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她辛苦点儿,带着呗,好在大孙子懂事儿,可以帮帮她的忙。
“哎呦,苏家婶子,你家这两娃又把衣服给弄脏了啊?”
苏老太太正在给苏耀妹换裤子,门前就路过一个小媳妇儿,她看着乖乖坐在那里,闷呼呼随便苏老太太摆弄的苏耀妹,心里也忍不住犯嘀咕。
都说双胎长得像,就算是龙凤胎,男女不同,也差不离。
可这苏家的两个娃,一个白白嫩嫩和瓷娃娃一般,一个黑瘦黑瘦,跟从哪个煤坑里头挖出来的一样,总觉得不像是苏家的娃。
不过听说双胎里头,一个弱一些是常态,特别是苏家的儿媳妇怀着两个孩子的时候,怀相就不好。
当初人已经给老苏家生了一个儿子了,可算是争气。
苏国华虽然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帅小伙儿,他老妈一心觉得自家儿子得找个哪哪儿都好的儿媳妇。
所以当他领回来一个孤儿的时候,这苏老太太死活都不同意。
但她不同意没用啊,苏国华这孩子,从小就是个有主见的,说什么,我自己的媳妇儿我自己定,回来只是和你们说一声,办婚礼就行了。
要不,他们在城里头摆酒也一样。
苏老爷子哪里受得了这个,立马把自家老伴儿给按了下去。
其实村里人都觉得,人家曹月明是城市户口,还是正式工人,拿的工资,吃的商品粮,怎么就配不上她家的农村小子了?
苏国华也就在外头跑跑货做做小生意的,根本没个正经工作,要不是长得帅,估计人家女娃也瞧不上。
就换成是自家的闺女,要是在城里头有份儿正式工作,肯定也得找城里头有工作的人啊,哪里轮得上苏国华?
长得帅能当饭吃?不也就是这女娃没个爹妈照应出主意,才被苏国华给捡到了。
苏老太太还好意思不满意,她不满意个啥?
再说了,婚结了,不到半年,曹月明肚子里揣上了,一年后就给生了个大胖孙子,谁谁不说苏家有福气?
苏耀宗这小娃娃也乖巧可爱,还聪明懂事,该叫人的时候嘴甜的很,不该说话的时候,一声都不吭,比这村里头哪家的孩子不争气?
结果这苏老太太有意思的很,非常什么苏家几代单传,得破了这个魔咒,让儿媳妇没工作都要生。
这什么年代了啊?还单传不单传的,国家都提倡计划生育了,他们这村里头管的是不严格,谁爱生就生,顶多也就是交罚款,上门教育一下。
可城里头不一样,听说曹月明这女娃为此还丢了工作。
真是傻的到家了。
人家正正经经的工作,小夫妻两个都能挣钱,养一个娃,多轻松。
这老太太非要生两,这下子好了,一生就生两个,一男一女,这下不管是儿女双全还是人丁兴旺,都满足了苏老太太,她倒是没理由再要求儿媳妇多生了。
可他们家也养不起这么多孩子了。
两个都够呛,还是得老两口都贴补上的情况,毕竟儿媳妇没工作了,生孩子又耽误一两年的时间,休养都得好久了。
明明是四个人挣钱养一个,一下子就变成三个挣钱养四个。
苏老太太当即就想要送走一个。
那自然是要送孙女的,大孙子本来就是她想要的,不可能送走的。
结果儿媳妇直接就闹了起来。
村里也不奇怪,都到这份儿上了,曹月明才闹起来,实打实的脾气好,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娘家撑腰吧。
换成是别人家有娘家的闺女,在怀老二这事儿上就不会随着苏老太太折腾。
最后,孩子是留下了,可这苏家的生活也一落千丈了。
本来苏老太太隔三差五的还能出去逛逛,打打牌的。
儿子儿媳带着孙子在城里头,时不时的回来看看他们老两口,挺好的。
但现在,儿媳没了工作,城里头分配的房子也没了,只能回老家来,一大家子挤在一块儿,苏老太太要照顾儿媳身子,还要照顾两个小的和一个大的。
苏国华为了挣钱,直接就跟着别人跑外地拉货了,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挣的钱是多了,可也几乎一年到头落不到家几次。
曹月明从之前的城里头风光的大姑娘,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满脸愁容的乡下普通媳妇儿。
从前谁见着她不夸她年轻漂亮,就算生了娃也不像是小媳妇儿,倒像是电视上青春正盛的女大学生。
但生完老二老三之后,她整个人都瘦的脱了相,老了好几岁,再加上她整天就躲在家里,也不出去见人说话,好久出来去城里头买奶粉和娃娃们日常所需,村里人都吓一跳,差点儿认不出来这是谁。
谁见了不说苏老太太作孽?
完全是折腾别人又折腾自己。
曹月明身体垮了,也没了工作,孩子也生了三,苏老太太也不敢和从前那样在儿媳妇面前摆婆婆的谱,毕竟曹月明也是苏家的大功臣,这是她当初劝曹月明的时候说的话。
现如今,只要她敢给儿媳妇一点儿脸色看,儿媳妇就坐在大门口哭,也不说,也不闹。
就有人来问她,怎么这样对待自家的大功臣。
苏老太太还敢怎么样?只能老老实实的带孩子呗。
好在孩子三岁之后,儿媳妇也不呆在家里盯着她了,自己出去城里头接点活计回来做,什么织毛衣啊,帮人写字啊,纳鞋底之类的杂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