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本都还没搬。”林彦西把东西整理一下,腾出点地方方便玉环下来。
“你现在不搬,那你等什么时候搬?”章纪看着她桌面上垒起来的书,不禁头皮发麻。这是想要攒起来用小推车搞定吗?可是,他们教室在五楼啊,也没有电梯,有小推车也没有用啊!
“不着急,再等等吧。”
“……”
6月3号三中发准考证,条形码,还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透明小袋子,里面装着铅笔,橡皮,中性笔等等高考要用的东西。
不过,班主任说,这些东西是发下来给他们看一眼准考证长什么样子的,核对一下上面的信息有无错误,检查一下那些笔有没坏了的,都检查好没有问题了的话又要全数上交。等真正考试那天,班主任再发回给他们。
班主任还说,以往每年都会有学生不小心弄丢准考证,或者把笔弄乖坏什么的,为了确保考试能正常进行,一定要排除一切不必要的麻烦和意外。
林彦西觉得,这班主任当了也有两年了,做的事情最靠谱的莫过于这次了。
下午放学后,林彦西正在食堂吃饭时,接到了罗小敏的电话,说考试那两天她会来学校外面陪考。
不过,林彦西不太想她来,一来她要上班,二来,学校外面地方比较窄,站不了多少人,而且没有遮挡太阳的东西,不管是下雨还是出太阳都不怎么方便。按照惯例,云安市这边高考期间肯定会下雨,而且雨还不小,等上那么至少两个小时,累就不说了,身上的衣服多多少少都会弄湿的。
再说了,林彦西也没有那么娇气,考试了必须得有人陪着,以前考试不也一样没有陪吗。
罗小敏却很坚持,说,高考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要重视。
林彦西从一开始吃饭婉拒到回课室,可罗小敏还是坚持要来,林彦西没办法,只能让她那两天带家里最大的那把雨伞去,这样子就不用淋湿了。
罗小敏还说:“考完了你就出来校门口,我给你送吃的。”
其实,早在一个星期之前,学校就有强调了,考试期间家长千万不要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规律,不要因为临近高考就逼迫孩子一个劲的吃东西,导致孩子吃得太多不消化,准备的饭菜不易过于油腻,应在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下,以清淡为主。不要说,考试了就该补补,突然间太补不一定是好事。考试期间的饮食和平常的一样就可以了。
林彦西前面已经拒绝过她了,现在也不好让她别带饭,只能说,学校要求,考试期间,饭菜都清淡些就可以了。
罗小敏一一记下,就等开考那天的到来了。
这几天,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开始把用了一年的书籍搬回宿舍,有些人还把不要的书直接搬去废品收购站换钱了。
林彦西之前没有“跟风”和他们一样,每天都搬点书回教室,而是等到了最后一天的时候才急急忙忙地来回跑。
最后一天,林彦西跑了四次,终于把课室里的东西搬回宿舍。
林彦西搬完最后一趟后,便呈大字型躺在床上。隔壁床的人凑过去问了句:“跑了四趟,累吗?”
“累到不想说话。”
“该!谁叫你平时不搬回来。”那人撇撇嘴说。
“……”
听到这话,林彦西不说话了。
课室里的桌椅,除了留下了考试要用的那些,剩下的全部挪到走廊去,班主任叫体育委员和班长一起把课室里的座位全部贴上考号。
等他俩贴好了后,班主任先是一个个考号对比着检查,之后是校领导来检查,等校领导检查完了,确认无误了,才在门把手上贴上封条。一旦贴上封条,不到考试开始的时候,这教室门都不准打开。
每年高考都会有交警护航,高考生一般都是畅通无阻的,所以并不担心会路上堵车什么的。
校门口也站了很多撑着雨伞,美其名曰是陪考的家长,孩子们在考场内紧张,他们就在考场外紧张,时不时地看时间,算计着,孩子们现在该是做到哪一题了。
早上的开考时间是九点,外边的马路早已在八点半就封路了,等早上这科考完了才会解封,下午两点半也会准时封路,不过,行人和自行车还是可以过的。
考试那天早上,破天荒地没有下雨,太阳很早就升起来了,天很蓝很高,这是十年以来,第一次,高考前夕没有下雨。
考生们看到天气这么好,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
然而,在学校封路封校区的时候,雨哗啦啦啦地下来了起来。
“……”
看来这“逢考必雨”还真的不是瞎说。这难道真的是被诅咒的?不然,这地方怎么会是这样的。
林彦西还在想些下雨这些事,那边的广播就让学生准备一下,要去考场了。
虽然没有“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这么夸张,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林彦西付出的时间,精力,努力,坚持都要比以往的多,能不能交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卷子,就看现在了。
如果她的文化课成绩还行的话,那上他们省最好的艺术学校安大绰绰有余!
高考的时候,就一直下雨,可,当最后一科考完了之后,雨就停了,还出了太阳,林彦西走到楼下时,在公布栏那里还被汽车的后视镜闪到眼睛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