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铮轻笑:“这一听就是我媳妇想的法子。”
魏红旗把装茶缸里的药膏放桌上,盖上盖。
“我还要实验一下,怎么才算是不见空气,也不知道这样行不行。”
“只要不流通就行。”江铮反手摸摸背上,已经干了。
膏药紧贴在皮肤上,人动,膏药也随着人而动,丝毫没有要掉落的意思。
江铮坐起来伸手把看药膏的媳妇拉怀里来:“别光看它,明天起来再看结果就行。”
魏红旗被吓一跳,坐稳后才拍他一下。
“你怎么知道?”
“江家独方,我自小就背。”
他药理医术或许不行,却硬生生把药方自小背到大。
魏红旗奇怪:“奶奶为什么没教你行医?”
“怨吧。”江铮下巴垫在媳妇肩膀上,轻声道:“奶奶说,祖辈行善都没积德到子孙身上,何必再行医救人。”
所以,五里大队的病,更多都是毛脚大夫看。
魏红旗不说话了。
江铮倒是想到别的地方上。
“其实我觉得不全,奶奶孤身一个人把我养大,没准就有祖宗保佑。”
“你什么时候也这么迷信起来。”魏红旗扭头望着他,抬手挥了挥:“要相信科学,不能封建迷信!”
她想连带忧愁一起挥散。
“行,不迷信,那咱们做点科学的事。”
“什么呀。”
江铮伸手把床头的煤油灯灭掉,一片漆黑后,抱着媳妇在床上滚起来。
魏红旗猝不及防,手摸在他后背。
“药,你小心点。”
“刚刚就干了,放心,保准毫无缝隙贴到天亮,怎么动都不掉。”
……
第34章 连月大旱起 首发
艳阳高照, 晒干路面上的霜气。
江铮站在自家门口,远远朝前看去,家家户户门口都占有一个人, 手里面攥着火把, 火焰在跳跃。
“点。”
江铮高喊出声后,点燃面前铺在路面上的干草, 借着正午的阳气, 火苗瞬间窜起来,四处蔓延。
隔壁老五瞧见江铮点火,紧跟着把自己家门前的也点上,后头人一个看一个,大火覆盖住五里整条主干道, 肆无忌惮地吞噬燃烧。
站在路边的高温逼退江铮, 转身回到院子里。
灰色的烟夹杂着黑色烟灰,熏的整个村子都是麦秸味道。
“这样真能行吗?”魏红旗满心好奇。
“应该差不多, 为这个我还专门去窑厂那边上兜过几圈, 偷偷学了他们砖坯的比例,就想能结实点,多撑两年。”
火一连烧有半个小时, 麦秸成团后残留下火星, 慢慢烘烤地面。
生产队有提前通知,当天下午全部人都窝在家里, 纯当休息。
隔天一早,露面遍布草木灰,风吹过,扬得到处都是。
大扫帚小扫把一起上阵,扫干净后堆积到粪坑去。
魏红旗把自家那段扫干净, 盯着黑乎乎的地面踩两脚,一走留一路脚印。
回头看一眼院子里洗衣服还没倒的水,直接泼上去。
大扫帚呼啦呼啦跟刷地一样,把浮灰都洗一遍,这才露出一些土地的面貌。
地面整个被烤结实,脚踩上去,跟那县城青石板路一样邦邦硬。
“江铮!”她回头朝院子里喊。
“恩?”
江铮把草帽戴上从院子里走出来。
路面上还湿漉漉的,走过去却不会一脚泥巴。
“成了。”江铮脸上也露出笑意:“比想的还要好点。”
魏红旗指着路边:“就是边上有点小裂缝,故事昨天挡干草时没烧均匀。”
“一点点不碍事,有缝的到时候拿沙土再填填,总比之前要好。”
“那你现在去大队吗?”
“争取再摘第一批大青叶前,能多干点多干点。”
……
大队的路修好,大家伙的阵线开始往外转移。
五里到县城这段路,可就要多费功夫。
男人们去干重活,村里仅有的几个女人都开始忙起膏药的事。
干活的地点选在东哥他们奶孙俩住的那空院子里,厨房是盖屋子时就留的,灶台架上过,现成能用。
魏红旗抱着大木盆,侧着身子来到院子里,把最后一个盆放在地上。
小柴正听徐老太的吩咐,承重药材,听到这声音回头,吓一大跳。
“嫂子你哪买来这么大的盆?比我家洗衣裳的都要大。”
木盆是圆形,魏红旗伸长手臂,正巧够直径。
“我专门找哥哥做的,做有好几个,以后泡药材也不用那么扣扣搜搜。”
最主要,泡少了熬出来更少,一锅就要等半天,可不能那么一点点来。
魏红旗放下木盆,抱这一路胳膊有点酸。
轻轻甩甩手,扭头跟小柴说:“称好直接泡就行,我再去把其他几个盆抱来。”
“不然我一起去?”
“不用,你要是称完,就先把水装上。”
魏红旗留下话,转身又回家把东西全部搬来。
六月的天,太阳烤炙下,空气都带有温度,让人闷的喘不过气来。
魏红旗盯着那些盆,索性堆在架车上,一趟给拉过去。
路如今平整,从家离开带点小坡,顺顺利利来到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