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他的错吧。
他也无话可说,也不出声,默默地起床,唤人来穿衣,不愿打扰她。
也许的确是他的错,他不该和她相好又去找别的女人。他无话可说,他不想得罪她,也不想和她吵架。
但是有时候他真的觉得很累。他不想要一个时时会用爱情的名义给自己施加压力的女人,他肩上的负担已经够重了,不想再背负爱情的负担。她是没有责怪过他,可她总让他觉得他对不起她。
他很烦这种感觉。
她在捆绑他。
他有时候觉得跟她在一起很好,有时候又觉得跟她在一起很累。
太累了。随时都要顾忌她,做个什么事都要怕她生气,她的那性子,生气也不出声,只是一个人闷着,让人哄也不能哄,说也不能说。他不察觉也倒好了,可他察觉了,看出来了,就感觉很累。
他想出来清净清净,想逃避开她的压力。可是出来了,一个人了,他又感觉心里寂寞的慌,好像被什么东西咬了一个大洞,不知道用什么去填满。
他好想她,他现在好想抱着她,好想要她的拥抱和体温。一个人真的是太孤独了,太孤独了,乌洛兰延也不能填补他的孤独,这感觉真的太难受了。
躺了一会,太难受了,他让乌洛兰延去,把冯琅找来。他要跟大舅子在一起,听大舅子说话才能缓解寂寞。
晚些,冯琅进来了。
“皇上。”
拓拔叡道:“坐……”
李夫人快要生产了,拓拔叡要立刻赶回去。
他祈盼得到一个小皇子。
他现在急迫地需要立太子,可是眼下还没有儿子,他指着李氏给他生个儿子。
他先前已经有两个孩子还没出母亲的肚子就夭折了,李夫人肚中的孩子,不容许再有任何闪失。
立太子迫在眉睫。
拓拔氏部落的传统是首领由联盟推举产生,部落内部则实行兄终弟及的继承制。首领死了,由家族中力量强大的兄弟继承王位。为了防止宗族中有实力的亲王觊觎皇位,他必须采取和当年明元皇帝,太武皇帝一样的做法,那就是立太子。尽可能早的立太子,培养东宫势力,让太子能够早早地接触国政,让太子在皇帝生前就形成力量,这样才能保证来日太子登基,权力不至于不落到有心人手中。
他父亲当年被祖父所杀,留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身边没有任何力量支持,所以他才会在太武帝死后被宗爱所囚,险些送命。登基之后,身边也没有亲信的力量,一直被大臣所挟。他深深晓得这种痛苦,所以他必须要尽早立太子,尽早培养太子的力量。一方面为了来日,一旦他有不测,太子不至孤苦无依,被人挟持。另一方面,他也要借立太子,巩固自己的地位。
第75章 太子
这是一场酷刑。
他发出惨叫。豆大的汗珠滚滚直下,口中的木棍被咬出深痕。
四肢疯狂的颤抖,他感到了血,温暖的鲜血从腿间汩汩涌出来,身体好像一个破了洞的水袋。
有人给他擦拭大腿,止血上药,他像一滩死肉,被人从榻上抬了起来。他两条腿不敢着地,被搀扶着,拖在地上行走了几圈,勉强能够站立住了,才被扶到蚕室中。接下来这三天,他将不能下床,不能解溲,不能进饮食。
他在秽恶的蚕室中度了一夜。次日,韩林儿过来了,立在榻前,宦官用盘捧着药。韩林儿说:“这是皇后赏给你的药,可以去腐,止血生肌。”
杨信躺在床上,虚弱说:“谢皇后娘娘的恩典,臣不能亲自向皇后娘娘叩头谢恩了。”
韩林儿说:“皇后娘娘说免了,你若死不了,养好了伤再去谢恩吧。”
杨信说:“有劳韩大人,为臣亲自走一趟。”
韩林儿道:“言重了,我只是奉皇后娘娘的命。”
韩林儿站在寺门前,石阶下有一丛张着紫色白色喇叭的牵牛花,花朵儿迎风摇摆着,清新而惬意的初秋下午。
他总觉得杨信这个人不对劲。这人不是个省油的灯,好好的仪銮卫,风光的差事不做,跑来做太监,不是脑子里进水了,就是真的想富贵发达想疯了。
皇后真打算将这个人留在身边吗?这种人,就是没事也要给你整出事来,韩林儿十分不喜这个人。
然而皇后为人甚有主见,她虽然亲信自己,但并非事事听从,也不是任何心思都会说与下人知道。虽然他能够猜测,但也无法对她施加任何影响。
寒霜将山野染上一层秋色,九月的时候,拓拔叡还京了,带着刚出生满月的儿子。
他本来想早点回来的,怕孩子太小经不起路途,加之李夫人刚刚生产身体虚弱,所以又耽搁了些时日,等孩子满了月。
李氏躺在马车中,怀里抱着咂咂吮乳的婴儿,拓拔叡坐在榻边,怀搂着她肩膀,手握着她的手,笑容满面的看小孩儿吃奶:“你说朕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好,男孩子要取个大气一点的名字,这可是朕的第一个儿子,朕要给他取个好名,还要给他一个响当当的名分。”
李氏又欢喜又担忧。欢喜的是她生了个儿子,这是她和拓拔叡的儿子,拓拔叡非常开心。担忧的是,拓拔叡兴奋地过了头。拓拔叡对这个襁褓中的婴儿好像怀着特别的期望。魏国后宫中的传统……她有点担忧自己的命运。她注视着自己胖乎乎的小儿子,笑说:“妾不要他取个洪亮的名字,也不要他响当当的名分,妾只要他健健康康长大,没病没灾的就好了。好好活着就是好的,其他的,尊荣富贵,咱们都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