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有秦胤交给他的任务——盯住几个人。
把声音压得很低,刘贲道:“穿大周皮甲的是大周的兵,穿西凉战衣的是西凉的兵,做马贼装扮的,当然是马贼了。我们倒了霉,谁知道西凉怎么样?”
林繁挑了挑眉,会意了。
那夜,偷袭四镇并放火的,不是西凉人,而是一群马贼。
夜深人静,沉沉黑夜,动作迅猛,装束大体一致,就能蒙混过关。
马贼不止偷袭了大周属下四镇,在这之前,他们也扮作大周兵士,去西凉的几座边关镇子折腾了一番。
西凉哪里能受得了被大周偷袭的亏,随即出兵至飞沙关外。
这是由黄太师推动的。
他把两军对垒的台子搭起来了。
本就敌对的两方,到了这时候,也不可能坐下来商讨谁偷袭了谁。
而刘贲,盯着一伙马贼,才会晓得这些。
昨夜,得知先锋要到,他故意卖了个破绽,被毛将军调回从玉沙口调回了飞门关。
本以为领先锋的会是秦威,没想到,却是林繁。
“他老人家,”刘贲问,“交代了什么?当真是身体不行?”
林繁道:“身体确实欠妥,但他即便起不了身,也想来飞门关指挥战局,哪怕是把病榻抬来。”
刘贲啧了声。
老侯爷是个什么脾气,他们都应该很清楚。
病重都要坚持指挥,林宣也是一个样。
他们私下说话,林繁根本不用替秦胤表态,那么,这句就不是态度,而是交代了。
刘贲心领神会,长刀往地上一插:“不太好办,但可以试试。”
正说着,毛将军背着手过来。
见这两人,一个坐着,一个蹲着,他问道:“在说什么呢?”
刘贲道:“这不是初来乍到,问我玉沙口是个什么状况嘛,就一旧城关,破破烂烂的。”
毛将军点了点头,与林繁道:“昨儿与你说过,要想观察到西凉军中状况,得进到玉沙口。你若想去,可以让人给你带路,这两地之间,遇不上西凉兵。”
林繁应了声。
刘贲又道:“要我说,还是我去,把曹伦调回来。”
显然,毛将军对刘贲昨夜的表现很不满意,摆了摆手,并不答应。
刘贲见状,也不坚持。
三人正说着,忽然,城墙上传来长长的号角声。
毛将军脸色一沉,大步往城墙上跑,林繁与刘贲亦赶紧跟了上去。
天际旁,与初升日头交叠在一起的,是一道狼烟。
刘贲一拍大腿:“玉沙口北侧,老甄他们跟西凉人打起来了?”
……
京城中,秦胤依旧抱病。
朝堂之上,因着西边打仗,也没有因为大军增援去了,就放下心来。
偶有几个乐观的,觉得大军抵达后,就能逼得西凉人退兵。
他们在金銮殿上高谈阔论,夸赞冯仲的经验,更是吹捧皇上用兵有方。
黄太师面色凝重。
他太知道了,西凉此次不会退兵,冯仲带兵去,也不是想着敌军退兵就班师回朝的,之后必定有大战。
他相信大周会胜利,可他也会担心黄逸。
正思量着,忽然间,外头驿兵冲到殿前。
层层往里递,徐公公接过军报,交到皇上手中。
皇上打开一看,神情迅速阴沉下来。
黄太师见状,心一紧。
第170章 怪得很
军报合上。
皇上丢还给了徐公公,没有对上头的内容做任何一句评点,亦或是说明。
若非那阴云密布的面色,几乎要让人觉得,那不是一份紧急的军报,而是一封闲着没事、毫无意义的采买单子、菜名册子。
黄太师熟知皇上性格,琢磨着,这军报上的内容,恐怕很不乐观。
底下众臣,一时之间,面面相觑。
按说吧,上头写了什么,该说出来。
皇上既不开口,他们也要有人问。
偏这时候,适不适合问?
这个当口上,就彰显出耿直人的重要性了。
最耿直的武将,永宁侯老爷子,躺在家里养病;最耿直的文臣,徐太傅老大人,砌墙闭门好久了。
原先还有冯将军、安北侯那样愿意踏出一步,去直面皇上脾气的,眼下,他们出征去了。
留下来的,自认还算耿直的,又都盼着,能有比自己更耿直的。
打边鼓不难,难的是冲锋陷阵。
抬眼往前头瞧瞧,指着黄太师、范太保先开口?
这两位不是耿不耿直的事,而是,待下朝后,他们会立刻进御书房里,军报如何,马上就能知晓,然后做出各种判断与谏言,实在没必要在金銮殿里、眼瞅着龙威震怒时,非得去点把火。
兵部董侍郎左右看了圈,没有更耿直了。
心火上涌,正要往边上迈一步,去当先锋,被史尚书背着手拦住了。
董侍郎一脸不忿,见史尚书在背后的手几乎摇成了拨浪鼓,不得不给上峰一个面子,没有站出去。
殿内气氛沉重,皇上心思显然已不在其他事情上,徐公公扯着嗓子“退朝”。
皇上从龙椅上起身,大步流星往外头走。
恭送皇上离开后,有人三三两两散着往各自衙门去,也有人心里惦记着,把黄太师、范太保围在正中,说着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