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这肖家人不仅心善,人还挺有本事啊!
自家爹的眼神,俞大郎这回也是神了,居然看懂了。
他把鱼交给欣喜的母亲,嘴里却说着,“爹,人家肖叔本事大着呢,连狼都怕他,没见着我们都是赶夜路回来的么?一路上啊,我们光听到狼嚎了,可那些狼就是不敢上来,你说说,人家肖叔厉害不?”。
俞大郎与有荣焉的说着,摸到自己的衣裳,想到自己留下的细粮饼子,他赶紧掏出来,连同自家娘给他准备的几个没吃完的黑窝窝一齐交公。
“娘,还有这个,饼子是肖叔硬要给我吃的,我留了一个,回头您热热,让大家都尝尝。”。
俞母这都多少年没见过细粮了啊,看到儿子递过来的饼子,俞母感慨,“天,这肖家人可真心不错!就是有点不会过日子……”。
------------
第153章 瞌睡有人送枕头 月票破百加更
这么好的细粮,留着参上野菜啊啥的,都能吃好久好久啊,他们居然还舍得给外人吃,还是两个如此大的饼子,啧啧……
俞大郎听到母亲的感慨,他也满心认同。
可不就是这个话。
“爹,娘,肖叔他们还真就不会过日子,你们是不知道呀,早上我去接肖叔的时候,看到他们在地上挖的那个地下房子,挖的倒是不错,我估摸着搭建好了屋顶,一家子也能住的舒心。可问题是,肖叔居然都不会盘炕,也不会砌灶台,啧啧,里头四四方方光溜溜空荡荡的,到时候他们睡啥,拿啥烧饭吃啊?”。
他是真为那一家子担心。
老俞头听大儿子这么一说,他看了看老伴手里的饼子,又看了看边上木盆里装着的两条鱼,最后拍板。
“大郎,今个你好好休息,白日里就不要跟着我去找活干了,等到了夜里,咱爷俩就去肖家,帮着人家把灶台跟炕给砌起来。”。
人家仁义,他们老俞家也不是没心肝的人。
别的帮不上忙,答不了情,可这些简单的活计,他们却是能帮上忙的。
“成啊爹,只是……”。
“只是啥?”.
“爹,肖叔他们连建房子的材料都没有,只能在地上挖个地坑落脚安家,我是看了的,他们可是连一块土坯都没有啊,咋搭炕修灶台啊?”。
额,这倒是个问题。
老俞头考虑再三,最后想到自家后院晾着的那些土坯,老俞头斟酌着开口。
“大郎啊,咱爷俩有的是力气,不然先把给你修炕的土坯,拿去给你肖叔用着,回头我再想办法给你去村上借一借,就算万一借不到,咱爷俩加班加点的再摔点就是,怎么地也比你肖叔他们强,你看呢?”。
自家在村里情况再不好,却总比肖家的情况好,要是舍得下脸面,土坯也不是借不到,不像肖老弟。
俞大郎想着,自己要到年前才成婚,砌炕补屋子也不急,而且肖叔一家那么好,先帮帮人家应应急也是合该的,倒是点头应了。
如此,父子俩就此事商量定了,决定今晚天黑后就来帮忙。
而刚回到自家露天地窝子的肖文业,此刻还不知道,人家老俞家的决定呢。
次日白天,肖文业在妻儿的强制下,睡了一个上午,下午的时候,他拿着五百文钱找到里长,交了人家所谓的买木头钱,这才领着大儿到了山上的林子里,挑选了五颗稍微大点的树给砍了。
肖文业也不是吃亏的人,想着既然给了钱,他就专门挑粗壮一点的树砍,而且更抠门的是,父子俩废了老大的劲,齐心合力的,硬是把树拖回家门口的空地上再修剪。
要问为啥?还不是因为,那枝枝蔓蔓的,哪怕是片叶子也是好的呀,晾晒干了,还能当柴火用呢。
肖文业跟肖羽楼抠,带着另外两个孩子编芦苇席子的李玉蓉也抠。
芦苇上剥下来的皮啊、叶啊、毛絮絮啊啥的,虽然每根份量都不多,可架不住量大啊。
知道自家缺少过冬的柴火,李玉蓉是这一点点都没有浪费。
一家人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捯饬房梁的捯饬房梁,编席子的编席子,不知不觉天就黑了下来。
晚上的饭碗,李玉蓉拿着先前丈夫跟女儿带回来的鱼,煎了一条,边上还贴了一圈糜子面的饼子,感谢在永固城买了口大锅,为了省柴火也是省时间,他们把大锅往火堆上一架,几把草也就一锅烧好了饭菜。
如今啥都好,用水有女儿放;
屋顶也渐渐成型;
烧的柴火也占时够用;
唯独这没有床,没有灶台,烧个饭还得架三个石头块固定,摇摇晃晃的,一家子围坐火堆边,都生怕这锅不小心给倒了……
这事情给闹的!
吃完饭,李玉蓉拉着女儿的小手,准备让女儿放水出来,自己顺便把锅碗瓢盆给刷洗干净,一边洗碗,一边李玉蓉还跟身边的丈夫说起这个事情。
正说着,忽然,火堆边传来了儿子的喊声。
肖文业李玉蓉跟肖雨栖齐齐抬头看去,一眼就看到了暗夜中的来人。
原来吧,刚才要洗碗,看来亲娘跟妹妹的眉眼官司就知道有事的肖羽楼,急忙就把非要跟着去洗碗的弟弟给拉到一边,兄弟俩继续扒芦苇去了。
兄弟俩坐火堆边上跟比赛样,为了方便亲娘编制席子,他们就忙着把芦苇杆去头去尾的扒干净,正忙着呢,听到远处有动静,看到来人是自己前晚见过一面的俞家人,肖羽楼忙朝着不远处背着他跟弟弟洗碗的父母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