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宋清音望着京外那条大道,“我想到处走一走,或许你祖父正在某个地方等我…”
他曾说过,最大的愿望就是与她一起游山玩水。
这一世还有很长,她想带着他的愿望一起走遍大昭。或许他正也在路上,他们会遇到也说不定。
姜麓泪流满面,“会的,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再相遇。”
宋清音含泪微笑,“借你吉言,我的大孙女。”
千言万语不用再说,唯有一声珍重留给彼此。
马车远去,灰尘扬扬。
姜麓一直在挥着手,直到再也看不见马车的踪影。她拭干眼泪转身,却看到姜沛不知何时来了,就站在不远处。
男儿有泪不轻弹,姜沛没有哭,但那表情比哭还难看。
兄妹二人眼神交汇,有些事已不需要再瞒。
“大哥早就知道?”姜麓问。她问的是姜沛是不是早就知道宋清音是祖母,其实她也是多此一问。大哥是祖母一手带大的,他怎么可能认不出来。
姜沛却是疑惑,“你是如何知道的?”
姜麓道:“因为我最像她,我们最是心意相通。”
“也是,你最像她。”姜沛说。
路边一辆厚朴的马车上,年轻的帝王轻掀车帘,那张丰神如玉的俊美容颜一闪而逝,姜沛连忙行礼。
姜麓告别兄长,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驶离,承载着整个大昭最为尊贵的男女。他们双手紧握,此后多年相携相依未再分开。
后史有记昭帝秦彦在位四十五载,兴农业广积粮,重民生施仁政,纳人才亲贤能。其在位期间曾多次与民同劳,养鸡种地种菜事事亲历亲为。百姓尊之敬之,视为古今第一明君。不少百姓供奉其像,称之为圣帝。
圣帝有四位亲传弟子,一人为农经大学士王大人,一生奔波各地讲学授课,深受百姓爱戴。相传其原是圣帝近侍,因聪明机灵被圣帝收为弟子。二是大昭第一位养猪状元万秀才,万秀才本是县令之子,年少时顽劣放荡,后被圣帝感化一心向善。自他以后,大昭开启民间状元的先河,各行各业的翘楚大展身手,一时间百业兴盛。
再有两位是将军府的公子,姜家的嫡三公子姜状元以及姜家的义子武状元姜河。这二人的状元身份是实打实的功名,一文一武立于朝堂。有人说姜小公子不是大昭人氏,乃外族宗亲。为此姜小公子昭告世人,他是上了姜家族谱的姜家子孙,此生都是大昭姜氏后人。
姜氏人才辈出,圣帝之妻正是姜氏女。
贤清皇后姜氏,生于世家长与农户,与圣帝年少时同过患难。圣帝爱之重之,一生未纳妃选秀,后宫仅姜皇后一人。野史有云,姜皇后善农事。当初圣帝微末时,是姜皇后教其种地养鸡之术。是以在民间还流有姜皇后是菩萨转世一说,还有人说她是下凡救苦救难的仙女。
万华宫中遍种石竹花,听说那都是圣帝为自己的妻子所种。
圣帝与贤清皇后二人,共孕有二子二女。他们夫妻相互扶持同甘共苦,堪为大昭典范。后世提及二人,无不道一声圣贤无双。
这真是夫唱妇随治江山,相濡以沫共尊荣。
第106章 番外
五年后。
曾经的康王府是一座与世隔绝的荒芜之地, 若不是门口的守卫不惧风雨日夜屹立,隻怕世人早已忘记裡麵还著一位秦氏子孙,以及他的妻妾们。
春去冬来, 不知多少个日夜无声,府裡的草长了一季又一季,荣了枯,枯了荣。无人拔无人管,任由它们自生自灭, 如同府裡的主子们。
王府被封之后,除去必要的一两个婆子和家仆,馀下的皆放出府外。偌大的府邸显得空旷而寂寥,住在裡麵的人和那些野草一样无人问津。
薑明珠不再计算日子, 因为此时的她比前一世多活了一年。有时候她会想,自己到底是重生过一回,还是做了一个荒唐的梦。
这几年她忙于和胡燕燕争斗, 有时候是为一块成色并不好的麵料, 有时候是为一口吃的。她没有生养, 胡燕燕也没有生养,倒是另两个妾室一个接一个的生。送进府裡的份例按人口计算, 不多也不少。要想吃好一点穿好一点, 全靠自己去争去抢。
王爷颓废,倒是知道陛下膝下仅有一女, 竟然做起不切实际的梦。还以为以后自己的儿子或许会被过继,是以成天和那几位妾室厮混。
初时,因著之前设计王爷受伤的事, 王爷很是恨她。好在她重活一世知道如何利用这个男人的弱点, 将他的恨意转到胡燕燕身上。
所以这几年, 胡燕燕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刚开始她还颇为得意,后来便感到无边无际的空虚。这种不能见天日的日子,她不知道活著还有什麽意义。
如今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站在东边的一处围牆底下听外麵的声音,有时候是百姓閒聊的声音,有时候会听到贩夫走卒的叫卖声。
她听过百姓对陛下的感恩与盛赞,也听过一些妇人对薑麓的尊敬。她听到那些人说帝后如何恩爱,她并不是很相信。
一个男人怎麽可能独宠一个女子,一位帝王更不可能。
前几年一定是陛下根基未稳,后来太上皇驾崩了,近三年来是因为给先帝守孝。她相信过了孝期,陛下肯定会选秀纳妃的。
这时外麵传来一阵笑声,又有几位妇人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