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大人请!”万煜铭刚才催得着急,可这会儿答卷拿来了,倒是又开始相让了。
“还是世子爷先请!”曹玉清和冯慧敬立刻战战兢兢地答道。
他们怎敢先看?若是这为主不高兴了,可是会突然翻脸的。除了在宫中收敛些之外,这朝中谁还敢惹其不快?
让他一个不高兴,当众甩你脸子都有可能。而朝中大臣若是谁在他这儿受了委屈,向皇上去哭诉,皇上也多是包庇得多。
就像之前的连大人似的,他们可不敢自取其辱。
“那本世子就不客气了,看过之后再请两位大人点评!”万煜铭嘴上说着客气话,实则已经接过余韵手中的卷子,打开看了一眼名字。
原本是漫不经心的状态,但一拿到卷子,万煜铭的态度倒是认真了起来。
仔细将这篇策论从头看到尾,万煜铭一言不发,甚至面无表情。
杜尘澜观察着此人的神情,开始揣测对方的真是想法。只见对方右边的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弧度之后,又迅速放下。
他之前见过此人两回,还有过短暂的交流。发现对方在不屑之时,尤其喜欢做这个动作,且勾起的一定是右边的唇角。若是相反,则恰恰说明心情不错。
这或许与此人从小就众星拱月有关,因此性子十分骄纵,且孤傲得很,并不太在意旁人的看法,想来十分随心所欲。
万煜铭将手上这份拿给了两位大人,心中给出的评价是,中规中矩,没有过错。
全篇只分析利弊,并未有实质性的建议。且内容十分单薄,只相对提出了几点,其中出彩的地方也只有一处。让他有些索然乏味,不过应付这等场面倒是足够了。
将另一封卷子拿了过来,万煜铭一看,竟然还只写了一半。耐着性子看了个篇首,他便随手将其递给了曹玉清。
若说刚才的策论没有让他惊艳之处,那这篇,简直是乏善可陈,他连看下去的欲望都没有。
“嗯!这份倒是不差,能写出这几点,也算是对海市有些了解了。”冯慧敬点了点头,字儿写得不错,倒是让他先满意了几分。
再看其中列举的几点利弊分析,也是有理有据,立意分明。在他手里,也能打个中上了。
冯慧敏将手中的卷子看完,便与曹玉清交换了卷子。在接过另一份卷子之时,他看到了曹玉清怪异的脸色。
没多想,他先是扫视了一眼,见这篇策论还未写完,心中已有了不快。在打量了一眼字儿,倒是将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丝。
字体不说多隽秀,但排布十分齐整,倒也算是个可取之处。
第二百四十一章 第一轮败
杜海州感觉自己的心都要跳到了嗓子眼,他捏着自己的袖口,恨不得要用手指将衣袖给戳烂。
“唉!”尽管这篇策论没多少字,但冯慧敬还是仔仔细细读了两遍,最后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就照文章开头的立意来说,倒也不算偏差,只是太过中庸。且后头没写多少,也看不出什么出彩的地方。
若说给些时间让其写完,比起之前那篇应该也是多有不如,但也不至于能差到这种地步。
从这两篇策论来看,可以看出之前那篇是早就有准备的了。
“这?其实已经高下立见!”等三人沉默良久,曹玉清只得想表态。
不用说别的,只说其中一篇竟然只写了一半,那这篇就已经输了。而对于海市,浅显的利弊大家都明白,可许多问题只能等实践,才能出真知。
毕竟从前朝到本朝,从未开过海市。再追溯到以前,似乎有些零星的记载,应该以前是有过的。但后来这些相关的记载和卷宗不知为何都销毁地差不多了,至今已经没了可考之处。
朝中之前确实有争议,有官员提出,既然如今国库不丰,那开通海市便是一条充盈国库的好路子,且盈利不小。不出五年,便能让国库丰盈起来,步入盛世也不是不能。
然而,这其中的艰辛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存在的隐患也不少。表面的隐患已经让人想退避三舍,更遑论若是开通,届时种种麻烦将纷沓而来。为此朝中三大派系各执己见,相互争论不休。
孙宇这篇,写得十分浅显,其中只提到一处要点,倒是让他眼前一亮。可终究还是学子,能写成这般,已经是不容易了。
“下官亦如此认为!其中一篇还算不错,利弊分析也很合理。当然,让他们深入去写,也不可能。毕竟空口无凭,其中的利弊还得再经过实际核查,这篇应能给个中上。”
孙宇闻言,顿时深深吐了口气。他刚才像被扼住了咽喉似的,不敢喘息,就等着三人的评判。撇开自身名声不谈,他若是再输与对家,那他也就没脸面对书院的其他同窗了。
且副山长的脾性他是知道的,尤其小肚鸡肠,他哪里敢输?
蒋世辉的脸上不由露出了几分笑容,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他们可是有备而来,这道策论题也是他们出的,晨鹭即便也做了不少准备,但让他们先出题,那晨鹭就处于劣势了。
温昌盛微微阖眼,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杜海州有几斤几两,他还不知道?早就已经定下了结局。
“诸位可传阅一番,此轮是玉林书院胜了!不知世子爷可有异议?”曹玉清撇过头去看向万煜铭,虽说这位向来不喜读书,但他们还是不能越过他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