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巧端着药碗跪下了:“是奴哪里做的不好,殿下不愿意让奴在身边侍候了吗?”
李安然摇摇头:“你这哪里的话,我是觉得你是最好的人选,才让你去保护文承翰的,你一定要像保护我一样暗中保护他才是。”
翠巧的嘴唇抿起来,似乎是暗自摇了摇嘴唇,眉头也有些许蹙起。
她是细作营天字部出身,总是喜欢把事情想得比较复杂,既然宁王殿下说要自己去保护文承翰,那么就肯定不仅仅是“保护”这么简单。
翠巧蹙眉思考了一会之后,便果断回答道:“遵大殿下令。”
大殿下,难道是忌惮这个文承翰,所以才让自己去盯着他吗?
要知道威州是大殿下的封地,文承翰被派到那里去做刺史,其实就是相当于不经过文承翰的同意,直接宣告文承翰成了大殿下的党羽。
以大殿下的性格,哪怕这个人会跳起来指着她的鼻子骂,只要这个人真的有能力,她总有办法把他弄到自己的阵营里来。
“威州虽然是我的封地,但是我到现在所有的重心都放在西域都护府,瀚海都护府上,几乎没有时间去关心威海一代,找个有能又有傲骨的人过去,最好不过了。”李安然给自己到了一杯解暑茶,随手打开了放在另外一边的帖子。
“威州现在有三个最大的问题,一个是盐税,一个是贡珠,还有一个……是海匪。”李安然嘴上分析着威州的问题,眼睛却依然盯着帖子翻阅着。
威海靠海,有一大部分的税收都要靠海盐入税,虽然管制相对比较成熟,但是也留下了不少走私盐、虚报盐价、盐产的问题,虽然历代刺史都下手整治过,奈何沉疴过重,是李安然认为的最严重、也是最需要花时间去整治的问题。
对比之下,贡珠反而变成次一等的问题了,威海地处南方,历来盛产南珠,而其中大部分出水的南珠都会被拿来进贡李周王室,李安然自己也偏好珍珠这种灵动的宝石。
贡珠产业参差不齐,依靠天然产珠根本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若是收拾好了,能成为威海税收的一项大进账——只是其中风险极大,这一项目前还没有刺史有胆量去经营。
李安然从把威州划入自己的封地之后,就取消了贡珠斤数规定,改“斤”为“颗”,限制了地方官员为了凑贡珠上贡的斤数而逼迫珠民大量采集珠贝。
但是这样一来,上贡的南珠少了,宫中似有若无的抱怨声也有不少,李安然就当没听见了。
最后一项海匪,和前面的南珠、盐田,用荣枯的话来说,其实是“因果”,南珠采集和盐田是“因”,走私南珠和私盐,占地一方为匪,是“果”。
之前是李安然找不到合适的人来腾出手收拾威州这三项,现在等她收拾完这边的豪寺占田,她就亲自去威州。
——至少要一年多吧。
她算了算日子这样想。
“文承翰如果真的有他文章中写的那么舍生忘死,他到威州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打击威州的海匪和盐商,搞不好会有生命危险的。”李安然看着手上的最后一封帖子皱起了眉头,眯着眼,似乎有些不能理解里头的内容。
翠巧道:“若是他没有像殿下说的那样,治理这三项呢?”
李安然把玩着手里的拜帖,扬起了一个懒洋洋的笑:“那么,他就是个只会说一张嘴的庸才,我就要追究他骂我牝鸡司晨的事啦。”
翠巧:……
好他个文承翰居然敢骂殿下牝鸡司晨,她记住了。
“属下知道了。”翠巧低头道,“属下谨遵殿下旨意,一定会好好保护文刺史的。”
李安然:……
不对,我听着你这咬牙切齿的,怎么感觉你根本不想好好保护他呢?
第47章 第二更
李安然手中的是两张拜帖。
一张是小卫相公送来了, 说是前不久得了蔡司马的亲笔书法《春日与妹同游兰江帖》,想带着书法来宁王府请李安然一起赏玩。
帖子后面还说起了永安城外护城河堤上柳絮纷飞,像是夏日里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般。
“尽随风起如雪飘, 落于发间便将路人都染做白首,不知何时能与殿下同游观之。”
李安然:……
她想象了一下漫天的飞絮, 美则美矣, 但是一想到这些飞絮落在头发上不知要打理多久, 就没有什么兴趣了。
于是她把帖子放在一边,拿起边上的狼毫膏了两下,回复道:“女子发重, 飞絮白头美则美矣,实在难打理,恕我推辞,虽不得共游汜水提,却可备下茶点,与君共品《春日与妹同游兰江贴》,我有《初雪帖》,亦可以待今冬初雪时邀君共赏。”
虽然不能赴约去看飞絮漫天,但是若是今年冬天下了初雪, 我可以请你来看我收藏的蔡司马《初雪贴》。
这样回复之后,李安然便将回帖封好, 交给了一边的翠巧:“把这个给阿蓝,让他派人送回卫太傅府上。”
彼时文人墨客之间相互邀请对方观赏字画, 吟诗作对, 顺便宴饮一番都是常见的事情,大卫相公早些时日和栾雀一起去江南一代办石蜜坊了,如今还没有回来, 小卫相公也没有娶亲,所以还是同卫太傅一起住在太傅府中。
翠巧捧着回信道:“喏。”
说到“投其所好”,这个小卫相公倒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式,被皇帝从小熏陶着,李安然也喜欢书法,不仅喜欢练,还喜欢收集书法大家的名家名作,其中她又尤其喜欢大儒蔡凤的先祖,魏初书法家蔡岑的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