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二皇子并不是个憨憨,还会开窍的。
说起来,二皇子和齐幼兰也算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齐幼兰经常进宫,可二皇子以前硬是没多看她一眼,将她当成一个亲戚家的表妹看待,可有可无。
哪知道成亲后,突然间就开窍。
难不成以前心里是喜欢的,一直没发现?
太子爷免不了将二皇子那蠢货好好地嘲笑一番,然后隐晦地向太子妃邀功。
“孤就不会像他那样,连自己的心意都搞不清楚!孤可是很早以前就知道要娶你为妃,不像老二,听说二皇子妃还是丽贵妃作主定下的,否则他娶谁都无所谓。”
裴织含笑看他,捧着他的脸亲了一口,夸道:“殿下真棒。”
太子爷被她夸得心满意足,不枉他今儿耐心地开导蠢老二,可以拿回来当乐子和太子妃说,让太子妃也乐一乐,更衬得他英明神武。
太子爷这种好心情一直持续到第二天。
午后,他黑着脸回东宫。
裴织奇怪地问:“殿下,发生什么事?”明明早上出门时还挺高兴的,而且今儿早朝也是一片太平,没什么大事发生。
秦贽皱着眉说:“孤刚才得到消息,昨儿有人夜探凤丘山的庄子。”
裴织没想到会是这事,问道:“捉到了吗?”
“捉到了,不过没等陶先生让人审问,他们就咬舌自尽。”说到这里,太子爷格外不高兴。
裴织听罢,就知道对方是有备而来。
“殿下,你怎么看?”
“孤也不确定打探的是谁,盯着凤丘山庄子的人确实很多。”秦贽握着她的手,“可能是老三的人,也可能是那些外族的探子,总归就是这么些人。”
“三皇子?”裴织惊讶地看他。
第128章 皇帝心虚。...)
见她面露惊讶, 太子爷突然很不爽。
“怎么?你质疑孤的猜测?”
但凡只要牵扯到三皇子,太子爷都会变得很不讲理,裴织已经熟悉他的德行,明智地否认,“没有,我只是觉得,三皇子看着不蠢,应该不会做这种蠢事吧?”
秦贽冷笑一声,“老三原本是不蠢,但他身边的蠢货一大把,物以类聚,他自然也会跟着变蠢。”
他没有自信盲目到以为所有的兄弟对那位置都没有觊觎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人只要活着,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欲望,都是皇子,会追求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是正常的。
可惜这世间大多数人都是光有野心没有足够匹配的智慧和手段,偏偏还自以为聪明绝顶,其他人都是蠢货。
三皇子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人。
裴织听明白他的言下之意,惊讶地道:“殿下,你说的蠢货不会是安国公吧?”
太子爷哼一声,“老三看着还算聪明,偏偏身边聚集了太多的蠢货,生了不该有的念头。”
这是认同她的猜测。
裴织暗暗摇头,问道:“殿下, 如果动手的是三皇子的人……”
“那他们就祈祷千万别让孤抓到把柄,孤不介意亲自将他们捉到狱诏,摘了他们的脑袋!”太子满脸煞气地说。
他对凤丘山庄子里的农作物十分看重,容不得有人对它们出手。
**
凤丘山。
傍晚时分,陶先生听说京城来人,亲自迎出去,没想到会见到一个意外之中的人。
“陈侍卫。”陶先生赶紧迎过去,朝他拱手行礼。
陈朗知道陶先生的身份,抬了抬手,让他不必多礼,“皇上派我过来,是为了查明昨晚夜探庄子的刺客身份。”
陶先生知道皇上会重视庄子里的两种农作物,未想会直接派内廷禁卫司的副指挥使过来,可见皇上对昨晚的事有多震怒。
他自是全力配合。
陈朗亲自去查看那些刺客的尸体。
虽然他们已经咬舌自尽,不过陶先生并没有处理尸体,让人将他们的尸体好生存放着,放置尸体的地方放了不少冰块,不至于让尸体在这大热天腐烂变臭。
陈朗带着仵作在屋子里待了近一个时辰。
等他出来,陶先生迎过去,见他沉着脸,心里微微一叹。
陶先生虽然不是仵作,但他以前也跟着一些老仵作学过点相关的知识,昨晚便亲自检查过刺客的尸体,可惜没有什么发现,可见这次幕后指使者十分谨慎小心。
陈朗又去查看昨晚刺客出现之地,询问庄子里那些和刺客交手的侍卫,想从他们用的路数来推断对方的来历。
一通排查下来,天色已经不早。
陈朗还要回京复命,不会在庄子里停留太久,离开前,他突然道:“陶先生,听说庄子里种了不少庄稼,不知我能否去看看?”
陶先生心中微动,明白他的意思。
陈侍卫估计是代皇上过来查看玉米和红薯的情况。
陶先生亲自带着陈朗去玉米地,然后又去红薯地,因这两块地之间的距离有些远,还要走一段路。
陈朗仔细地查看两种农作物,在他的印象里,他从没见过这两种庄稼的模样,实在想不出它们日后会长出什么样的粮食,真的能让所有百姓都填饱肚子吗?
“陶先生,它们打理起来麻烦吗?”
“玉米还好,红薯真的是一点也不麻烦,它们的生命力格外顽强,不用怎么照顾,它们就自己长出了一大片。你看这片地里的红薯藤,太子妃说,它的叶子是能吃的,昨天我们掐了点叶子清炒,加了点腊肉进去,味道还真不错,喷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