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柳家和武家私交甚好,但武玉韬本人,对柳家却是没什么好感的。
其实以两家的交情,武玉韬和柳元澈的关系应该不会差,但武玉韬却从不喜欢柳元澈这个人。他不喜欢柳元澈谦谦君子的名号,不喜欢他的风头无两,不喜欢他的受推崇与受欢迎,比起武盈盈和柳静娴的关系,他们两位世子间的关系可以用“平淡”来形容。
——
颜渊却在这样的时候,顶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们的目光去了霍府。
“襄国公府”的匾额早被摘去,霍贤宗已经被圣人派去的侍卫们看守起来,不准他造次。颜渊进到他房中,发现他已经瘦了一大圈,双目赤红,神情却萎靡着,早已没有当初意气风发趾高气昂的样子了。
霍贤宗见到颜渊时,竟是面无表情的,也没有出声招呼,唯有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和抗拒。颜渊倒是毫不在意,坐下便道:“霍公,你不止霍冀和霍康两个孩子……霍琪和霍唯也是你的骨肉,他们年纪还小,如今没了母亲,最是需要你这个父亲。”
霍贤宗眯了眯眼,没有说话。
“霍二郎如今断了腿,又知令夫人因他而死,心中再难受不过,”颜渊口气更缓,“对于三个孩子来说,你如今是他们最大的倚仗和安慰,若连你都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可就连最后的依靠都没有了。”
霍贤宗唇角一颤,抬起头看他。
“我知道你不屑听我说这些,”颜渊看着他,目光坦然,“可事到如今,就算霍家与颜家关系再不好,颜家也不会记这个仇了。霍公,你我终究是要一同去魏州的,作为同僚,我希望你能忘记从前的襄国公,重新学着去做个平凡隐忍的人……不为别的,只为孩子,只为霍家的血脉能传承下去、世世代代平安。”
霍贤宗忽然直起身子,死死压住颜渊的手,盯着他:“难道你不知道,是霍家害了颜家?”
颜渊的目光毫无波澜:“或许这就是命。我们颜家人都已认命了。”
霍贤宗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着他。
颜渊犹豫了一下,还是继续道:“人在就好。”
其实颜渊来霍家之前是有过矛盾的。自从霍家出事,京中的贵族和官员不论之前立场如何,如今都盼着霍贤宗快些完蛋——当然也包括曾经跟随霍贤宗的官员,因为只要霍贤宗还在京城,就仿佛在提醒他们曾经做过什么——霍贤宗立身朝堂多年,搅出了不少事,圣人恐怕早就容不得他了,只是霍家先祖劳苦功高,霍贤宗在政事上又无大的过错,圣人一直不好处置霍家罢了。
如今霍贤宗成了颜渊的下属,一大堆人在等着看颜渊会怎么做。颜渊已经想过,最好的做法便是什么也不做,却又能压制住霍贤宗的怨气,不让他做出出格的举动来,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拿不到错处。
他既然敢请旨带霍贤宗去魏州,便是有准备的。当初他被贬为魏州刺史,朝中立刻就有不少人对他的态度变了,而霍贤宗被任命为他手下的录事后,大家对他的态度又再次发生了改变——有觉得圣人不在乎他的,有觉得圣人其实什么都知道、甚至是在为他出气的,还有些有把柄在霍贤宗手上的人对他也开始提防,甚至有人意图挑起他对霍贤宗的厌恶,想借他之手除掉霍贤宗。
五花八门,让人头晕目眩,却又让人尤为清醒。
……
三日后,晋王唐颐和新任魏州刺史颜渊启程离京。
出城的队伍浩浩荡荡,前来送行的人也不少。魏王带着顾连珏等几名少年在通化门为唐颐、温烈和颜雪臻饯行,温若笙也带着丫鬟来了,说什么也要目送颜雪柔和自家小叔踏上离京之路。颜渊识趣地走远了些,去与晋王府的众位属官谈论魏州风物,不打扰他们少年人送别。
温若笙拉着颜雪柔絮絮叨叨个不停,直到颜雪臻骑马过来,提醒妹妹时候不早该启程了,颜雪柔才点了点温若笙的脑门,笑道:“那我就走啦,希望还能再回京城来。”
温若笙愣愣地看着她,听阿耶说,圣人并没有讨厌了颜家,颜家回京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可颜雪柔说出这一句,温若笙忽然有些怕他们再也不回来了。
送行的少年们看上去都很轻松镇定,仿佛确信他们一定会回来,温若笙抿了抿唇,只得万般不舍地点点头道:“等你回来。”
颜雪柔潇洒地笑了一下,钻进了自己的马车。温若笙想要收回视线,却见颜雪臻还没走,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就在她思衬着要跟他说些什么时,颜雪臻忽然开口道了句:“温妹妹,多保重。”
温若笙脑中顿时一片空白。
温烈翻身上马,快行几步赶上了颜雪臻,笑着推推他:“每次听你们几个叫笙儿妹妹,我就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颜雪臻白了一眼这个当小叔当上瘾的人。
温烈抬头看向缓缓升起的朝阳,唇角带了笑意。他似乎是唯一一个离开京城还很高兴的人,去了魏州,没有了京城这样多的纷扰,他与颜雪柔的关系只会变得比从前更好。虽然唐颐看上去也对颜雪柔有些意思,让他心中不安,但好在颜雪柔似乎并没有想要嫁给唐颐当王妃的想法,唐颐也不是强求的人——不然他早就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