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自然也就无法推测出王微的下一步行动了。
然而大开城门放城外骑兵入城还是第一步,紧接着城内惶惶不安的诸多势力便听到了皇宫内敲响了召集文武百官入宫觐见的钟声。
敲钟者为谁,答案不言而喻。
其他人还好,反正情况再怎么糟糕也不可能比以前还坏,长乐公主好歹也是皇家公主,看她这几年的行事也堪称英明果断。如果由她掌权,起码比眼下皇帝不死不活,长安城混沌一片来得好。况且也没听说过长乐公主是个暴虐之人,总不可能掌权后就大开杀戒吧。想要坐稳位置,她肯定要拉拢安抚各方势力,尤其是那些原本就站在李家一边的权贵们,所以他们不是很担心。
可是世家方面就没办法那么淡定了,尤其是干过不少亏心事小辫子一堆的四大世家。
王家还稍微好那么一点,之前他们家族内部出了问题,虽然外人不得而知具体的详情,可是几位大人物接连“病逝”,好几位原本被看好的家族中坚少壮派势力被强行发配到蛮荒之地,本家甚至还在家主尚在的情况下提前分了家,就能嗅到一些风雨欲来的味道。
尤其是在王雁忽然归来后,王家内部的争斗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哪怕是被王家刻意捂着掖着,外人又岂会看不出他们家族进行了一番秘密大清洗。
随后老家主黯然退位,王雁这个一度失势不被任何人看好的大公子上位,并且雷厉风行的通过一系列软硬兼施的手段压制了那些不服的长辈,重新掌握了王家的话语权。
尽管在此过程中王家免不了元气大伤,但正因为忙着内斗,一时半会分不出精力在外面搞事,很滑稽的在此刻落了个一身清白。
崔家和郑家多多少少有点问题,但也谈不上会殃及全族,只是免不了有可能会被清算,大概要出点血才能过关了。没办法,政斗有时候就是这样,失去了先机,就等于失去后续的一系列计划安排。
但卢家就比较惊恐了,被江流抓到把柄和关外胡人有所勾结的……正是他们。原本还想着江流已经和他们站在一条船上,他给皇帝下毒的证据捏在手里,不怕他不听话。结果谁能想江流居然这么狠,一不做二不休的就卖了所有人,自己投到了长乐公主一边。
如果没有他的配合,长乐公主哪会如此轻易的就进了皇宫,还见到了皇帝。
卢家人想不明白,江流怎么就断定长乐公主会不追究他的罪过,莫非他不怕长乐公主事后翻脸不认账吗?
只能说,一子错,步步皆输。他们运气太烂,遇上的都是些不按理出牌的家伙。
可事已至此,卢家人也不知道接来下应该怎么办才好。他们不像是王家,手里还捏着襄州一带的军权,能动用的不过家里的府兵家丁外加秘密养着的几百死士。可是要用这点人去攻打皇宫实行逼宫简直就是个笑话。家族中的几个掌权者在听闻城门大开骑兵进城后,便是一脸铁青。随后听到宫中召集官员觐见的钟声后,屋内更是弥漫着死一般的沉寂。
“怎么办?”
“奉诏还是不奉诏?”
“去的话多半是个鸿门宴,可不去……那更是现成的把柄送到了对方手上。”
“去……还是不去?”
卢家掌权者的担忧和恐惧实际上也发生在了许多长安城内有资格进宫觐见的官员身上。他们当然知道一夜之间外面局势大变,长乐公主神不知鬼不觉的提前进了城,现在已经进了宫,接下来肯定就要开始清算一番。不过大多数人心中虽然惴惴不安,但也没多当回事——自己无非就是就渎职懈怠一事被问责,谈不上多大的罪过,再说还有法不责众的道理嘛。长乐公主总不可能把满朝文武的官职都给撸了,那她靠着来办差理事。
再有便是这样的召集都敢不去的话……那就是真的作死了,搞不好人家就磨刀霍霍的等着杀鸡给猴看呢。
于是大多数人听到钟声后也顾不上多想,赶紧的收拾妥当,换上朝服戴好官帽,匆匆忙忙的出门赶赴皇宫,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抓了典型。
说起来已经好久都没有举行过这样正式的朝议,进宫的时候很多人还心有感触,觉得无论如何,接下来朝廷也算是有了个章程,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混沌成一锅粥,整天不干正事儿就是互相杀来杀去,搞得长安城上下都心惊胆跳,夜不能寐,担忧一个不小心就殃及自身,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但也有不少人比较有远见,想到了长乐公主即便顺利的压制住了世家势力掌权,但是各路节度使的隐患始终还在,有朝一日肯定要兵戎相见。况且无论如何长乐公主一介女流,暂时掌权个几年还好说,但英王还在,他才是正统继承人,届时只怕为了争夺皇位又要迎来一场血雨腥风。
于是进宫的官员们有喜有忧,表情各异。
踏入了举行朝议的正殿,站得靠前的官员们一眼便瞧见了上首那张金灿灿却空荡荡的龙椅,不禁面色一变,正待询问,便听见司礼的太监已经开始喊起了行礼的口号。官员们面面相觑,但这种事情虽然比较稀少也不是没有过先例,有时候皇帝寿诞百官进宫贺寿,皇帝又不太想出面,就会这样对着空的龙椅行礼。
虽然有一些人面露不满,犹豫着不是很想弯腰下去,但是更多的人已经眼尖的瞧见了殿内殿外的金甲卫,加之那个呼喊行礼的太监正是大家都认识的钱葆,知道他是皇帝身边第一得用的亲信太监,心里想着着怕不是长乐公主的下马威兼试探,万一一个不小心,搞不好今天就没法活着出宫了,所以大部分人还是老老实实的按照号令行了礼,只有少数几个还梗着脖子站在原地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