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周捷失控,杜明诚蹙眉道:“太子殿下稍安勿躁,所有的疑团,都会解开的,请殿下落座,下官们要正式开始审案了!”
“你……”
“太子,您千万冷静啊,是老夫贪权爱财,背着太子做下许多错事,老夫该死,老夫认了!”
严荆身子一沉,额头磕在地上,却未立即起身!
见状,厉砚舟神色陡变,喝道:“沈荣,封口!”
沈荣立刻抓起严荆,竟见严荆咬舌欲自尽,沈荣一拳挥在严荆脸上,迫使严荆松了口,沈荣随即将布巾塞入了严荆口中!
“犯人严荆未经审讯,擅自畏罪自裁,乃藐视公堂!”
厉砚舟大怒,从公案桌上的签桶里抓起一支红头签扔了出去,厉声令道:“即刻拉下去,杖责二十!”
“是!”
沈荣和江捕头立刻拖拽严荆下堂,将其按在事先备好的刑凳上,掌刑捕快左右开弓,下手之重,板板见血!
周捷面如死灰!
严荆败北之后,未曾寻死,是因为周捷尚未安全归来,现今周捷安好,严荆为了保全周捷,欲以一死扛下所有罪名,除了叫人感慨如此奸佞亦有忠骨之心外,也在无意中放大了人们对周捷的怀疑!
杖刑完毕,严荆被抬回来时,浑身是血,惨不忍睹!
偏生,哪怕痛到极致,亦发不出任何声音!
厉砚舟拍下惊堂木,道:“王炳,陈生,十二年前,你二人及死去的韩童,为何监守自盗赈灾黄金?此案是否受夏之淮指使?从实招来!”
“这个案子,要从黄河水患之前说起……”
王炳瞳孔渐渐涣散,陷入了久远的,又似刚刚发生在昨日的回忆里……
第852章 结局(68)
夏朝诏帝二十八年,六月初六。
盛夏的京城,因阴雨连绵多日,而显得异常冷清。
一个青年男人披蓑戴笠,手中拎着几条肥美的鱼,敲开了户部侍郎夏之淮的府门。
“王校尉,雨下这么大,您怎么来了?老爷刚从户部回来,正在书房批阅公文呢。”
管家夏久南一边说着,一边将人请进府。
王炳把鱼递给夏久南,笑呵呵地说道:“趁着今日休沐,我钓了鳌花鱼,想着莘儿小姐喜欢吃松鼠桂鱼,就赶紧送过来了。”
“老奴替咱家小姐多谢王校尉喽!”夏久南满脸笑意。
“夏管家客气了。我记得再过两日就是莘儿小姐的生辰了,我呆会儿问问小丫头想要什么礼物,我好提前准备准备。”
“王校尉总是惦记着咱家小姐,真是有心了。”
“夏大人于我等有恩,当年我们三兄弟年轻气盛,入了行伍,却不服军规约束,若非夏大人向安国侯求情,我、陈生和韩童早被军法处置了。”
“王校尉无须放在心上,我家老爷说过,过去之事,休要再提,只要三位校尉改过自新,做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老爷便安心了。”
“一定。”
“王校尉,您呆会儿见了老爷,可要小心说话,老爷下朝回来,心情不太好啊。”
“怎么,出什么事儿了吗?”
“听说户部拨下去治河的银子又被底下的贪官吞了,暴雨连日侵袭,黄河决口怕是在所难免啊!”
“哎,到头来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啊!”
两人在书房门外停下。
夏久南敲了敲门,道:“老爷,王校尉求见。”
“请王校尉进来。”房里,夏之淮搁下了手中的毛笔。
王炳推门而入。
他拱手一揖,“见过大人!”
“王校尉,你来得正好,本官有件事情,需要你帮忙。”夏之淮走出案桌,拉着王炳在椅子上坐下。
王炳即道:“大人尽管吩咐!”
夏之淮压低嗓音,道:“本官无意之中获悉了一个巨大的秘密,事关我朝江山社稷,但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一个字也不能向外泄露。王校尉,你替本官查一个名叫九黎的地方在哪里!”
“九黎?”王炳楞了楞,随即应下,“好,待我向军中告个假,便动身去找九黎!”
夏之淮思忖道:“不急,后天是莘儿的生辰,丫头若是见不到你们三校尉,又会哭哭啼啼的。本官已经写信给安国侯,此事本官一人做不了主,待侯爷回京,与侯爷商议个对策。”
王炳目中浮起担忧之色,“既然如此,大人务必小心为上,王炳随时听候大人差遣。”
六月初九。
夏莘生辰当日,黄河决口的消息,铺天盖地的涌入京城,传入朝堂!
这一日,夏之淮清早出门,直至夜深,方才携三校尉回府。
“爹!”夏莘扑上去,抱住夏之淮的大腿,仰着小脸,眼神又委屈又期待,“您怎么才回家呀,莘儿的生辰礼呢?”
夏之淮从袖中拿出一个长命锁挂在了夏莘的脖子上,而后将夏莘抱起来,笑着叮嘱道:“莘儿,这锁是保你长命百岁的,不论何时,都不准拿下来哦!”
第853章 结局(69)
夏莘好奇地把玩长命锁。
纯银质地的锁,在夜里的烛火下泛出清冷的光芒,夏之淮一边逗弄女儿,一边示意夏夫人把女儿带下去。
夏夫人笑意浓浓的从丈夫手中接过女儿,柔声细语的说道:“莘儿,娘亲突然想起来,厉家的两个哥哥为你扎了孔明灯,我们趁着子时未过,去池塘边放灯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