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突然,老靖宁侯又久不理政,今日来时他只知道要替裴熙扛下压力拒绝颁下罪己诏,可如何才能化解这场风波,老侯爷心里一时间也没有万全的计策。
就在局势再次陷入胶着之际,处于上首的慕水寒抱着双臂凉凉开口道:“丁大人,你是当我慕水寒 * 死了吗?我不说话,你们还真就当我不存在了?”
丁德惠闻言心中咯噔一声,没想到一直在那里隔岸观火的慕水寒竟会突然开口。
今日朝裴熙发难之前,丁德惠等人自然是将一切变数都考虑在内的了。
根据他们分析,慕水寒大权在握,功高盖主,他比任何人都巴不得皇帝倒霉,应当不会蹚这趟浑水才是。
上回裴熙当众昏倒之时他之所以维护裴熙,是因为事情发生在宫里,有他殿前司保护皇帝不力之嫌。慕水寒是为了撇清自己,才会帮助裴熙调查的。
而这次不一样。“昏君无道,降下天谴”的传言是从外地流传入京的,与慕水寒并无干系。
慕水寒只要坐山观虎斗就能进一步削弱皇帝的势力,他又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没想到,慕水寒并没有隔岸观火到底。
看他的意思……似乎是又要维护皇帝了?
“老夫并无此意!”丁德惠面色肃穆,十分紧张地说:“不知殿帅有何指教?”
慕水寒幽幽道:“我就是觉着吧,你们在这里争来争去的没什么意义,不过是浪费口舌罢了。这场天灾究竟是皇上引起的,还是意外,叫钦天监监正前来测算一番不就明白了吗?你们这些凡人又不知晓天命,在这里争个什么劲呢?”
见慕水寒并没有直接地为皇帝说话,丁德惠暗暗松了一口气,心道自己先前的猜测并没有错。
只是让钦天监监正来给皇帝测算……只怕是会节外生枝啊!
不过此时的局势对丁德惠等人来说并不十分有利,甚至可以说他们是处于下风的。除了请公孙止前来卜算一卦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破局了。
所以万般无奈之下,丁德惠也只得赌上一把。
毕竟龙椅上坐着的的确是个昏君不假,他们还是有很大赢面的。
至于钦天监是否会实话实说一事,丁德惠倒是并不特别担心。
公孙家的先祖曾经立下祖训,要求子孙后代绝不可以天意之名弄虚作假,否则世世代代必将遭受天谴。
而且钦天监历来独立于朝廷各机构之外,不会因为他们测算出来的结果而受到惩罚,所以他们向来敢于直言。
丁德惠记得在永宁年间,他曾亲耳听到钦天监监正宣称永宁帝的爱妃乃是妖妃。哪怕永宁帝一怒之下要违背祖宗规矩斩了当时的那位国师,国师都没有改口。
后来到了天成年间,上一任的国师公孙悟就更是敢说。
在天成帝尚在壮年之时,公孙悟就给先帝测算出来他这一生只能有一个儿子活到成年,不可能再有其他皇子长成。
这于看重后嗣的皇家来说无异于是一种诅咒,可公孙悟还是直言不讳。
最终果然如同公孙悟所说,天成帝的后宫里再无其他皇子出生,只有裴熙一个活了下来。
因此钦天监监正,也就是大齐如今的国师公孙止,是绝对不会屈于皇权就为裴熙说好话的。 *
同理,丁德惠他们就是花费再多的银两、送上再多的美人,也不能收买公孙止替他们做事。
老实说,慕水寒会提出请公孙止上殿卜卦,是在裴熙的计划之外的。
为了防止他们的谋划为外人所知晓,前日召见公孙止时用的是姜太后的名义。除了近身伺候裴熙的人之外,并没有人知道裴熙曾经悄悄地见过一次公孙止。
不过慕水寒……或许是个例外。
毕竟他掌管着宫廷禁军,宫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更何况是公孙止这么一个大活人去了永寿宫。
可裴熙并没有告诉慕水寒公孙止已经为自己卜过卦,关于测算的结果,慕水寒更是不知。
他是怎么想到当众替裴熙提出这个法子的呢?
总不会只是巧合、想到一处了而已吧?
不管怎么说,慕水寒这么做都是对裴熙十分有利的。
毕竟公孙家的人虽向来公正,可若是由裴熙或是裴熙这边的人提出让公孙止给她测算的话,总归有几分他们提前收买过公孙止的嫌疑。
不说私底下如何,起码慕水寒在明面上与裴熙并非一条心。
由慕水寒出面来请公孙止,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第六十八章 邹通
乌云密布, 风雨交加之际,公孙止穿过狂风,在一众大臣们的期待当中踏入宣政殿。
虽说公孙家的传人向来被尊称为一声国师,不过他们毕竟不是靠科举之路加官进爵的, 不少王公大臣们心中都暗暗瞧他们不起, 再加上前两朝的国师都或多或少地得罪了皇帝, 近些年来钦天监、公孙家的地位下降了不少。
身为钦天监监正, 这还是公孙止今年头一次踏入宣政殿。
朝皇帝行过大礼之后, 公孙止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拿出自己的家伙事,认认真真地给裴熙测算了一卦。
看他神情自若的样子,好像旁边的文武百官都不存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