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看了看埋头痛哭的蔡邕, 又看了看蔡邕身边的其他大臣。那些大臣们一个个敛首垂目, 露出衣领下一段白皙的脖颈, 看上去像一群归顺的羔羊。
但谁又知道, 那看似乖顺的面孔下藏着怎样一颗大逆不道的心呢?
蔡邕虽好,但此时也必须舍了。
必须得杀一儆百, 要不然镇不住这下面的人!
刘宏眉头一皱, 便要发作。阿备赶紧上前一步抢先道:“蔡议郎一片为国为民之心, 实在令人佩服。”
开玩笑,蔡邕的名望多高呀!
历史上,大魔王董卓为了刷声望,都得对他礼敬有加。杀了董卓的王允是何等英雄了得,因为杀了他,后世都被骂了几千年。
今日若是罚了他,对于汉灵帝刘宏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新建立的鸿都门学可是大大的不利!
本来根基就不稳、名声就不好,还要凭空背上一个污点骂名,今后科举制就更难推广了。
刘宏看了刘备一眼,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虽然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并不赞成刘备的做法。但既然刘备坚持要这样做,他不介意卖刘备一个人情。
阿备道:“可是,蔡议郎刚才的观点,备却并不赞同。科举试卷上的题目,看似琐碎无用,实在是治国之基础、安邦之根本。”
阿备拿起一卷试纸,指点着道:“比如这鸡兔同笼问题。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是国家需要征召一万名士兵,规定六口之家抽三丁,五口之家抽两丁,四口之家抽一丁。那么请问,官吏应该从多少护人家中抽丁?
——如此这般,是不是和鸡兔同笼问题一模一样?如果有人能解开鸡兔同笼问题,是不是也能顺利解决政务中的这些问题?
再来看北方水稻和南方水稻的口感差异问题。
这里面涉及到了水稻种植的雨水、日照、虫害、土壤……等多方面问题。反过来讲,如果某位县令熟悉当地的雨水、日照、虫害、土壤……等多方面情况,是不是就能种植出最适合当地的作物,生产出产量最高、口感最好的粮食?
——如此这般,何愁百姓不能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最后再来看看云朵和下雨的问题?
我们都认为天上的晴与雨、风与雪难以预料。可自尧舜一来,历代先人制定历法、修订节气,不正是因为找到了天气与农事的规律吗?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找到云朵与下雨之间的规律吗?
如果能凭借前一月、甚至是前一日云朵的颜色、形状、位置……判断出第二天或者今后一个月的阴晴雨雪,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提前加固河堤、开凿水渠、蓄养水库?
——如此这般,何愁天下不能升平安宁、不知饥馑呢?”
阿备的一番解释,一下子就让蔡邕豁然开朗。甚至,让他有了种思想解放的感觉。
自从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之说后,四百年来大汉人民对其深信不疑,甚至是越来越相信。
因此,在大汉的整个历史中,各种谶纬层出不穷。国内每回出现什么地震、日食之内的异象,都会有高官被罢去,甚至是皇帝出罪己诏。
但是,现在刘备却说,不是这样的。
“云朵与晴雨之间,真的有规律吗?”
“当然有。世间万物普遍联系、相互影响,自有道理。”
“上天的晴雨真的可以被凡人预测吗?”
“只要有足够多的观测数据,便能总结出规律。只要总结出规律,便能进行预测了。”阿备微笑,“格物致知,便是如此。”
阿备的语气极轻极柔,仿佛所言所语不过是世间最平常不过的道理。就如同下雨打伞、天寒加衣一般,人尽皆知。
但那每一个轻巧的字句中,却藏着千钧万钧的重量和无与伦比的震撼。
仿佛泰山落地,又仿佛烈日凌空。
蔡邕收拾好仪容,重新规矩地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藏在宽大衣袖下的手掌却止不住地颤抖。
他偷偷地用余光看向天边的云朵,心中有一个想法悄悄地生了根。
如果……
如果上天的晴雨真的可以被凡人预测,那么……
鸿都门学的事情结束后,汉灵帝刘宏和百官各自回家。
太常来艳坐着驴车在雒阳城里晃晃悠悠地走了一圈后,又悄悄地调了个头,拐进了一座阔大的宅邸里。
这宅邸属于汝南袁氏,里面住着如今在雒阳城中为官的袁逢、袁隗、袁基、袁术、袁绍等人。
如今当家的,是袁隗。而就在三年前,他还曾担任三公之一的司徒,只是因为天降异象而被罢去了。
辅助袁隗的,是现任屯骑校尉的袁逢。
再下面的,则是袁基、袁术、袁绍三个小辈。他们都尚年轻,目前身上都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官职。
来艳被引进到袁宅时,房间里已经坐了好几个官员。他们一边品着茶水,讨论着一些天气花卉之类不着边际的话题,却时不时地发出阵阵哀叹声,彼此的眼神中有着心照不宣的示意。
来艳到来后,先到的官员们依次向他打着招呼。有些年轻些的官员沉不住气,想要开口问什么,来艳都会挥手打断,喃喃地将他们按回去:“等一等、再等一等……”
莫约等了一盏茶功夫,袁隗终于姗姗来迟。他一来,便笑道:“隗近日新得了一盆极好的杜鹃花,邀大家一起来赏一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07_b/bjVOS.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