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下去,刘彻越觉得寒气袭背。
-----------------------
作者有话说:①来自荀悦《汉纪》
第63章 挖墙脚 他的皇位并不稳固。 ……
他的皇位并不稳固。
从没有那一刻刘彻清晰地明白了这个现实。
太皇太后窦氏是刘彻的祖母, 地位甚至比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还要高上一截。在这个个家国一体的时代,家事就是国事,国事也是家事, 家国混合含糊不清。
按理说, 在国家大事上就应该听皇上的,因为根据规定, 皇上至高无上嘛!但在家事上却要听长辈的,因为大汉以孝道治理家国和百姓, 在家务上辈份越高, 就越有话语权。
正常的时候, 大臣一定会反对太后干政, 因为这是牝鸡司晨, 触犯了大老爷们的利益。可要是哪个皇上触犯了大臣们的利益,大臣们就会高高举起孝道的旗帜, 把太后或者太皇太后给搬出来,用来制衡皇上。
刘彻凝神静气, 他是天生的帝王之才,一点即通,心中有了几分明悟,祖母之所以能够压制他,就是因为大臣们赋予了窦太皇太后这样的权力,而并不是窦太皇太后她本身有多么大的权力。
说到底还是自己推行的新政触犯到了大臣们的利益, 大臣们总不能够直接跟皇帝对着干啊,这是以下犯上, 道理上说不过去。所以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把窦太皇太后给推了出来当挡箭牌。
而窦太皇太后呢,她并不想只在后宫里做一个颐养天年的老太太, 所以欣然的接受了大臣们递上来的橄榄枝,开始替代他执掌朝政。
刘彻声音嘶哑道:“母后,儿臣知道了,日后不会和窦太皇太后对着干了。”
卫绾都被罢免了,刘彻算是折了手中的一员大将,这时候也只能偃旗息鼓。
王太后得了儿子的答复,这才心满意足的笑了,然后吩咐刘陵留下陪着刘彻说说话,解解闷,自己便带着人走了。
宣政殿中又只剩下了刘陵和刘彻二人,片刻的沉默后,刘陵看着霜打了茄子般萎靡不振的刘彻于心不忍。
“陛下别灰心丧气啊,不过一次打击而已,您再接再厉,重振旗鼓,太皇太后毕竟上了年纪,终究还是要把这执掌朝政的大权还给您的。”刘陵安慰道。
刘彻感觉自己根本没有被安慰到,说到底不还是和王太后一样,都是要他先偃旗息鼓的等待么,少年人意气风发,刘彻被打击的萎靡不振,什么话都不想说,横了刘陵一眼,双手枕在脑后,做闭目状。
“你也觉得是朕操之过急了?”
良久,在刘陵以为刘彻将自己无视掉,已经睡着了之后,刘陵悄默默的起身准备离去,寂静的宣政殿中终于想起了刘彻的问话。
“额。”刘陵眼珠子乱转,她几乎就是个政治白痴,刘彻和窦太皇太后这对祖孙的斗法她真不敢掺和,但刘彻既然问起了,刘陵也只能道上一句:“这个,毕竟太皇太后经多见广,经验丰富,深谙人情世故和熟悉大汉朝政。”
“哼,巧言如簧。”
刘陵气愤,她也没说错啊。
冷不丁的,刘彻突然接着道:“你知道太皇太后为什么敢压制朕吗?”
不知道。
刘陵摇了摇头,眼睛却突然亮了起来,也顾不得好奇心害死猫的道理,用期待的眼神注视着刘彻。
刘彻清了清嗓子,钓足了刘陵的胃口,才慢悠悠的道:“父皇驾崩前并未将虎符给朕,而是交给了太皇太后,所以实际上朕是调动不了军队里的一兵一卒的。”
原来如此?
