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宣仪郡主这种连后悔都不能的,那才是可怕的。
三人正说着话,突然周围的说话声小了。
她们转头看过去,恰好看到朝这边走来的太子殿下。
先前宫宴结束后,皇上将太子叫过去,父子俩一起离开没再出现,众人不知道皇上和太子是不是在商量什么事,不敢过去打扰。
这会儿见太子过来,周围的贵女们慌忙行礼。
宣仪郡主和温如水也赶紧行礼。
“你们下去。”秦贽看都没看她们一眼,冷淡地说。
两位郡主飞快地起身,以一种不符合贵女的速度迅速地跑开,直到距离远了,慢慢地停下来,然后不禁相视一笑。
两人都觉得对方刚才的行为很相似,原来都是怕太子的。
不由有些惺惺相惜。
秦贽看了眼黑暗的湖面上晃悠悠的花灯,问道:“阿识刚才放花灯?”
“是啊。”裴织含笑道,“大伙儿都有兴趣,就一起过来放花灯,殿下看,那盏是我的花灯。”
秦贽看过去,只见湖面上挨挨挤挤一起的花灯,根本不知道哪盏是太子妃的。
他有些不高兴。
这种不高兴让他看起来越发的阴郁而暴戾,仿佛随时可能抽鞭子打人似的。
周围的贵女见状,肝颤腿软,吓得差点趴在地上,恨不得自己赶紧消失在这里。
裴织察觉那些贵女的状态,不由沉默了下,主动上前拉住太子爷的手,带他朝人少的地方而去。
“殿下刚才去哪里了?”她随意地问。
这话听起来像是窥探帝踪,毕竟太子和皇上一起走的,严苛些的定会拿这话当伐子。不过在场只有夫妻俩,秦贽知道她只是随口问,没怎么在意。
“和父皇说了会儿话。”秦贽忍不住抱怨,“今儿父皇心情好,一直拉着孤说个不停,孤想来找你都没办法……”
裴织笑道:“父皇今儿喝多了,殿下应该多陪陪他。”
其实她觉得昭元帝的行为很好理解,他没有皇后,母后要敬着,朝臣都是外人,是以这世间能和他谈心的便只有太子。
太子是他最宠爱的儿子,他一手拉扯教养大的,完全能理解他的抱负和理念,而且太子不蠢,很多事和他说,太子能迅速地跟上思路。
没有比太子更适合的倾诉人选。
秦贽道:“嗯,所以孤陪他到现在,都没能和你一起放花灯……”
只要想到太子妃竟然陪其他人放花灯,他心里就涌起一股淡淡的委屈,明明记忆里,他们曾经在七夕节时放过花灯,他以为这是他和太子妃之间的约定。
裴织脑洞再大也不知道他的想法,哄道:“我的花灯放了,但殿下的花灯还没放,我可以陪殿下一起放。”
说着,她拉着他去附近找了一盏花灯,一起去湖边放。
两人捧着那盏花灯,将它放到黑暗的湖面上,将花灯往湖岸外推过去。
这里没人放花灯,周围只有这么一盏花灯,虽然显得孤伶伶的,却不用担心和其他人的花灯混在一起。
太子爷脸色稍缓,心里那股委屈劲儿终于被抚平。
两人放完花灯后,没有急着离开。
他们沿着黑暗的湖边散步,两人都有精神力,视力非寻常人能比,纵使不打着灯笼,也是如履平地。
“……父皇先前问孤,西红柿和辣椒、南瓜什么时候能收获?他说收获时,能不能让他去看看?”
裴织好笑道:“父皇想去看随时可以,反正也不远。至于收获……天气冷时就陆续可以吃啦,而且辣椒和西红柿只要护养得好,还能吃好一阵子。南瓜的产量不错,可以蒸着吃、炒着吃、煮着吃,做金沙南瓜、南瓜饼、南瓜派……对了,南瓜叶子和南瓜花也可以吃……”
太子殿下惊呆了,“阿识,原来这南瓜和红薯一样,全身都是宝呢。”
裴织点头,“到时候我亲自做道金沙南瓜给殿下尝尝。”
秦贽顿时高兴起来,看着她的眼神亮晶晶的,忍不住探臂过去,将她搂到怀里,一个巧劲儿,就将她按在湖边一株垂柳上。
裴织:“……”
“阿识,孤想亲你……”
裴织默然无语,你都亲过来了,问这话不嫌多余吗?还有,虽然周围很黑,但还有暗卫看着,太子殿下悠着点。
第151章 太子的馊主意。...)
中秋过后, 各国的使臣陆续抵京。
这些使臣都是为求粮食而来的,他们所求也不多,只想求些玉米和红薯种子回去,回国后自己种出粮食。
听说这两种粮食不仅高产,而且什么环境都能生长,并不挑土地,这才是他们看中的。
朝堂上也为这事争论不休。
很多大臣是同意给粮给种子的,以昭示大禹天朝上国的风度,以振大禹之威。
但拒绝的也不少,原因很好理解,玉米和红薯的种子目前量太少了,现在没有足够的种子扩大种植,连他们这些朝中重臣都没办法一日三餐地吃红薯玉米,百姓更是连颗玉米粒都见不到,哪里有多余的给外族?
当然,也不可能给,最多是租借。
最主要的是,皇上的态度亦是十分坚定。
各国想要这两种作物的种子,必须等三年后,等大禹的百姓解决温饱,他们有多余的种子,必定会租借给需要的周边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