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清楚自己的何不食肉糜,因而从不当众拆穿任何人编织的盔甲,但也从此划清了地界,在冯府的西北角过起了离群索居的日子。
然而,孩子们却是个例外,即便孩童顽皮、吵闹,但终究还是不懂得如何藏匿心事。
大部分的孩子喜怒都在形外,不像大人总是把所有的委屈和恐惧都沤在心里——最后沤出许多连他们自己都想像不到的恶意来。
冯嫣讨厌与人亲近,但多数时候却不抗拒和孩童们待在一起——这一点,想来魏行贞也是知道了,才会安排两个道童在这里等着。
冯嫣看向眼前的两个孩子,或许是因为在山中长大,这两个道童身上仍带着山野的灵气。
“你们是谁?”冯嫣轻声问道。
两个道童彼此看了一眼,一人端端正正地作揖,答道,“我们是奉师尊之命,来府中暂时陪伴首辅夫人的。”
“陪伴我?”冯嫣垂眸,“不需要的……你们去别处玩吧。”
说着,冯嫣已经推开了门,一个人走进了屋中。两个道童愣了一下,目光追着冯嫣看向屋内,然后又带着不解看回仍在屋外的魏行贞。
“大人,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去喊外面的人打些水来吧。”魏行贞轻声道。
“喔,好啊。”两个道童应声跑开了。
魏行贞独自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往东南方向看去。
看天色,辰时该是已经过去了。
……
屋内,冯嫣已经在坐塌边静坐,魏行贞进屋后走到她的对面,也席地而坐。
两个道童很快提了水进屋,然后又悄然退下去,将屋门从外头带了起来。
茶几上摆着茶具和几罐今年的新茶,天青色的瓷罐上裂着冰片一般的纹路,冯嫣的手轻轻抚过罐壁。
“这样的龙泉青瓷罐,我母亲也有一个。”
“是吗。”魏行贞双眉微颦,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良久才轻声道,“那……很巧。”
风从窗外缓缓地吹进屋中,树叶的沙沙声与虫鸣,让这个上午显得格外安宁。
冯嫣直起腰,开始拣炭煮水。
“那个茶罐,被我母亲视作珍宝,轻易是不动用的,”冯嫣轻声道,“每年只在谷雨前后,当她邀上好友到家中小聚时,才会用茶罐盛着应季的太湖碧螺春待客。”
“明前的太湖碧螺春,很难得了。”魏行贞轻声道。
“是啊,从前在长安的时候,大概也就只有我们冯家的碧螺春,年年都没有断过。”
冯嫣垂眸望着一旁的炉火。
“我小时候就听说,想要制出上品的碧螺春,所采的茶芽就只能取茶树上最嫩的那一小部分……而六七万个茶芽才能炒出一斤的成茶,所以每年的碧螺春总是千金难求。”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些上等的碧螺春,茶农自己是不会喝的。”冯嫣轻声道,“他们会把茶树上剩下的老叶摘下来,发酵、烘焙……制成红茶,也香得很。不过更重要的是这茶便宜,名字叫……”
“碧螺红。”魏行贞轻声道。
第十章 魏大人什么都知道( 为秋溟的盟主加更
“魏大人也知道啊。”
一旁水开始微微沸腾,冯嫣手中拿着木勺,顺着一个方向轻轻搅动。
过了一会儿,冯嫣又道,“说来也奇怪,我一直喝不惯碧螺春,有一年偶然尝到了碧螺红的味道,很是惊艳。于是我把这事当作一件新鲜事同我母亲说,让她下次在家中摆宴的时候可以试试碧螺红,结果母亲笑我,这碧螺红不要说拿出去宴客,就是自己喝也不好张扬。”
“嗯。”魏行贞静静地听,点头应和。
“我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这就好比,长安城里没有哪家高门大户会说自己喜欢吃五香大头菜,就是真喜欢,往外说的也是五香雪里蕻云锦丝。
“‘碧螺春’和‘碧螺红’仅一字之差,采制起来又处处低人一头,不仅意头不好,名字上也藏不住拙。我们自己喝起来不合身份,拿出去待客就更不合适了。
“所以后来,我会在夏日悄悄托人去市面上称买些回来,一个人在院子后头煮茶,谁也不知道。”
冯嫣一边说着,一边揭开手边龙泉青瓷罐的盖子,从罐中取了一些茶叶倒在茶则上。
这些茶叶一颗颗都像碧螺春一样卷曲成螺,但色泽乌黄——都是陈年的碧螺红。
冯嫣看了魏行贞一眼。
近旁再次传来沸腾的水声,冯嫣垂眸,取茶入壶,盛水沏茶。
屋内渐渐萦绕起碧螺红的茶香,魏行贞望着冯嫣的手,看着她为自己斟茶,又将茶杯举到自己的面前。
“魏大人?”
魏行贞回过神来,伸手去接,但冯嫣却没有松手。
“是巧合吗?”冯嫣突然开口。
“什么?”
“除非你早就知道我偏爱碧螺红胜过其他茶叶,”冯嫣轻声道,“不然拿着这样的茶叶出来待客,魏大人不怕我多想?”
魏行贞没有回答,两人相对而坐,一时无言。
茶香袅袅,魏行贞的手指轻轻摩梭着杯壁,“这茶,阿嫣觉得怎么样?”
“不错。”
“那今后,阿嫣可以常常喝。”魏行贞放下了茶杯,“只要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