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 荣国府申请退出_辰木离火【完结】(134)

  贾敏得意的对着镜子左看右看:“好了。”

  转头问后面的林海:“这样打扮行不行?”

  林海已是看了半日贾敏理装,极为给面子,看着镜子宠溺点头含着笑:“有趣,有微服私访的样子。”

  贾敏也觉着不错,又对着镜子欣赏了一回。

  贾敏道:“依着母亲的脾性,一路肯定会下地,咱们还是先预备上。”

  她也给林海预备了机身,到时候穿着去田间地头,又方便又不突兀。

  不然穿着绫罗去地里面一趟,回来衣裳就坏了。

  不过林海却觉得岳母大人到时候出了远门,一路羁旅,出门不如在家中,大约就没那个兴致了。

  和林海预料的差不多,史苗这回想去泰山。

  而且她对外的理由很充分:“皇帝登基都要往泰山去祭天,我一直想去那边看一看。”

  白琪也想去,况且她还想去更多的地方:“三山五岳,都要走一走。”

  林家这边出门前总算把第一版雕版弄妥当,先是史苗领着白先生和白湘湘往苏州来了一趟。

  一行人会和,马上又取道往山东走,天气渐渐凉爽,一路上走走停停,观景题诗,农历九月历就到了泰山脚下。

  都说登泰山而小天下。

  丫鬟蒹葭看着上面的路,觉得一路上早就见过比这还巍峨险峻的山。

  再看泰山,诗文里是不是名不副实。

  蒹葭笑道:“奶奶,瞧着这地方,也不算高。”

  又是一个不信邪的。

  史苗看着上山的路,一时有些恍惚。

  古往今来,都这样一条道,只是史苗来爬的时候,上山的路比这个时代修得宽一点,台阶平整。

  史苗还想着读大学把五岳爬一个便。

  最后也只爬了泰山,而且爬完双腿已经离家出走了。

  史苗对蒹葭笑了笑:“瞧着不高,等上去你就知道了。”

  那边林海作为此行唯一的男丁,正在和向导交涉。

  什么软轿、饮水、安保之类的工作,带着这么一群人爬山,不是说走就走的事。

  众人从晨光将起时开始爬山。

  头一段史苗当然还是自己来。

  看这天气,史苗忽得有点没底:“云山雾罩的,不知上去以后,能不能一览众山小。”

  看不远也罢了,就怕半路下雨。

  向导的几个媳妇再三保证,到了山上云彩一定会散。

  后半程史苗是被人抬上去的。

  这些人干这一行久了,当下只知道多了一个发财机会,史苗让等在半道的人换班,她们还不愿。

  贾敏走了大半程,最后也只能坐了软轿。

  全程最舒适的是白湘湘,不是被人背着就是抬着。

  爬上泰山,登高望远一回,果然同向导说的一样,云开雾散。

  史苗看着眼前之景,似乎和自己曾经见过的重叠起来,好像她没有穿过来,还是那个在学校里准备种地的学生。

  旁边几个丫鬟在那儿吟诗。

  说的是杜子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句,将史苗唤回来。

  算了算了。

  她穿书运气很不错,上山还能坐轿子。

  观了一回景,众人才又下山。

  虽然遗憾没能看日出,也看不到日落。

  一群女眷,安全起见,暂且还是一日游。

  史苗一行下到山脚,天都黑透了。

  从上至下,都累得霜打茄子一般,第二日皆是浑身酸痛。

  贾敏等人还是觉得此行不亏,史苗却没那么大感触。

  古人没有见过航拍影像,登高才能见得奇景,史苗还没穿过来的时候见得多了,反而没多少感触。

  最让她心烦的,还是当地的县官递了帖子。

  分明已经回绝过,这孙县令还是巴巴带着老婆孩子来了驿管。

  孙县令长着一张尖尖的老鼠脸,两瞥八字胡。

  进来就拜:“不知夫人至此,下官有失远迎。”

  史苗耐着性子,挤出虚伪的笑意:

  “我是妇道人家,大人以公务为要,为圣上分忧,为百姓尽力,何须多言。”

  这孙知县被吹捧几句,胡子都快飞出来,摆手谦虚不敢。

  而后又见了胡知县的妻子和儿子,史苗赏过一回见面礼,寒暄几句,才将人请走。

  原本还想休息几日,史苗只怕还有人来,第二日就命队伍开拔,往济南府去。

  济南府的驿管早就预备好,知府许大人倒也没亲自相迎,特意遣了人接待,而后才往驿管拜见。

  这个大人好得多,有点做官的样子,还请教了些史苗关于种植的问题。

  史苗听得出来是皮毛,但愿意学点皮毛的,总比先前的孙知县有模样。

  史苗的下一个行程,就是想去曲阜瞧瞧当世孔家,还没定下章程。

  前脚才在驿管歇定,第二日天擦黑,赖嬷嬷就一瘸一拐进来:

  “太太,秦家被砍了!”

