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够宽,也够好认,速度起来后,与京师拉开距离。
一旦京城里的消息传到各州府,使得官道设卡,那就只能想法子绕行了。
而在那之前,她们要尽量往西、更往西。
最前头,一匹大马上,车把式老章道:“东家,过了那座界碑,就是应州地界了。”
他们这一行人,有秦鸾、钱儿这样只知方向却不认路的,也有老章与长公主的车夫老刘那样,把沿路状况了然于心的。
侯夫人也是多年不曾离开京城,即便以前经过过这些地方,时过境迁,也只留下些模糊印象。
长公主亦然。
这就是当日挑选随行的车夫时,最重要的一条了。
没有认路的,总不能一边走,一边问路吧。
老刘引路,将他们带到庄子上换了马匹。
打理庄子的管事恭谨向长公主禀报:“两个时辰前,驿站里有千里加急的消息从东来,往西去,行的是军报路子,同时往首县派了人。”
长公主听完,凤眼一挑,轻笑一声。
“我该说他快,还是说他慢呢?”她道。
反正,十分重视。
或者说,以她对那位异母弟弟的了解,毫无疑问,已经气炸了。
驿官们千里加急,力求尽快把信息送到飞门关,也送到这沿途州府衙门,而行人带着圣旨在后头赶,一样是日夜兼程。
简单用了几口干粮,他们再次出发。
直至二更天,他们抵达纯县。
永宁侯夫人祖籍此县,县城西十里,有座土地庙。
前朝时有些香火,如今已然荒废,只剩了个空坛子。
赶到此处,采薇下马,点了火折子,伸手进去,在空坛子的底座下探了探,从里头取出一细长布条。
布条扎了结,手法很熟悉。
侯夫人接过来看了,道:“他们还在我们前头。”
本以为,两批人还差个半日左右的路程,事实上,四更天时,他们在路上遇到了阿青。
天还很暗,路边站着那么一人一马,吓了钱儿一跳。
永宁侯夫人问他:“你怎么站这儿?”
“前头设卡了,”阿青道,“二夫人便让所有人都去了山上破庙,商议之后路线,又让小的在这儿等着。”
依阿青的说法,他们这一行人里,有如秦鸳这样擅长骑术的,也有巧玉姑娘那样颇为吃力的。
为了让人喘口气,马也喘口气,赶路亦是快慢交替。
慢下来时,季氏会使人去附近镇子打听消息。
之前都听不到什么,直到昨日下午,阿青进镇子时,沸沸扬扬的都是议论。
这是个坏消息。
同时,亦有一好消息。
搜捕的名单里,有老夫人,有大姑娘,还有长公主与乡君。
消息是同天抵达此地,可见京里亦是同天送出。
看来,那日城门关闭后,老夫人他们还是寻着机会出城了,只比他们落后一点距离。
提心吊胆几天,总算能松了一口气。
季氏没有再坚持往前赶路,与秦治商量后,所有人上山。
随着夜幕降临,山下远些地方,那官道延续之处,火把滚滚。
设卡了。
阿青奉命下山,往回又跑了几里地,躲在路边等候。
天黑影响了他的视线,却不影响他的判断。
马蹄声能传得很远,大半夜还在路上赶,前后差不多九、十匹马,能对得上的,也就老夫人等人了。
果然,叫他等到了。
第277章 破庙
山间破庙。
不晓得是哪一年建,也不晓得是哪一年废弃的,杂草从地砖缝里钻出来,偏殿都塌了,只余下一座主殿。
主殿的大顶破了个洞,石像歪倒在地上,入夜后显得阴森森的。
殿内点了火堆照明,小小的一簇,只能照半间。
季氏坐在边上,脸上满是疲态。
自从那日出京城、彻夜远行起,她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便是借机会打个盹,不过一两刻钟,就会惊醒过来。
没办法,心里存着事儿,岂能睡踏实?
毕竟,这一行人的安危,都沉沉压在她的肩膀上。
好在,所有人都很配合她、支持她。
搁在别人家中,遇着这个状况,顶在前头的,十个有九个是男人。
偏秦治是个拿不定主意的。
倒不是说秦治行事就有多么靠不住,而是,他心细、想得非常多。
一想多了,就有各种担忧,犹犹豫豫的,踌躇起来。
就像是站在路口,一条道岔出去三四五条小路,秦治分析来思考去,会纠结许久。
需要快刀斩乱麻的事儿,不能交由秦治去办。
季氏太知道丈夫的这一短处了。
平日在家时,还能与他一道细细分析琢磨,这出京逃离,实在没那个空闲,也没那样的心思。
好在,秦治这人还有一长处。
他听话。
既然由季氏来领导,秦治就绝不会这也质疑、那也不满,更不会唱反调。
即便有一时间想不清楚的,他也不追着问。
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绝无二话。
这让季氏轻松了许多。
小辈们也不会胡乱出话,这一路怎么走、怎么歇,季氏只用与定国公老夫人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