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失礼了。”卫青忙向公孙贺致歉道。
卫青觉得自己的胜利只是侥幸,若非他看准了公孙贺对他的不屑一顾,示敌以弱最终赢了比赛,只怕自己一上场就被对方制住了,若论单打独斗,或者真刀真枪的来上那么一场,不用一回合卫青就得输。
公孙贺也不是什么小气、吝啬之人,被卫青差点绊到的时候还有些懵,不过看在卫青还知道搀着自己,没让他丢脸被摔个脸色铁青的份上,公孙贺也就大度的不计较自己输给了对方。
更何况,他会输本就因为自己太急躁了些,若他没有看低卫青,而是正式这个对手,结果必然相反。
公孙贺洒脱一笑,拍了拍卫青的肩膀道:“是你赢了。”
这有勇有谋的计划和干脆利落的身手让原本对卫青很是不看好的刘彻也忍不住抚掌笑道:“好,果然好身手,阿陵妹妹说的不错,你确是挺聪慧的。”
-----------------------
作者有话说:①汉朝帝王宫廷饮食来自百度百科
第41章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知道自己……
知道自己体型和功夫上的差距不是公孙贺的对手, 卫青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正面出击,而是从一开始的示敌以弱,而后暗中找公孙贺的薄弱之处, 最终一击即中。
《孙子兵法》中云:兵者, 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此兵家之胜, 不可先传也。①
意思大概是说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
所以, 明明能征善战, 却向对手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 却伪装不准备打仗。对手实力雄厚就要谨慎防备;对手强大就暂时避开其锋芒;对手若是容易冲动发怒, 就设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
卫青对战公孙贺时的表现刚好表达出了兵法中的一种策略, 虽然有运用诡计和欺骗的嫌疑,通过模糊公孙贺的判断和防备, 以出其不意取得了胜利,但这更让刘彻高看一眼。要知道,这种策略包含了多种手段,如伪装、迷惑、引诱、威胁等,旨在削弱对手的意志和能力,从而获取成功。
当然也存在一开始刘彻对卫青的期待值太低, 所以当卫青赢了公孙贺后,这才让刘彻略微高看了那么一眼。
刘彻扬眉一笑, 确实没想到刘陵所言非虚,举荐的人还有那么几分本事。
刘彻熟读军事家孙子的《孙子兵法》,其中强调了运用诡计和欺骗的原则, 以实现战争的胜利,其中的不择手段以达到目的为主要的原则更是搔中了他的痒穴。
大汉自建立以来,一直提倡的都是休养生息的制度,无论是文帝曾祖还是父皇景帝,对匈奴的态度都是能忍则忍,能让则让,尽量能不开战就不开战,因为大汉的国力并不具备出战匈奴的条件。
但自负凌云壮志的刘彻从年少时听太傅讲课,当太傅讲到高祖兵败白登山,吕后受辱乞信时,刘彻的血性就一下子被激到了最高,攥紧的拳头,发下“不报此仇,誓不为人”的震聩。
登基后,君临朝堂的刘彻踌躇满志,就准备大干一番,可是现实如一盆冰水,将他给浇了个透心凉。
少年天子,有权无势,头顶还压着一座信奉黄老之学的窦太皇太后,让刘彻所有的抱负都无法肆意妄为的施展。
刘彻知道若是想要夺回皇权,朝堂上和军队中都必须有坚定站在自己这方的势力,朝堂上公卿盘踞,外戚势大,想从窦太皇太后手上夺权有些难度,需要慢慢想法子,所以为了对付窦家这个外戚,刘彻抬起了自己的舅舅武安侯田蚡,让他和窦婴打擂台。
而军队中的势力窦太皇太后掺和不进去,但军中自有旧军功贵族集团掌控,只知道将军而不知天子,刘彻打算自己培养一些人才,从而和军中的旧贵族抢夺军权,但这样的人才也不好找,刘彻只能看运气,遇到一个算一个,谁知道他运气居然还不错?这就有一个有几分急智的送上门来了。
更何况卫青年纪还小,若再跟在自己身边,经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必然会成为他刘彻的股肱之臣。
“好一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确实英雄出少年啊,公孙贺,你输的也不冤,谁让你小看人呢。”刘彻笑着道。
公孙贺看皇帝的态度,也知道卫青肯定是在皇帝身边留下定了,他一个九卿之一的太仆,和卫青又没有什么龃龉,何必为了一时的输赢得罪有淮南王翁主撑腰,被皇帝看重的近臣,所以憨憨的一笑,浑不在意皇帝的打趣。
就是,让你狗眼看人低。
刘陵确是没好气的乜了公孙贺一眼,随即担忧的看向卫青,关切的问道:“卫青,你没伤到吧?”