  贾敏一惊,起身给赖嬷嬷让座。

  史苗狐疑问到:“哪里来的消息?”

  赖嬷嬷抿了抿干燥的唇:“传到许大人府上,赖大打听到就赶紧传进来。”

  贾敏走到母亲跟前坐下:“他们不是去了渤海弯子那一片,怎么会忽然被砍的?!”

  白琪想到朝廷总是秋后才砍人,又想到秦家种种,冷笑道:

  “都说秋后处斩,已经秋后了,说不准上面瞧着时辰正好,就处斩了。”

  第107章

  秦家待人实在算不得光明磊落,如今白湘湘不在跟前,白琪对秦家的厌恶丝毫不加掩饰。

  史苗还挺喜欢白先生这性子,爱得分明,恨得痛快,比某些哭哭唧唧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包子怨妇爽快得多。

  况且因为秦家早年对贾敏动的歪心思,史苗也做不来圣母。

  赖嬷嬷前几日跟着上泰山,走得多了,腿脚抽筋的地方还没好。

  难为她慌慌忙忙要过来报信,可惜这里不是金陵,消息也刚刚才到,沾天不落地的。

  史苗她们还没来得及推测原因,正好跟着贾敏去林家的王大丫也来了。

  她如今的大名叫做王婧,是自己给自己取的。

  贾敏还夸过她这个名儿取得好。

  王大丫也是来回报秦家遭殃一事,这一头是林海让告诉的消息,比赖大家的更清晰几分。

  史苗赶紧问:“可有说秦家被斩的缘由?”

  王婧答道:“说是私通海寇 。”

  海寇?

  又是那个地方,史苗本能的想到了倭寇。

  紧接着又问:“哪边的海寇?”

  王婧摇头:“这就不知了。”

  白琪忽然开口:“可知砍了几个秦家人?”

  “十五岁上的男丁,一个没留,其余或是充军流放。”

  秦家三房,十五岁以上的男丁,起码也斩了十来个,除了那个抄袭假充公子的,史苗记得还有一个和贾政差不多年纪能读书的。

  说砍就砍了。

  卖国通敌,古往今来都是一等一的罪名。

  对于现代社会某些卖国贼,史苗私以为,刑罚太轻了。

  沿海的私通敌寇,大多是和海寇打打配合,睁一只闭一只眼,让海寇抢劫掳掠,背里收去好处。

  白琪忽而又冷笑道:“依我看兴许是碰到了不该碰的商船,这才掉了脑袋。”

  早前白琪还没和秦家和离的时候,姓秦的就有个行伍兄弟,做这一行发财,还给秦家老太太送过珊瑚珍珠做的摆件贺礼。

  这样的海祸大大小小这么多年没消停过,也没见哪个官员被砍了全家。

  除非这当官的没长眼睛,冒犯了不该冒犯之人。

  白琪的话提醒了史苗,皇帝陛下的私库,应该也有商船营运。

  这些也只能慢慢求证了。

  兴许因秦家被砍的事威慑力太大,往后济南府的许大人,并其他大人都不似先前热络,史苗一行人走时,也只有些场面上的送行,疏离客气。

  史苗本来打算去大明湖游览一圈,就开始慢悠悠打道回府,也不强求能不能回金陵过年。

  可惜原本计划好第二日就能去湖上,偏偏一起床,就收到了加急的信件。

  这回亲自报信的是林如海。

  他来时穿着一身月白的袍子,这个颜色在深秋里,看着就发寒。

  林如海嘴唇抿着,因为严肃,脸也冷冰冰的:“母亲、岳母大人,宫里的德太妃殁了。”

  而今皇宫里设贤良淑德四妃,并没什么贤德妃,且活着的嫔妃封号都是单字,没用双字的说法。

  不知道是不是下一任皇帝搞创新,给贾元春封了一个贤德妃。

  当今圣上都老了,上面的太妃娘娘也不算年轻。

  这位德太妃资历深厚,作为四位太妃中最后归西的人,算一算也有七十多岁。

  依着皇帝陛下那个爱面子的性格,肯定要各样礼仪规格拉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06_b/bjYx5.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