流成河,却敌不过一句功高震主!”

  清直的眼里蓄满了泪,但她死死咬着牙不让泪掉下来。

  前世她所接受的理念与教育,让她敬佩、爱戴英雄。前世她赶上了好时候,不曾经历过英雄反被唾弃的事情。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注1)清直哽咽着说。

  “我有时候也会有偏激的想法。”清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自然本是弱肉强食,芸芸众生有多少是借了别人的荫庇才活了下来?可自然的规律是有道理的,偷鸡摸狗之辈,欺软怕硬之辈,苟且偷生之辈,本不应活下来的都活下来了。他们占有了他们所做的社会贡献配不上的社会资源,堂而皇之的享受着别人披荆斩棘得来的安稳日子,却不知感激,不明事理,见识浅薄,目光短浅。有人刻意放出舆论的声音,他们便轻而易举被煽动,将自己与别人的错误通通推脱到真正为民之人的身上。”

  “愚钝又残忍,吃着人血馒头(注2),还想标榜自己。”

  “我有时会想着,自然造物造的这样滥,才会毁的这样滥,或者有些该毁灭却没毁灭的,还要人动手去毁灭。”(注3)

  “这些人,为什么要别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去救呢?他们配吗?”

  “可我生命里一段非常黑暗的时光里,偏偏就是这样平凡普通的人帮忙挺过来的。”

  “父亲给我说,他儿时家里特别穷,就是靠着左邻右舍的接济,吃百家饭长大的。”

  “所以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守卫边疆,守卫盼着和平的百姓。他回首一生,除了对不起我与母亲,他无悔无愧。”

  “而我,也以让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番话,我一刻不敢忘。”

  文远看着窗外又开始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要看到一个看不到的远方。

  “当年的真相,或许我该说给你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  注1: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郁达夫

  注2:“人血馒头”是旧时民间迷信,可参考鲁迅的《药》。

  注3:鲁迅的文章《兔和猫》

  ☆、第十一章 旧事

  “蛮夷之人被你父亲压制了这么些年,对他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的。所以即使当时情势看起来胜负一定,你父亲已无获胜的可能,但他们终究想要更保险一些。于是,他们秘密派人想与你父亲谈一笔交易。”

  “交易的内容是,他们装作被打退的样子,你父亲得胜回朝,接受封赏留京养病,这时他们再卷土重来,取边疆五城。你父亲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带伤收复三城,然后伤重无法再战,到时朝廷再派别人来,或是就此放弃,都对他们有好处。”

  “在当时的情形下,这是个诱惑力很大的交易。但你父亲是个铮铮的汉子,又怎会答应呢?”

  “于是,他选择浴血奋战到最后一刻。”

  “他的部下也知道,如果他们退缩了,他们身后的家人就保不住了,于是也都跟着他一同拼命。”

  “之后虽然有城破了,但比交易中却好了不知多少,百姓大多也都提前转移了。”

  “此一战后,自然有贪生怕死,趁机想捞国难财的贵族,为他扣上导致战败的帽子。”

  “那些丧子丧夫,甚至一家的男丁都死在战场上的,虽知你父亲保了他们几十年的平安,却难免一时难以接受。”

  清直打断了他的话,道:“战败的根源是朝廷腐败、国力微弱,杀了他们亲人的是蛮夷之人,最终他们却恨我父亲,这又是什么道理?”

  “因为弱小,没有能力反抗,也没有能力报复,所以就将剑刺向最容易刺伤的人吗?”

  文远注视着清直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眼睛。

  “说来你可能不信,当初这流言,最开始是你父亲命人传的。”

  “当年的局势远比你想象之中的要危险的多,蛮夷兵强马壮,若是趁势攻打,怕是不止西北,这一道道关口不一定哪一道才能抵挡住他们。”

  “你父亲是想故布疑云,营造出一番他是因为功高震主遭人陷害才落得那般下场的假象,让蛮夷以为中原还有一战之力,便不再继续南下,而是选择同意议和。”

  “他死,也为黎民百姓选了一条最好的路。”

  清直的泪蜿蜒留下。

  “他给自己选了一条,最残忍,却最能实现他护佑百姓的理想的路。”

  濯涟将清直的头按在他的肩膀上,轻轻拍着清直的背。

  她在他怀中颤抖哭泣,这是濯涟从未想象过的场景。

  自己……还是太弱小了。濯涟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yanqing/hwv0.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越重生言情 救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