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妃闻言,轻轻一笑。
这些时日,顺妃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度日如年。
以前,她从未感受过这样的滋味。
哪怕是被皇上打入冷宫,她都不觉得日子难捱。
她很清楚地知道,晋舒儿腹中的孩子就是她的希望。
即便最初时,顺妃对晋舒儿有千万个不满意,但既然婚事成了,她也不做那等惹人厌烦的事儿。
接受现状,并积极适应,是顺妃自认的一项长处。
等晋舒儿生产了,不论男女,总归是皇上第一个孙儿辈的,顺妃极有希望就此走出这冰走出这冰冷的西芳宫,就算一时半会儿间走不出去,假以时日,一定可以。
可是,皇太后的狠心举措,几乎绝了顺妃的这条路。
从安国公夫人口中得到真相,顺妃当机立断,有了抉择。
只不过,摆在她眼前,最大的麻烦是,她的“与世隔绝”。
想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想借着各种时机做些什么,都成了痴心妄想。
为此,顺妃必须破局。
不得不说,她遇上了一位心善的皇后娘娘。
她想要见一见娘家人的请求,终是得了皇后的应允。
顺妃的母亲、忠勤伯夫人进宫来,母女两人大哭一场后,也把后头事情安排了个七七八八。
永宁侯与定国公一定会起兵。
皇上需要有人守城。
这就是他们忠勤伯府要抓住的机会。
不得不说,顺妃极其了解皇上,她很确定常年不参与朝堂要事的忠勤伯主动请缨,不会立刻得到皇上的信任。
因此,她安排上了赵启。
她把赵启该说的话,交代给了伯夫人。
忠勤伯府里头,要见到赵启,可比顺妃在冷宫里想见儿子一面,容易多了。
安排好了之后,顺妃就一直在等。
等得一日如隔三秋。
今日,她等到了。
皇上在金銮殿上询问守城人选,忠勤伯站出来,积极争取。
果不其然,皇上并不答应。
而赵启在得到这消息后,便去御书房外候着,对皇上说了那么一番话。
有情有义、有理有据。
皇上疑心再重,也不会怀疑赵启想见顺妃的心思,同时,也正是赵启对母妃、女儿的关心,让皇上能试着去相信忠勤伯的立场。
忠勤伯也是一位父亲,为了冷宫里的女儿,为了焦头烂额的外孙与体弱到要夭折的曾外孙女,他当然会努力。
再说了,在不久之后,秦胤一定会祭出“皇太孙”的大旗。
皇上要担心其他将领转投,他就更应该相信忠勤伯。
一旦皇位易主,忠勤伯哪有什么后妃女儿,皇子外孙?
顺妃只要让赵启去一遍遍示弱,就能一遍遍提醒皇上,他们是“一条船”上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之后,赵启能三五不时进出西芳宫了。
顺妃能尽快掌握外头状况,也能把所思所想通过赵启、传达给父母,而不是一座孤岛,而她在岛上迷雾里,看不清左右。
她总算,把最难走的那一步棋,走顺了。
深深地看着赵启,顺妃柔声道:“你做得很好。”
赵启的心噗通噗通直跳。
他已经有很多很多年,没有被父皇、母妃夸赞过了,反而是回回被指出这里不对、那里不该。
虽然他已经这个年纪了,都当了爹,可难得被母妃夸一回,还是让他很是激动。
“母妃,”赵启问,“秦家和林繁打回京城来,外祖父当真能拦住他们?外祖父去守城,真能行吗?”
顺妃握住赵启的手,道:“母妃也好,你外祖父也好,我们做的选择都是为了活得更好,让你、让你的妻子、女儿,让我们翁家每一个人,都活得更好。你不用担心我们是去做了什么牺牲,母妃没有那么傻。”
第378章 拉拢人很难
赵启一言不发,看着顺妃。
顺妃的笑容里满是安抚意思,道:“母妃还能诓你不成?倒是你,有什么想不通的,或是不舒坦的,只管与母妃说。”
“我”赵启迟疑着。
他原是不打算说什么,他的那些不解、困惑与难处 与母妃遭遇的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他也不想拿那点儿小事来给顺妃添烦恼。
只是,母妃那鼓励又坚持的样子,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从前。
在他还只有几岁大的时候,他很不喜欢开口。
能在宫里伺候的都是眼力极好的,赵启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一个眼神过去,嬷嬷内侍就都明白了 哪里需要他张口提?
一来二去的,他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母妃很是重视,再不去嬷嬷们惯着他,有任何事儿都必须开口说出来。
赵启倔,顺妃更倔。
不训斥、不责骂,只看着他,鼓励他。
想到幼年时光,再想到后来发生的那么多事情,赵启心里不舒服极了。
是他害了母妃
不喜欢秦鸾,那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作罢婚约的过程太让母妃为难了。
也不该去跟赵源东拉西扯,赵源那身子骨,本就是随时都可能出事,偏他硬凑上去 一下子就成了因他而起。
还有那邓国师,明知道那妖道就不是个东西 他早就该劝母妃莫要与那妖道做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