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元帝笑道:“月宛国使臣不必多礼,其实今儿的宴会,我们要给你们一个惊喜。”
月宛国使臣很上道地问:“皇上,不知是什么惊喜?”
昭元帝卖了个关子,“等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说着,他击掌三声。
随着他的掌声落下,一群宫装丽人端着托盘款款而入,将御厨精心准备的膳食一一呈上来。
见状,众人明白,皇上所说的惊喜应该就是桌上的食物。
他们看向桌上的食物,一时间没能看出是什么。
因为天气冷,御厨今儿准备的食物以土豆炖肉为主,在端上来之前,一直用文火炖着,以防它冷了。
所以等端上来时,还冒着热气,虽然不像出锅时那般滚烫,也不会像平时的宫宴,端上来的肉食都已经凝固一层油花,看着就让人倒胃口那种。
这会儿,众人看着酱色的肉块间夹着的一块块不规则的东西,都不知道这是什么。
等他们在大禹皇帝的示意下,夹起一块吃下,顿时惊为天人。
第161章 感动哭了。...)
以往像这种招待外国使臣的宫宴, 众人的心思都不在膳食上。
他们更多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大禹的皇帝以及现场的情况,虚情假意地和大禹人及其他国的使臣周旋,宴席的膳食大多只是意思地碰一下。
这样的场合,更多的是喝酒交际,谁会在意膳食怎么样。
但今儿的宫宴,穿着宫装的美丽宫女将温好的酒送上来时,没一个人去碰那酒,都在伸筷子去夹桌上冒着热气的膳食。
膳食的种类很多,而且都是热呼的。
在这种大冬天,就算殿内点了火盆,也不见得多温暖,坐得久了,手脚发冷,最希望的便是能吃上一顿热呼的。
为此御厨们听取温如水的建议,所有食物做好后,不是用文火炖着,就是放在蒸屉里蒸着,早早地就搬到偏殿那边,减少食物在送来的路上冷却的时间。
所以膳食端上来时,都是热乎的,而且五花八门,不仅香气扑鼻,甚至颜色和摆盘还很好看。
众人一时间看得眼花缭乱。
特别是熟悉宫宴流程的大禹官员,心里都在纳闷,今儿宫宴的膳食未免也太好了,不用以往的随意,难道皇上是特地为招待那些外国使臣让御膳房故意如此的?
再看桌上的食物,不说那些外国使臣,连他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做成的,只知道它吸饱了汤汁时很好吃,而且很容易饱腹。
还有几种颜色各异的杂粮饼,摆盘好看,吃进嘴里,味道不同,但都很美味。
倒是有味觉灵敏的,发现这些食物中,主食脱不开两种,一种粉糯无味,一种绵软微甜。
便有外国使臣惊喜地问:“皇上,您今儿给我们的惊喜,不会是这瓷盘里的两种主食罢?”
他拿起一块被切成一块块的清蒸土豆,又惊又喜地问。
清蒸的土豆没什么味道,但他们注意到,它可以和肉炖着吃,可以炒着吃,可以做成饼子吃……它的吃法多样,而且兼容性非常强,只要稍稍沾点盐,便能成为一道美味。
昭元帝含笑道:“是的,这是土豆……”
他将土豆简单地介绍了一遍。
接着又有外国使臣拿起一块清蒸的南瓜,高声询问它是什么东西,昭元帝脾气很好地为它介绍一篇。
“皇上,土豆和南瓜,我等从未听说过,它们不会和玉米、红薯一样,都是贵国最近发现的,高产又美味的粮食吧?”
询问的外国使臣已经满脸狂热。
他们这次来大禹,都是得到消息后,奔着玉米、红薯来的,哪知道大禹还给他们如此大的惊喜。
因他们来的时间不对,所以玉米和红薯只听过却没尝过,不像这次宫宴,真正地尝到了土豆和南瓜的味道,并为它们倾倒。
如果它们的产量可以,对土地的适应性强,可以带回他们国家种,百姓们将会为这两种粮食疯狂。
昭元帝再次肯定了他的话。
这下子,所有的外国使臣都疯狂了。
殿内的大禹人很多也是不知道土豆和南瓜的,因为知情的人都明智地保持沉默,不敢对外多嘴,连家人都没说过,所以知道这两种粮食的人并不多。
就算某些外国使臣用手段打探过,因为没见过实物,无法想象,也不可能当着大禹人说他们已经秘密打探过了,知道也当作不知道。
不过,殿内的大禹人看到这些外国使臣疯狂的模样,他们脸上都是骄傲的神色。
不管怎么样,只要看到这些曾经倨傲的外国使臣为他们大禹的粮食疯狂的样子,他们还是骄傲又激动的,面上还要端着一副矜持的模样,展示大禹的风范。
这次的宫宴举办得很成功,也让那些心思各异的外国使臣终于做出决定。
原本外国使臣赖在京城不走,便是为了玉米和红薯两种粮食种子,暗地里还想做点什么。
但这会儿,听说大禹还有其他高产又好吃的粮食,只要他们耐心地等一等,将来便能从大禹这儿租借到足够多的粮食种子,带回自己国家……
于是这群外国使臣的心思都活泛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几乎都有外国使臣进宫觐见皇帝。
昭元帝起初还会接见他们,后来嫌烦了,便让那些老狐狸大臣出面交涉,和他们商谈粮种租借的事宜,并暗示必要之时,可以薅一顿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