“先帝是放心不下陛下吧。”刘陵想道,年轻的帝王登基后,必然会为了展现自己的权威而有一番动作,而这时候最需要老成持重的人在旁边辅助,景帝信不过那些各怀心思的大臣,便只能把刘彻托付给自己的母亲,让窦太皇太后压制、磨砺这个意气风发的新帝。
其实刘彻后面还有话,但他没告诉刘陵,而是在心里反复思量。
虎符在窦太皇太后手里,其实也没什么威胁,只要他不犯这种得罪全体朝廷官员的大错,窦太皇太后是不可能凭借虎符发动政变的。不然的话,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天下共击之。
毕竟吕氏灭族的例子还近在眼前,只要窦太皇太后没疯,就不敢随意废立他这个皇帝。
就像母后说的,他是准备大展宏图之志,但是名堂都没搞出来,就被祖母给打的灰头土脸的。但刘彻没有灰心丧气,他心里已经隐隐有了一个念头,他一定要搞出个名堂让所有人都不敢小瞧他,名字他都隐隐约约的起好了。
刘陵都觉得自己有些同情刘彻了,朝堂上百官根本不听他的,唯一能命令的臣子都是他旧日的伴读和自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唯一的出头鸟卫绾也被免了官,刘彻现在真是无人可用了。
但刘陵转念一想,谁说没人了,刘彻可不是那种看重出身的人,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中卫青、霍去病、桑弘羊、霍光等人,本身就是个极为优秀的帝王。
“陛下手中无人可用,那就去找有才之士呗。”刘陵笑道。
“哦?你倒是说说看。”刘彻睁开一只眼睛,似笑非笑的瞅了刘陵一眼。
刘陵原本想再接再励的说卫家人的好话,再将话题拐到卫子夫身上,好让刘彻能把人想起来,解救陷入困境的卫子夫。
但转念一想,陈皇后和馆陶大长公主他们都斗不过,更何况是老谋深算的窦太皇太后呢,还是别把卫青提溜出来显眼了。便咽下了卫青的名字,开始给刘彻出谋划策挖墙脚。
“窦婴。”
刘彻的眼睛蓦的睁大,若有所思的看了刘陵一会儿,才悠悠的道:“确实是个可堪大用的。”
两人对视一眼,刘彻心里有了主意和打算,心情好了很多,才好奇的问道:“你今日怎么跟着太后过来了?”
你总算是问道我了,刘陵没好气的看了刘彻一眼,但到底没说卫子夫的事,毕竟她说了给卫子夫考虑的时间,如今才过去不到两个时辰,谁知道卫子夫有没有想清楚,会不会改主意。
“臣妹原本是打算去长信宫给太皇太后请安的,但太皇太后刚好不在,回程的途中遇到了太后,太后便请臣女过来劝解陛下了。”
“你现在倒是不怕再被传谣言了?”刘彻揶揄道。
刘陵无奈的做一拍两散状,道:“身正不怕影子歪。”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刘陵便主动告辞了,刘彻也没留她,吩咐了黄门送她出了宫。
没过几天,卫子夫就通过卫青给刘陵带了话,果然不出刘陵所料,卫子夫并未打算出宫,而是选择留在宫廷,她是有些灰心,但还没有死心。而且,因为有刘陵带来的金银,和王太后暗中的关照,卫子夫的日子好过了许多,这让她不禁生出了一丝对未来的野望。
在卫子夫寄希望于刘彻身上的时候,刘彻也没闲着,他直接找上了窦婴,开始了刘陵所想那般“挖墙脚。”
两人一见面,君臣互相诉苦和期待,刘彻是那种非常有能力的君主,此刻给窦婴画起大饼来也让人觉得真实可靠,窦婴很快就被洗脑的恨不得肝脑涂地,两人一拍即合,窦婴又暗中联络了几人,其中包括刘彻的亲舅舅太尉田蚡,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的重臣。
几人直接拿当时来朝贺皇帝登基和大婚,因而逗留在长安城不去就藩,反而时不时在长安城里兴风作浪的皇室成员开刀。
朝堂上的大臣们也看不顺眼长安城里的权贵很久了,只是上头太皇太后和皇帝不发话,他们有诸多的不满也只能按下不提,但这一回可不一样了,窦婴可是太皇太后的侄子,连他都不再忍这些皇亲权贵了,大臣们自然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也纷纷上奏了起来。
而随即,窦婴接着提出,为了皇帝地位的稳固,要让诸侯都明确尊卑位份,因而在刘彻的暗中支持和大臣们乐的看戏的情况下,“明堂”便被提及。
明堂,即“明政教之堂”,也叫 “天子之庙”,用作接受诸侯王的朝见、发布政令、大享祭天,和配祀宗祖的地方。
窦婴这种堪称背叛的行为让窦太皇太后怒火中烧,还不等她将人宣来怒斥,紧跟着御史大夫赵绾就跟着上书皇帝,言道皇帝既然早已亲自也以大婚,自不必再将政事奏禀东宫。
这是要将她踢出朝堂了?
呵呵~
窦太皇太后怒极反笑,听着宫人禀告的消息冷笑连连。没想到刘彻被自己灰头土脸的打压了一回,居然还敢伸爪子,倒是挺有骨气的,不愧是启儿的儿子。
窦太皇太后知道以后当然勃然大怒,她认为这是刘彻在挑战她的权威,就这样,二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虽然生气,但窦太皇太后也并不慌张,她先是命人暗中找到赵绾及郎中令王臧的过错,将他们抓进了大牢,随后将窦婴和田蚡都给免了职,这番大义灭亲的动作出手干净利落,让不少朝臣都噤若寒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