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翁厉,你们背叛朕!”赵隶恨恨道。
顺妃呵的笑了起来,很是讽刺:“先下杀手的不是您和皇太后吗?
为了扣秦大姑娘,让徐六去安国公府,话里话外都是秦大姑娘害启儿媳妇丢魂、撞邪,秦大姑娘祸害,启儿媳妇又成了什么?一个撞邪了的孕妇,生下来的孩子还能不能要?
皇太后就更狠了,她想杀姓邓的妖道,只管杀去,姓邓的得罪的人还少吗?直接砍了,谁会为了他说话?可皇太后为了砍得名正言顺,逼迫两位嬷嬷催产,若是哥儿、留半口气,若是姐儿、直接弄死。是嬷嬷们存了一丝善念,让启儿媳妇妻女活下来了。可姐儿那身子骨能不能长大都还是两说!
说白了,都是为了亲儿子。
皇太后为了您,呕心沥血,谁都能杀。
我也一样,我得让我儿子活下去,让他的妻女活下去。
我从皇太后身上学到了一个经验,把德不配位的儿子按到龙椅上,会是什么结果。
天下难不难、百姓难不难,我不在乎了,但我儿子一定会被人从龙椅上拖下来!
既如此,倒不如有能者居之,我换我儿一生太平!”
顺妃语速很快,皇上几次想打断她,都没有成功。
反倒是,在顺妃把晋舒儿母女险情摊开来时,朝臣一片哗然。
赵启更是愣住了。
先前,他曾把晋舒儿咒骂皇祖母之事告诉母妃,母妃还宽慰他,说是产妇心里烦闷,胡思乱想。
现在听来,谁都没有胡思乱想,她们的思、她们的想,都是对的。
只有他赵启,不思不想,是个傻子。
正因为他是傻子,母妃和外祖父才会决意开城门,换他“一生太平”。
这就是母妃那日说的,让他们所有人“活得更好”的原因。
这个认知,让赵启的呼吸沉了许多。
烦恼难耐的情绪在胸中充斥,他想要来回踱步,想要用力跺脚,可他不能够。
母妃还在他的背上,他得为了母妃,好好站着。
顺妃大笑了几声,笑得眼中带泪,声音都在颤着:“您让人把我押来这里,总不至于是想听我说这么一番话吧?
我是个人质,和底下众位大人一样,人质而已。
您真正想见的是我的父亲,您要当着他的面,一刀砍了我,让他为自己的背叛后悔,让他对皇太孙心存埋怨,是与不是?”
赵隶没有接这话。
“您不承认,也一样的,”顺妃的眼泪落了下来,“您总不至于是太念着近二十年的感情,在这个要紧关头,把我叫来金銮殿里诉衷肠的吧?”
衣服厚重,这点儿泪珠断不可能渗过披风,可赵启听着顺妃的哭腔,只觉得肩头烫得厉害。
诉衷肠?
他又不蠢,这怎么可能!
既然不可能,那父皇找母妃来的目的,便是如母妃描述的那样。
一想到那险些要发生的画面,浓浓的恨意从赵启心中翻滚而出。
什么皇帝、妃子、皇子……
说白了,爹娘儿子。
当爹的要杀娘,儿子能冷眼旁观?
去他奶奶的孝不孝,他肯定要保护娘,不然他成什么畜生玩意儿了?
对,他赵启确实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他不否认,他颠三倒四的事儿也多着去了,但他不想当个畜生。
看向林繁,赵启瓮声瓮气道:“我没这样的爹,我与他不相干,以后我当翁家人去,不给你添麻烦!”
赵隶气得抬脚想踹赵启。
林繁拦住了赵隶的动作,想想赵启的话,好笑之余,又不免感慨。
永宁侯亦松了口气。
忠勤伯为了自家人拼尽全力。
若赵启钻牛角尖,就辜负了顺妃、忠勤伯的一片心意。
他自己想明白,挺好的。
第423章 林繁他什么都要
金銮殿外,忠勤伯到了。
京城守备控制得当,各处都有条不紊,丝毫不乱。
确定一切稳定后,老伯爷把城防守备全交给了秦治。
权交出去了,他翁某人的职责完成,就可以等着回家养老了。
倘若捏着那点儿权不放出去,反倒不是个好主意。
因此,事情一了,忠勤伯便进宫来了。
宫门上,顺利。
金銮殿外,顺利。
迈进大殿,兵士们掌控着左右,顺利。
老伯爷正舒心,忽然间,他看到了上头龙椅旁的状况。
即便是被人背着,且背对着他,忠勤伯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是自己的女儿。
娘娘为何会在这里?
她为何要人背、而不是自己走?
老伯爷脸色一变,大步上前,问道:“什么状况?”
听见忠勤伯的声音,顺妃忙回过头,泪眼婆娑看着父亲。
眼看着忠勤伯脸色更黑了,永宁侯赶紧把大致状况说了一遍:“娘娘就是一时没缓过劲儿,才让背着,并无大碍。”
忠勤伯的心落下,又猛地提起来。
如果没有被及时救下呢?
如果现在掌控局面的是赵隶呢?
他岂不是要给女儿收尸了?
论毒,还是赵隶毒。
即便没有今日皇太孙的逼宫,女儿作为赵隶的妃子,也不可能会得善终。
这么一想,忠勤伯越发肯定自己的选择,同时,亦越发不满赵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