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玉意托腮望着池中游来游去的锦鲤,没接茬。
邓唯礼凑近端详滕玉意,狐疑:“今日你怎么怪怪的,咦,莫不是知彭二娘为何恼我了?”
滕玉意冷不丁说:“唯礼,你是不是曾误以为初救你的那位江湖奇人就是太子?”
邓唯礼手中一晃,差点没丢掉鱼竿,虽未答言,但她惊诧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滕玉意扬眉:“你先别恼,你我一贯交好,我知你外表懒散,心里却极有主见,倘若不是对太子印象不错,绝不可能任由令祖父送你参选太子妃。”
邓唯礼飞快一瞥那边的杜庭兰,放下手里的鱼竿,压低嗓门说:“你猜归猜,可千万别让庭兰误会我,再说我早就知救我那人不是太子了。”
“何时知的?”
“几年前就知了。”邓唯礼倒不怕滕玉意误会,但唯恐杜庭兰心里拧着疙瘩,干脆把话敞开了说,“不然你我为何总躲在洛阳?就是因为我知自己弄错了。奈太子妃的名单非同儿戏,我总不好再央祖父撤掉。洛阳那件事都去五六年了,时天色已黑,救我的那人从头到尾都没说话,但他身边扈从甚众,个个称他‘公子’,从随从的口音来听,明是长安人,我那排场,心知多半是白龙鱼服的宗室子弟,其中两名护卫非男非女,嗓门又尖又细,后来我进大明宫拜见,才知宫里的太监大多都是这嗓腔,你想想,假如那人不是皇子,怎能让宫里的太监做自己扈从,但那时二皇子才十岁,所以能是太子。我让祖父打听,果不其然,太子那一阵的确来洛阳,这误会也就结下了。也就是几年后,我才知弄错了。”
滕玉意讶:“你如何知的?”
“我记得那人一招就把匪首击倒了,可见他武功有多出众。可头几年有一回我在宫里太子与武士比武,武功似乎远不及那人,不单是太子,长安城就没几个人有那样高的武功。”
说着又了滕玉意,坦白地说:“初我也曾怀疑是成王世子,但我打听,成王世子同王爷和王妃去洪州游历,那一阵并不在京洛。”
滕玉意眸光动了动:“你就没怀疑是淳安郡王?”
邓唯礼一震:“是谁都不可能是淳安郡王。世人都知淳安郡王学富五车,唯独不会武功。”
说完这话,邓唯礼似乎想那场宫变,表情闪一丝犹疑。
滕玉意心不妙,忙笑:“瞧我,差点就忘记这个了,不我听世子说,淳安郡王倒是会武功,不武功还不如绝圣弃智罢了。”
邓唯礼先很惊讶,听到最后一句话又松了口气。
滕玉意望着邓唯礼,邓唯礼自小忧虑,性格更是光明豁达,有话,不便再问下去了。
是想去年浴佛节的那个夜晚,心里始终横亘着一个疑团。
邓唯礼自小见识不凡,怎会收一对来历不明的映月珠环?莫不是那封情信上说什么打动邓唯礼的词句?
滕玉意忍不住顺着这个思路往下猜,例如,在信上细数自己见邓唯礼的那场景,或提邓唯礼做的某事。
这话,足以让邓唯礼深信是爱慕自己的人写的,毕竟有格外关注自己的人,才会注意到邓唯礼的这举动,时邓唯礼已是太子妃人选之一,除了太子,长安城没人敢打她的主意,所以邓唯礼才会误以为那就是太子向她示爱。
然而事后证明,那不是一场阴谋。
不,或许这场阴谋背后,还藏着一抹不为人知的情愫。
可惜再问下去,会自己的好朋友添烦恼。
罢了,有事就让它随风而逝吧。
忽又想昨晚与蔺承佑的那番对话,不知今日在大理寺时他会不会找寻那封信。
***
蔺承佑交接完手头的案子,兀自坐在办事阁出神。
四下里明明很寂静,他耳边却萦绕着在禁衢时听到的几个世子弟的对话。
“你想求娶邓侍中的孙女?”
“有何不可?”
“门倒是相差不远,但你别忘了,那位邓娘子初差一点就成为太子妃,一般的人品和门,别指望邓侍中瞧得上。”
“这老头未免太骄狂。别忘了今太子妃也是子监杜博士的女儿,邓侍中还能盖太子?”
“一个是太子自愿求娶,一个是邓和卫公自行挑婿,两岂能相提并论?再说杜如今再不济,也是关陇百年望族,而邓侍中这一块,初可是连淳安郡王都瞧不上。”
“嘘,劝你慎言。现在哪还有什么淳安郡王,有罪臣蔺敏。对了,这事你又是如何知的?”
“这件事去好几年了,那会儿我阿娘常在宫里走动,皇后和成王妃怜蔺敏自幼母,等他满了十八岁,就做主为他挑选好亲事,也不知怎么回事,头一个问的就是邓侍中的孙女,没想到被邓侍中一口回绝了,回绝也就回绝吧,据说这位宰相口气还相生硬,不如此,邓侍中似是生恐皇后和成王妃不死心,居然连夜把孙女送回了洛阳卫公府,弄得皇后和成王妃好生下不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