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梁国商业发展只占很小一部分原因,关键是,她要大赚一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谢乔吩咐左右:“去,帮我散布一个消息。”
亲信躬身:“主公请吩咐。”
“就说,梁国,”谢乔斟酌着用词,力求既有噱头又不至于太离谱,“天降圣人,能解世间万疑。”
亲信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没有多问,只是静静听着。
谢乔嘴角弯了一下,补充了关键的一句:“但圣人清高,不轻易见人,每日只答一问。”
第93章
梁都睢阳,一个颇为新奇的消息悄然流传。
起初只是街头巷尾的谈资,随后声音渐響,开始传遍城南城北每一處角落。
“听说了吗?梁国要出聖人了!”“什么聖人?孔夫子?”
“听人说天降的,能解世间万疑!”
“真的假的?竟有这等奇事?”
“谁知道呢,不过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这消息帶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魔力,既荒诞不经,又引人遐想。
乱世之中,人心惶惶,对于聖人降世这种近乎神迹的传闻,人们本能地帶着疑虑,却又忍不住心生一丝期盼。
解世间万疑?这口气未免太大了些。
可万一是真的呢?
没过两天,这则传闻又添了新的内容,并且更加具体,更加令人瞠目结舌。
“聖人降世之地,就在睢阳城内!”
“城内何處?”
“就是昨天还没影儿,今早就突然冒出来的那座官学!”
“官学在何处?”
“梁园边上,旻安大街。”
一夜之间,城东那片原本空旷的瓦砾地上,赫然矗立起一座崭新的建筑。
青砖黛瓦,飞檐斗拱,标准的官学制式,庄重肃穆。
这座建筑出现得毫无征兆,仿佛真是从天而降,为那圣人降世的传言,增添了最有力、最诡异的注脚。
消息彻底炸开了锅。
清晨,官学门前已是人头攒动。
有好奇的百姓,有闻风而动的商贾,也有不少消息灵通的士人。
众人围着这座突兀出现的官学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怪哉!怪哉!老夫在此居住数十年,从未听闻官府要在此处兴建官学。”一位白发老者捋着胡须,满脸困惑。
“何止是未曾听闻,昨日薄暮我路过此地,还是一片空地,怎的一夜之间……”旁边一个中年文士比划着,话语里满是不可思议。
他是外乡人,为参加本月梁园雅集而来。
“莫非,真乃神迹?”有人小声猜测,引来一片附和与更多的质疑。
“哼,装神弄鬼!”
人群中,一个穿着儒衫、面容清癯的老者冷哼一声,他拨开人群,走到官学紧閉的大门前,扬声道:“吾乃橋茂,一生钻研经学,恰有一惑,困擾多年,恳请圣人解之!”
他声音洪亮,带着一股老学究的执拗。
周围瞬间安靜下来,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位梁国宿儒橋茂身上。
官学大门依旧紧閉,毫无动靜。
橋茂眉头微皱,又提高了声音:“圣人既言能解人间万疑,何故吝啬一见?”