刘陵虽然也跟着雷被学了几日舞剑,但对公孙贺和卫青这样真正的搏击之术还是看不懂,只是觉得公孙贺皮糙肉厚的,卫青到底从小就亏了身子,营养不良的长大,混战中可别伤着了。
“翁主,青无事。”卫青摇了摇头,对着刘陵示意自己没有受伤,刘陵顿时放心了下来。
“无事就好。”刘陵笑着道。
卫青赢了比试,身为主人翁的刘陵很是与有荣焉,她骄傲的扬起了下巴,得意的瞧着刘彻,仿佛在说:让你看不起我们,看,还是我们赢了吧!
看着这样略有些孩子气的刘陵,刘彻哑然失笑,想起自己应承下了刘陵卫青如果胜了公孙贺就将他留在身边,沉吟了片刻,道:“朕一言九鼎,既然卫青赢了,日后就让他入南军做个侍卫吧。”
南军?好似是守卫宫殿的侍卫啊。
刘陵对汉朝的官职官位什么的不太清楚,她只模糊的记得历史上卫青刚入宫的时候好像是从建章监做起的,后来加封侍中,太中大夫……
总觉得刘彻有些小气怎么回事?
刘陵狐疑的看着刘彻,心里泛起了嘀咕,眼看卫青欣喜若狂,已经躬身行礼叩拜,还对刘彻感恩戴德的,刘陵厚着脸皮凑上去,在刘彻身边有些谄媚的说道:“堂兄,你看这职位是不是给的有些低了,我觉得凭卫青的本事日后肯定是能封侯拜相的大才,当个小小的侍卫也太屈才了。”
说着,刘陵还略带委屈的吐槽道:“我都没拿他当个小小的侍卫呢。”
“呵,你别得寸进尺啊。”刘彻觑了刘陵一眼,再次对刘陵的厚脸皮表示深切的了解。
“这怎么能算得寸进尺呢。”刘陵准备和刘彻讲一番道理,其实也是准备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刘彻明白自己对卫青的看重。
“卫青可是臣妹特别看重的人才,派人教他剑法武艺,可以说是悉心栽培,举荐给您的时候臣妹都是忍着心里的不舍,结果您就给个小小的侍卫之职,是不是太不给臣妹面子了?”
你在我这有面子吗?刘彻很怀疑刘陵话里的真实性,但从卫青被刘陵留下做陪客,和他们一起用膳,而且两人还毫不避讳的共用一张桌案来看,只怕这两人之间还真有点什么猫腻。
秦汉时期民风开放,公主、翁主之类的贵女养个男人也不算什么,看在卫青勉强胜了公孙贺的份上,刘彻才让人从侍卫当起,谁知道卫青本人还没说什么呢,刘陵居然先不愿意了。
“朕已经很给你面子了,否则根本不会搭理他,更别说让他从侍卫做起了。”刘彻傲然的说道。此时的他尚不知道日后卫青带给大汉的对匈奴的打击和胜利,此时的嘴硬都是未来深深的后悔,什么君臣初次见面就托付信任都是没影儿的事,此时的卫青在刘彻看来不过是一个勉强过得去的陌生人。
刘陵也知道是这个道理没错,但侍卫也确实太低了,历史上卫青因为卫子夫进宫后也进宫当了侍卫,但这根本不被馆陶大长公主看在眼里,卫子夫后来有了身孕后,馆陶大长公主甚至公然派家仆去宫里绑架了卫青,意图杀害他,若非卫青的同僚所救,只怕青史上早就没有卫青这个人了,也没有后来大汉对匈奴的胜利。
馆陶大长公主尚且如此,何况那些狗眼看人低的皇亲贵族?卫青的背后只有自己这一个小小的淮南王翁主撑腰,委实不会被人看在眼里,既然如此,刘陵当然要想方设法的给人添加砝码。
“臣妹也知道卫青年纪太轻,做个侍卫也确实绰绰有余了,但他脑子灵活啊,对上明知道不是对手的公孙贺都知道用上兵法,以弱胜强,堪称大将之才,再有陛下的调教,日后定能帮陛下攻克匈奴,战无不胜。”刘陵想了想,觉得单靠自己这个说客不一定能说的通刘彻这个死脑筋,便打算让卫青上。
刘彻是一个好战分子,也是个心有决断的明白人,他不会做以貌取人和论资排辈这种蠢事,而是秉行“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的原则,非常喜欢破格提拔和重用具有新思维,适应新形势的年轻人。
汲黯后来也曾说过刘彻用群臣如积薪,后来者居上的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