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科举之路_顾家十八【完结】(789)

  周仁显霍然抬头。

  他辅佐朝政几十年。

  怎会不知道他这句话的意思。

  不论是谁下毒都不重要。

  这些老狐狸又怎么会不懂其中的弯弯道道。

  他们只是想借此找个出兵的理由,拿下大越。

  不行。

  他被子里的手死死攥拳,但表面却不显。

  这些使臣不是他的太子党,他必须回国,集结群臣抗议。

  虽只有一面之缘,但那孩子为民执政的心他看在眼里。

  近日,也打听到了当时宫乱,若非琉玉,他亲妹妹都想杀了他。

  他岂是忘恩负义之徒。

  更何况,他答应了琉玉。

  要庇佑她大魏,让她大魏百姓富足,他还答应买她的酒和瓷器,怎可失信。

  他看了眼窗棂外的雷云天色。

  希望御驾早些过来,早些回国,他会为她平定外患。

  但他没想到的是。

  大周御驾直接被扣了。

  扣在了大周平定王手里。

  大周天子皇子众多,储君之位虽立,但朝中党羽错乱复杂,谁不想夺嫡亲亲政。

  更何况,平定王是长子,历朝天子立长不立贤,他的权利,也是颇大。

  如今这位已经发话,御驾进京可以,必须抬棺入城,否则提头来见。

  这大越,他是拿定了。

  只是,有个难事,压在平定王心里。

  “玄武军还是不肯帮本王?”

  身侧的谋士叹了一口气。

  “这玄武军原先是承德大帝手里头的亲兵,非乱世不出,况且只认虎符不认人,即便是皇上,也请不动他们,王爷,还是算了吧,拿下大越,不是非要玄武不可。”

  “虎符不在父皇手上?”

  “王爷说笑了,若在皇上手里,这天下,还不都姓周?”

  玄武出,乱世平。

  这句话,是大周新朝开始历朝历代传下来的。

  这支灭国之军,曾经让大周朝真正的天下一统,如今,传承百多年,却成了无主之军,即便是天子,他们也不屑。

  “那虎符在哪里?”

  “不知。”

  他们确实不知。

  因为。

  这让人闻风丧胆的虎符,现在只有正在被某人拿着垫桌脚!

  还别说,特别好用。

  马车里这小桌子晃悠的闹心,又没个趁手的物件,正巧袖兜兜里掉出个破烂虎符,正正好。

  虎符嘛。

  忽悠帝表示,她都是成套的。

  大金,大齐,大元,西凉,四个虎符都在她手里头,这破烂虎符,她没兴趣。

  倒是战王眼睛贼尖,瞄了一眼。

  “这啥东西,还挺好用。”

  “随手捡的。”

  “别啥破玩意往家里头捡,也不嫌脏。”

  战王和宣帝是在半道上被大魏御驾追上的,正好,三基友回国同行,还能做个伴。

  对此,战王很是高兴,好久没有和闺女联络感情,他把那群臭小子全部赶跑,自个儿变成老妈子,亲自伺候。

  “大哥,你好意思说她,昨日不知是谁摘了一堆野果子,也不嫌脏,连洗都不洗,活该你俩闹肚子。”

  宣帝毓贞无情打击一句,又看向苏琉玉:

  “你大哥粗手粗脚的,离他远点,来,这是你二嫂嫂昨日在驿站煮的绿豆汤,消热去暑。”

  苏琉玉眼睛一亮。

  “就知道二哥二嫂嫂对朕最好。”

  毓贞眉目一挑。

  论亲近,自然是他和小弟最亲。

  “去去去,你给老子滚下去,打扰老子和闺女培养感情,你陪你媳妇去。”

  战王开始轰人。

  你大元算了鸟。

  大齐和大魏才是亲兄弟。

  毓贞当没听到。

  他拿出帕子,仔仔细细给自家小弟把嘴擦了,准备趁这段时间把战王踢出群聊,他娘子加上小弟才是一家亲。

  “对了大哥,这次小弟偷了不少银子,你拿一半回去,把这土地好好规整规整,咱们一起赚钱。”

  老子才不要!

  战王一脸不满,但话刚刚到嘴里,又咽了下去,他咳了咳,问了一句。

  “那你二哥怎么办?你拿了好的东西,不给你二哥?”

  挑破离间!

  你就是在挑破离间!

  毓贞笑的一脸温和。

  “二哥不缺银子,我大元兴海贸,有的是银子,倒是大哥,一直在拖小弟后腿,这银子,你就拿着吧。”

  “!!!”

  战王眼睛一瞪。

  你小子,还挺狂!

  你找揍!

  “大哥,二哥就负责养咱们。”

  苏琉玉看自家大哥生气,赶紧冲他眨眨眼。

  战王舒服了。

  冲着毓贞挑衅一笑。

  ‘你就是个干苦力的!’

  论亲疏,还是他和小弟最亲。

  毓贞心里不是滋味了。

  他幽幽道。

  “二哥要是没银子呢?”

  “没事,二嫂嫂说了,二哥的银子都在她兜里,她负责养朕。”

  什么时候事!

  他怎么不知道!

  不对!

  他记得,他所有私库和国库的钥匙都在他登基后被娘子没收了。

  难道!

  娘子和小弟拉了个私人群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女扮男装  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