这话问得有些不客气了。
人群中響起一阵骚动。
就在这时,官学厚重的木门“吱呀”一声,开了一道缝。
一个总角童子,约莫八九岁的模样,穿着一身干净的布衣,面无表情地走了出来。
他手中托着一个木盘,盘中放着笔墨和一卷空白的竹简。
童子走到橋茂面前,也不说话,只是将木盘遞了过去。
桥茂一愣,随即明白了意思。他也不客气
,接过笔,略一沉吟,便在竹简上奋笔疾书,写下了自己那个困擾已久的经学难题。
写毕,他将竹简放回木盘。
童子默默接过木盘,转身走回门内,大门再次紧闭。
“这是何意?”有人不解。
“看样子,圣人不愿露面,只肯以文字作答。”旁边一个稍有见識的士人猜测道。
“故弄玄虚!”还是有人不信。
桥茂却站在原地,神情专注,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大约过了半炷香的功夫,久到围观的人群都有些不耐烦,开始窃窃私语时,那扇木门再次“吱呀”一声打开。
还是那个总角童子,面无表情地走了出来,手中托着木盘,盘中放着一卷写满了字的竹简。
正是桥茂方才遞进去的那一卷。
童子将木盘递还给桥茂,依旧一言不发,转身回门内,大门闭合。
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刘茂和他手中的竹简上。
桥茂深吸一口气,缓缓展开竹简。
他只看了一眼,整个人便如同被雷击中一般,僵立当场。
他拿着竹简的手开始控制不住地颤抖,眼睛死死盯着上面的文字,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周围的人屏息凝神,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愈发好奇。
“桥先生?桥先生?”旁边有人忍不住轻声呼唤。
桥茂仿佛没有听见。
他猛地抬起头,脸上神情混杂着狂喜,震惊和难以置信。
他再次低头,逐字逐句地看着竹简上的答案,看得极其缓慢,极其仔细。
良久,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带走了他积郁多年的块垒。
他小心翼翼地将竹简卷好,双手捧着,然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动作: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着紧闭的官学大门,恭恭敬敬地跪了下去,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学生桥茂,叩謝圣人解惑!”他的声音带着激动和哽咽,“此惑困扰学生二十余载,百思不得其解,今日得圣人点拨,茅塞顿开!圣人学究天人,学生拜服!拜服!”
说完,他又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这一幕,让原本嘈杂的人群瞬间鸦雀无声。
桥茂在睢阳城也算小有名气的儒生,性格方正,治学严谨,从不轻易服人。
此刻他竟对一座空门行此大礼,言语间又如此推崇备至,那竹简上的答案,究竟写了什么?
那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圣人,难道真有通天彻地之能?
桥茂起身,小心翼翼地将竹简揣入怀中,如同捧着稀世珍宝。
他环视四周,看到众人惊疑不定的神情,郑重说道:“诸位,圣人所言非虚!老夫以毕生所学担保,此解精妙绝伦,非凡人所能及也!”
说完,他不再理会众人,转身匆匆离去,脚步都带着几分轻快,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桥茂离去后,人群彻底沸腾了。
“天呐!桥老先生都跪了!”
“看来是真的!真有圣人降世!”
“那童子说,每日只答一问,今日之问,已被桥老先生用了。”
“明日!明日我定要来!”
“我也有困惑,关于的……”
“我……我想问问这……”
怀疑被敬畏取代,好奇被渴望填满。
那座一夜之间拔地而起的官学,此刻在众人眼中,已然笼罩上了一层神秘而庄严的光晕。
第二日,天色刚透出微光,官学的大门前已是人头攒动,比昨日更甚。
桥茂昨日那惊天一跪,彻底点燃了睢阳城百姓和士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人人都想见識一下这圣人的风采,更希望能得到指点迷津的机会。
人群拥挤着,喧哗着,都想往前凑。
“让我先问!我家三代单传,就想问问子嗣!”
“让开让开!我这有经学大义不明,关乎大道!”
“我想问问我何时能一夜腰缠万贯!”
眼看场面就要失控,那扇门“吱呀”一声,又开了道缝。
还是昨日那个总角童子,依旧面无表情,手里却多了一个半人高的竹编背篓。
他走到门前空地,将背篓放下,稚气的声音响起:“圣人有言,天道酬勤,亦看缘法。欲问者,需自备竹简,书写疑问,投入此篓。每日只抽一签作答。”
这话一出,人群顿时安静了不少。
许多原本凑热闹的,或是目不识丁的百姓,脸上露出失望之色,悻悻然退到外围。
能识文断字,还能自备竹简的,毕竟是少数。
不多时,数十枚写着问题的竹简被投入篓中。
童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手伸入背篓,随意搅动几下,然后摸出了一枚竹简。
他展开竹简,朗声念道:“问,《春秋》‘郑伯克段于鄢’,何以不称‘杀’而称‘克’?其微言大义何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女强文 系统 基建文 沙雕 三国 宋公子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