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二死了之后穆珏特地让手底下的人去查过,无论是焦二的死因还是目击的证言,似乎也都可以确定焦二之死的确是王管事所为。
可穆珏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无论如何,王管事一定要找到。
穆珏沉这一张脸看着底下跪着的手下:“先去暗堂领罚,然后接着去找。就算是掘地三尺,无论如何都要把人给我找出来!否则下一次就不是小小惩罚这么简单了,明白吗?”
“是,属下明白。”
没过多久,皇帝为顾家长子和永乐公主指婚的旨意下来了。
与此同时,程家接连出了几桩事情。
秘书郎程儒汶家中的女儿突然要回乡探亲,结果遇上了马贼,人被拖走,生死不明但凶多吉少。
程儒汶在西南小县城当县令的儿子被人弹劾说他贪墨修筑堤坝的款项,牵出萝卜带出泥,一连几个官员悉数被查。
最后查到程儒汶的头上,查出他曾经为让儿子调回京中,贿赂了不少官员。
短短几日,程家上下便被查封了。
第50章 宫宴
转眼临至中秋。
太子的仪仗这一路上缓了再缓, 慢了再慢,如今也已经到了蓟州城,再走两日便能到京郊了。
为了庆贺太子回京以及永乐公主的婚事, 皇帝下令,今年中秋特设宫宴,宴请文武百官和各世家贵族。
仪仗即将抵京, 穆衡知道,距离他身份揭示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这段日子,沈如娇生着病, 他衣不解带地照顾,小妻子对他也愈发依赖。
那日情不自禁亲吻了沈如娇之后, 穆衡既期待早一日表明身份, 又有些害怕等真的表明身份那日到来时, 以沈如娇的脾气不会轻易原谅他。
自从陆聿行派人隐匿了王管事的行踪之后,明王动作频频, 太子的仪仗在蓟州城驿站歇息的时候半夜燃起大火,整个驿站烧毁大半, 太子入住的房间更是焦毁不堪。
好在“太子”在起火之前去了驿站旁的山坡上对月打坐,毫发无损,随后太子上奏称——“儿臣代君修行, 方得三清真人庇护躲过荧惑之乱,是儿臣之幸,亦是我大齐之幸!”
此事很快传至京城, 支持太子的几位老臣精神大振,纷纷上奏疏,称太子代君修行为国祚昌盛而祈福,十年诚心终感上苍, 这才令太子殿下躲过火劫,若废太子而另立明王,岂非逆天而行?!
明王为此又在府上发了一通脾气,将去蓟州办事的几个手下悉数砍了手脚卖去蛮地。
第二日,便有明王一党的人上奏驳斥太子一党,说他们草木愚夫,社稷江山岂可与怪力乱神同语?
一时间,朝堂之上吵个不停,皇帝却始终未曾表明态度究竟是否想要另立储君。
喝了七日汤药,又是忌口又是清淡饮食,沈如娇病好了的同时,小脸也瘦了一圈儿。
原本微微圆润的脸颊这两日清瘦下来,下巴越发小巧,一双大眼睛似琉璃剔透,黑白分明,宛若清泉一般。
听说了太子仪仗遭遇驿站起火一事,她连连啧声称奇,同穆衡道:“这太子殿下大半夜的爬去山顶上吸收日月精华,本是一桩贻笑大方之事,不成想竟误打误撞地成了三清真人庇佑的证据。也不知这太子殿下是大智若愚还是气运极佳。”
穆衡手里正握着一本杂记,听到沈如娇的话,眸子闪了闪,抬头笑道:“娇娇似乎对那位太子殿下颇感兴趣?”
“太子殿下常年养在道观里,模样脾性皆是谜团,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嘛。”
沈如娇还记得她不过就叫了一声顾家哥哥,阿九便醋了半天。
这会儿自己提及太子,她也理所应当地以为他又抱起了醋坛子,甜笑着凑到穆衡身边,将脑袋搁在穆衡的肩上。
“过几日不就要进宫参加中秋宴了吗?难道阿九就不好奇宫里是个什么样子?皇帝皇后是个什么样?”
自从两人往前迈了一小步之后,沈如娇对穆衡也愈发亲昵起来。
穆衡脑海中闪过当年离宫前,父皇和继后恩爱和谐的画面,当年送走他的时候,父皇脸上的冷然和继后冯氏脸上的得意,即便过去多年也依然烙印在穆衡心底。
他浅浅一笑道:“自然是有几分好奇的。”
好奇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父皇和继后是否还一如当年?
只是,如今的他却已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稚童。
沈如娇看到穆衡手上的杂记有几分眼生,不似她书房里的书册,好奇地“咦”了一声:“这本杂记阿九是从而弄来的?瞧着有几分趣味。”
穆衡看着沈如娇,将杂记递给道:“偶然在市集上遇到,写的多是琐事和游历见闻,这篇游郎记写得颇有几分传奇。”
沈如娇闻言立刻感兴趣起来,接过杂记细细翻看。
这故事也颇为曲折,说的是那游郎年少遭难,蒙了冤屈隐姓埋名时,幸得一位傅姓娘子救助。
二人日久生情结为夫妻。只是游郎因故隐瞒了身份与妻子,后来游郎沉冤昭雪之时,才想妻子表明了身份。
傅娘子此人眼不着砂,说当年与自己成婚的乃是秦郎,不认游郎,将丈夫拒之了门外。
而后一番曲折,游郎几番请罪,方才将妻子的心重新挽回。
游郎记写得不长,但作者笔力了得,寥寥数笔便叫人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