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打量着秦胤,道:“朕会与众卿再商议,你先养身体。”
坐了会儿,皇上起身要回宫。
童院判被唤了出去,皇上问:“秦爱卿何时能恢复?”
“老侯爷的身体是经年累月留下来的旧伤,”童院判道,“这一次来势汹汹,可能需要三五个月。”
皇上微微颔首,走了。
等所有人都离开,秦胤才让秦治把他扶起来,吃了两块绿豆糕。
不得不说,阿鸾的符纸,劲儿真大。
他就贴了那么一会儿,就跟生了场大病似的,浑身没力气。
若不是晓得这些都是假的,他都觉得自己大限到了。
装病,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不止是出征西凉,便是边关操练,他都很多年没有去过了。
因而,老妻先前才会说,边关驻军,现在未必还会全听他的调度。
不是他不想去,是皇上一直不答应。
其中缘由,有好几层。
一来,大周转向内政,比起收复失地,皇上更喜欢发展,或者说,他更擅长这些。
不管皇上愿不愿意承认,他在征战上并无天分,也无运气。
打仗,他远不及先帝,也比不过先太子。
比起先太子的屡战屡胜,皇上主持的战局,都以失败告终。
虽然,在身边众臣们的辅佐下,失败也是小败,可在皇上心里,应该是留了些不好的印象。
下意识地,皇上在避免与其他人兵戎相见。
第二,皇上怕他手握兵权后,有朝一日,支持林繁。
皇上猜忌林繁就是赵临的儿子,一旦林繁以先太子遗孤身份争权,他们这些跟随先帝、先太子打过仗的老臣,十有八九,会倒戈过去。
没有兵权,不过是赤手空拳,若虎符在手,后患无穷。
此次边关战局,是他们创造出来的机会。
可若秦胤领命出征,以皇上的性子,绝对不会让林繁同去。
这不是秦胤想要的结果。
也不是林繁希望的。
作为赵临的儿子,他不是被手握兵权的秦胤推上皇位,而是,靠自己在军中立足。
血脉,能力,功勋,集于一身,才能让文武大臣们信服,尽快达成皇权交替,让大周平稳过渡。
因此,需得先把林繁送出去。
永宁侯对秦鸾提议的“装病”十分认可,也相信孙女有能力帮他瞒过太医们,就是没有想到,这符纸的劲儿,实在有点大。
大得连吃两块绿豆糕,他嘴里都品不出滋味,只觉得干巴巴的。
真是,没意思!
第156章 站不住脚
永宁侯的病况,随着皇上回宫,很快传遍了千步廊。
依照太医的说法,秦胤是气急攻心,引发了老伤,性命无忧,却得多休养些时日。
这让所有人舒了一口气的同时,又十分忐忑。
毕竟,西凉大军已经在飞门关外扎寨了。
军情一天一个变化。
西凉人可不会慢慢悠悠、等着秦胤病好,再来一场“公平”的对决。
或者说,得亏他们还不知道永宁侯病了,若是知晓大周如今为主帅人选为难,恐怕要当即进攻。
趁你病、要你命。
赤衣卫衙门里,冯靖翻着文书,心思却不在文案上头。
他时不时,就要转头看林繁一眼。
指挥使十分忙碌,皇上虽未定下让他随军出征,但他似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去了。
今日过来,他一直在整理手上现存的案子、以及其他各项公务,方便移交给之后负责赤衣卫事务的官员。
冯靖在林繁手下当值了这些日子,也算知道他的性情。
林繁不是靠着亡父、承了爵位就只想当个闲散的人,他想对得起国公府门楣。
先前是没有机会,如今,林繁会抓住。
只是……
林繁亦注意到了冯靖的心不在焉。
在冯靖不知道多少次的打量后,林繁问:“你琢磨什么?”
冯靖被逮了个正着,话冲口而出:“万一,我是说万一,皇上不让您去呢?”
“皇上为何要不许我去?”林繁反问。
这倒不是林繁故意怼冯靖,而是,他想听一听,在一个毫不知内情的旁观者眼中,皇上到底还能有多少种冠冕堂皇的拒绝的理由。
一时间,冯靖答不出来。
他紧皱着眉头,苦思冥想了好一会儿,才道:“您未成亲,您若回不来,国公府就绝嗣了?老夫人恐是受不得这打击。”
说完,冯靖又挠了挠头。
听起来似乎是这么一个理,但因战事绝嗣,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从古至今,也没有哪一个该忠勇报国的簪缨子弟,以“没成亲、没儿子”为由,拒绝投身战场的。
“您是先定国公的儿子,您想要完成先父未尽之业,”冯靖想了想,又道,“那您去了,谁来掌赤衣卫?”
林繁轻笑了声。
确实。
在旁观者眼中,名正言顺拒绝他去边关的理由,很少。
以所谓的“惜才”、“舍不得”之类的由头,那么,奉命出征的将士们,在皇上眼里又成了什么呢?
冯仲那样,为大周奋战了一辈子,安北侯那般,父死子随,为大周前赴后继,岂不是成了“无才”、“死不死随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