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相城觉得就是公主了。
那孩子看着他:“贵人,她是你要找的人吗?”
相城点点头,问:“你家里真有生病的娘吗?”
中年汉子一看对方是个明白人,立刻就笑了,笑里带点憨味儿:“他爹娘早死了,跟着俺们吃百家饭长大的。”
那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俺也不知道她会给那么多。”
相城把银子轻巧的放到孩子的手中,那孩子双手捧住,一叠声感谢,是惯用的那套好人会有好报之类的说词。
相城想,好报就算了,命运不要搞他就行。
他直起身子,看着中年汉子问:“多问一句,这附近有什么尼姑庵吗?”
汉子道:“这附近的尼姑庵挺多,前头青梨坡就有俩,再往前,土馒头山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也都在山里,公子且走且问吧,这会儿路上人多,在附近住的人家应该都知道。”
相城骑上马,跟李玮一路走一路留意,又忍不住想公主被骗的事。
公主有时傻有时精,他这样精明的人都不怎么能骗到她,但小孩子总能轻而易举的骗到。他推测公主喜欢小孩子,因此又多想了点旖旎的事情,他们什么时候有小孩子?想看公主被小孩耍得团团转的样子。
他们顺着城外那条路去找尼姑庵,不过外头都是山和林子,不大好找。
他们几乎见人就问,后来到了青梨坡,见下边有个小庵,就进去添了香油钱,跟尼姑们打听,她们摇头,说这里没借宿的女施主,叫他到坡背面的那个庵里问一问。相城和李玮翻过青梨坡,到了那边去,那边同样也没有。
天已经黑下来,两人不想来回折返,就借宿在庵里,次日接着找。
次日找了一整天,七、八个尼姑庵,大小都有,但都没有结果。
第三日晌午,他们到了十里坡的一个草庵,进殿拜了菩萨后出来,瞧见宝殿台阶旁有一个洒扫的小尼姑,就上前去问。
小尼姑正要回答,一声阿弥陀佛从廊上传过来。
相城顺着声音扭头去看,见一位中年女尼从殿里边走了出来。
中年女尼手持念珠,不慌不忙的下了台阶,问:“怎么回事。”
小尼姑持手回道:“住持,这位施主来找人,问有没有一位紫衣姑娘来咱们庵里借宿。”
那住持这才来细瞧相城,瞧罢,问:“敢问施主是她的什么人?”
相城心中一喜,立刻道:“不瞒住持说,在下是她的丈夫,我们夫妻俩因为一件小事起了争执,她吵不过在下,一赌气就跑了。在下一路追到卫国,差点没把弗告城反个底朝天,她果真在贵庵?”
住持道:“小庵的确有位借宿的女施主,至于是不是施主要找的那位,贫尼却不知。”转脸看着小尼道,“你到后头把芳娘叫出来,看这位是不是她丈夫。”
小尼道了是,放下手中的笤帚,绕去了后面的禅房,见芳娘正在松树下洗衣裳,就越过她,到了房里去。
禅房里的摆设很简单,东西两张床,中间搁着一张八仙桌,桌边站了一位女施主,女施主正在低头作画。
小尼道:“祁施主,外头有俩男客,要找穿紫衣的姑娘,住持没说你在这儿,让我把芳娘叫过去给他看看,他俩就是追杀你的人么?”
步长悠执笔的手一顿,一个墨点在纸上晕染开。
第115章 躲藏
步长悠将笔搁下, 问:“两人长什么样?”
小尼道:“一个穿黑,一个穿蓝, 黑衣裳的那位施主的额上有块朱砂。”
“是仇人。”步长悠毫不犹豫的开始收拾笔墨纸砚, “我从后门出去躲一躲,倘若他们走了,小师傅到鼓楼上敲几声鼓, 我就回来。”
步长悠又出去嘱咐芳娘, 叫她别说漏嘴了,自己就从后门出去了。
芳娘跟小尼姑到前头去。
相城远远瞧见了,虽看不清脸, 可看那体态就不是。
他甚是灰心。
他们辞了住持,刚走出庵门没多远, 李玮就道:“公子,你瞧见那女子头上的发带了吗, 啧啧, 真漂亮。”
相城且沮丧着呢,没空细思索他话中的用意,心不在焉的嗯了一声。
李玮见主子不开窍, 继续暗示:“刚才她正对着公子,公子估计没注意,小的站在侧边,一眼就瞅见了,还移步仔细看了两眼。紫色的缎子,带尾上绣着金鹤, 那针脚,啧啧......下头还坠着流苏……”
相城忽然顿住步子,眼睛跟着亮起来:“你是说?”
李玮道:“那女子一身粗布衣裳,说话也粗里粗气,怎么头上会有如此精致的东西?小人盲目一猜,是不是公主送给她的,毕竟公主那么大方,什么都往外送。”
相城觉得李玮说得甚有道理,他不经意的一瞥,余光瞧见刚才那小尼姑出了庵门,正在居高临下的望他们,就拽了拽李玮的袖子。
李玮回头瞧了一眼,两人装作若无其事继续往下走。
这厢主仆俩从前门出,一路往下。步长悠那厢从后门出,顺着山道一路向上。
冬日万物凋零,山上没什么看头,越往上走越荒芜寂寥。
步长悠没走多远,就听到了庵里传来的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