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魏红旗扫过山田最边上那一条:“我干草从来都是圈着芽来,这被人翻过,都把芽压趴下。”
她心疼的把火把递给江铮,小心的把芽竖起来,用干草撑着。
幸好发现的早,不然这芽怕是要被压断。
“其他呢?”江铮凑近,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最近都在忙生产队翻新房的事,山田都是她在打理。
“好像就这几个。”魏红旗重新检查一遍。
“别让我抓出来是谁干的。”
魏红旗重新整理好,起身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是谁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咱们生产队的。”
“为什么?大队里小柴跟老五可都知道这事情,你就没想过他们。”
“不是。”魏红旗还在借着火光四处打量。
半山腰上,除去呼呼的风声,一起安静的吓人。
“如果是他们,不需要这么费事,随便找个避开我的时间就行。”
她现在给整个生产队做饭,什么时候在哪,全生产队都知道。
“应该也不是咱们生产队的人,这山什么样,生产队的人都清楚,随便找个小路都能绕过我们家,更不要说趴在窗口往里偷看。”
会偷看,肯定是想要确定屋里情况。
而江家的情况,生产大队都清楚。
江铮眯起眼睛,眼底闪过到一丝冷意。
“反正都查查,这件事情,不能漏出去。”
“至少现在不能。”
……
天亮后,魏红旗又专门上山检查一遍情况。
没再发现有人动过手脚的痕迹,却没让她松下一口气。
一天不知道这人是谁,她就没办法安心。
下山的路上,魏红旗扭头看着江铮。
“你今天晚上还会晚回来吗?”
她承认有被吓到。
“今天跟你一起下工,不出去。”
“你这几天,每天晚饭后都去哪了?”
“我……”
江铮刚开口,就瞧见山脚下一群人在叫。
“哥!你快来。”
俩人顺着声音走过去。
“干什么大惊小怪的。”江铮嫌弃他们打扰他跟媳妇说话。
一扭头,就看到山脚下,他们那个新家的院墙边,竖着一辆大杠自行车。
车很旧,是很老的二八式。
“这哪来的?”
树根正新奇的上手摸:“我们也不知道,原本是来这把之前多余的砖给扳走,一来就看到的。”
魏红旗站在后头,瞧见路上的车辙印子。
因为施工最近村里路上不是泥就是沙,大清早还没多少人,那车辙印子还很明显。
她默默看向江铮,正巧两人对上视线。
他们都想到,这或许是昨天那人的车。
因为被他们赶上山,不知道从哪下去,离开了五里大队的范围。
江铮意识到这点,大手拍在车座上。
“先送去生产队,要是没人认领,到时候就充公。”
……
接下来几天,江铮没再晚归过。
但是之前发现的人,也没再出现过。
生产队里放着的那辆自行车,到如今也没人来认领。
这个疑惑就此被江铮跟魏红旗藏在心里面,谁都没再提这件事情。
日子过的很快。
在步入三月,春暖花开时,五里生产队全部的房屋都修整好。
按家庭算,三十来户新茅草屋整齐有致的排开。
这一修整,五里的人发现路边宽敞,连带周边的地都多出来几亩。
最让人开心的,还是搬新家。
五里统一的一屋两厢房,厨屋单独盖一间出来,拉起院子,显得宽敞又干净。
跟以前半截墙头的牛棚猪圈比起来,不要好太多。
江铮把家里东西搬下来,魏红旗边收拾边规划。
“奶奶,这院子太空,等收拾好我去县城走一趟,趁着开春天暖和起来,抱一窝小鸡来养,往后大点还能下蛋。”
不过要偷偷养。
得要母鸡,公鸡不行。
每天都要打鸣,肯定会被听见。
她相中那角落的一块,用篱笆小小拦上就行,小鸡不会到处乱跑,就不会脏院子。
徐老太犹豫下,最后点点头:“我看挺好,我也能帮着喂喂。”
“其实这一块也还能搭个小羊圈,也不养多,一公一母就行。”
“羊目标太大,你带回家这一路上,不少人就能看见。”
也对。
魏红旗手里拿着盆又看两眼:“再看看吧。”
徐老太瞅了瞅:“搭羊圈还是太费事,不如养点兔子,兔子生崽快,也安静。”
“但是我不知道哪有卖兔子的。”
鸡就不一样,她之前在娘家之后抱过窝,知道哪有人孵。
“这个老大知道。”
魏红旗微微挑眉:“那到时候让他带我去。”
“去哪?”
刚回到家的江铮放下最后一扁担东西,抬手抹一把汗。
魏红旗洗干净面巾递过去,小声告知:“我想在家里养点东西,反正院子也空着。”
“养是能养,不过不在这养,以后谁来家里,很容易就能看见。”
“那养在哪?”
“山上咱们那空屋,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养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