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就见了,正好看看姜豪对她的态度如何。
叫裴熙比较满意的是,姜豪虽然位高权重,但他对裴熙还算尊重,一点儿不像是拥兵自重的样子。
听人说在慕水寒回京之前,姜豪可是京中一霸……
想来慕水寒回朝之后,的确起到了不少制衡权臣武将的作用。
姜豪走后没多久,裴熙又见到了传说中的公孙止。
之所以说是传说中的,是因为公孙止虽有官职在身,却算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官员,平日里如无要事并不会去参加大朝会。
平日里他或是在观星台上观测星象,或是在公孙府中潜心研习古籍,若是有需要的话,公孙止甚至还会离开京城云游四海。
所以一般来说,裴熙是没有机会见到他的。
这会儿见到公孙止之后,裴熙发现这个“国师”和自己想象中的好像不大一样。
她以为像公孙止这样擅长占卜测算之人应当身穿黑色斗篷,头戴黑色斗笠,举手投足之间看起来十分神秘才是。不想公孙止看起来却是与常人无异,为见皇帝,他甚至还穿上了大齐的官袍。
公孙止的长相也是普普通通,不好不坏。五官周正,方脸小眼睛,不像是中原人,倒有点儿像是西北那边的汉 * 子。总而言之,公孙止的外表就是搁在人堆里都找不出的那种普通。
不过裴熙找公孙止是有要事的,又不是选美,自然不会在意他的长相如何。
见到公孙止之后,裴熙表面上在和公孙止说话,不过她留了个心眼儿,时不时地观察几眼今日格外反常的姜太后。
姜太后却没有看她,而是将目光黏在了公孙止身上,好像有什么要紧的话急着同他说一样。
裴熙装作没发现的样子,请公孙止为自己测算一卦。
公孙止最擅长的就是这个,来之前也猜到了这种可能,所以在听到裴熙的请求时他并不感到意外。
只是在两人相对而坐之后,公孙止盯着星盘看了许久,迟迟没有说话。
就在裴熙紧张得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之时,公孙止忽然间皱起了眉,抬眼直直看向裴熙。
裴熙心中一揪,不由问道:“可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公孙止不点头也不摇头,只道:“皇上最近几月可是受到过重创?”
裴熙不假思索地掀起自己额边的碎发,将额角的那道伤疤露给公孙止看:“是啊,景王之乱时朕伤了脑子,还失去了记忆。”
她本想夸国师料事如神的,可这件事……就算不说是人尽皆知,但也绝不是什么秘密了吧,公孙止竟然不知情?
裴熙心中疑惑,想着不是什么不可说的大事,便忍不住问了出来。
公孙止闻言歉然道:“皇上恕罪,微臣于半年前闭关了几个月,前几日刚刚出关,因此对于皇上的近况并不了解。只是从星盘上来看,皇上的命格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原先的……”
裴熙正好奇地听着,不想公孙止话未说完,便被姜太后不耐烦地打断了:“公孙大人,皇上请你来是让你测算这次的天灾可与皇上有关的,不是叫你说这些无用之事,你还是直奔主题为好!”
此时的姜太后还不知道,她如此急切地掩藏什么秘密似的,反倒使得裴熙疑心更重。
不过裴熙并没有揪住这一点不放。
倒不是因为她不好奇姜太后正在拼命掩藏什么,而是从公孙止说出她的命格有所改变开始,裴熙心中便已经隐约猜到了。
果然,公孙止的话进一步地印证了裴熙先前的猜测。
看来她先前的确是有过一个双胞兄弟的。
只是不知出于什么缘故,先帝和姜太后选择了将她这个女儿隐藏起来,对外只宣称他们有一个儿子。
那个名叫小光的男孩子作为先帝的独子,顺理成章地被册为太子、继承皇位,生儿育女。
在不久前的景王之乱中,小光意外离开了人世。裴熙这个见不得光的女儿便被姜太后拉了出来,冒名顶替原先的皇帝。
裴熙先前还不知道该怎么查先帝和姜太后这样做的原因,现在她好像误打误撞地找到了一丝头绪。
从姜太后提起公孙家的态度来看,这件事情很有可能与公孙家有关。
裴熙不准备当着 * 姜太后的面追查真相,反正等解决了眼下这件事之后,她有的是机会追问公孙止。
见公孙止被姜太后责骂之后面露赧然之色,裴熙含笑打起圆场道:“公孙爱卿不必介怀,母后也是关心朕才会如此。命格之事暂且不提,你还是同朕说说这华北的灾情是否与朕有关吧。”
第六十六章 天道
两日后, 大朝会当日。
裴熙早早起身,用了之荷与之蓓反复检查过的早膳,穿戴整齐后去往宣政殿。
谣言经过发酵之后变得越发厉害起来,这几日不光是京中, 就连宫里都已隐隐有了传言。
现在他们不仅仅是说华北旱灾乃是裴熙无德招致天谴所致了, 甚至还有人说裴熙已然违逆了天道, 若是再不赶紧退位的话, 老天就会降下更大的惩罚于世间。
一时之间宫中人心惶惶, 颇有山雨欲来之感。
倪皇后经过裴熙的提点之后倒是长进了不少,知道出面管束宫人了,还严惩了几个多嘴的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