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在想大秦的二世而亡?
………
嬴政想的是秦念的处境。
面对诸多“汉朝”的“夜郎国”,就算是“山河重整、百废已兴”,也依旧处在群狼环伺之中。
正如他幼年身陷赵国一般,甚至更加危险。
秦念的身后,没有“秦国”。
自保尚且艰难,又怎能顾及万世?
【刘彻:换话题,说别的。】
刘彻不喜秦念这种观念。
但秦念帮了他太多,又助高祖解决诸王的隐患。
其所言所思,即便秦念声称极厌儒家,却隐约有儒家圣王之姿。
儒家的圣王还全是假的。
这个却是真的。
若只是如此,刘彻会认为秦念与“真信以德治国”的蠢笨之人无二。
但他也同样想到了秦念的处境。
假如自己是夜郎国君,一个强汉就足以令他寝食难安。
秦念面对的,却是三境强汉。
在这种情况下,秦念此言就又多了几分无可奈何。
而这样的处境……
似乎正与他“抑黜百家、尊崇儒术”、以致华夏不断衰落有关。
心虚之下,刘彻果断要求换话题。
哪怕是改成谈论高祖的过错!
【秦念:那就谈萧何?】
【刘彻:……】
一看秦念这个问号,刘彻就知道要谈的是什么。
高祖,愿安。
殊不知他的沉默,则让刘邦倒吸一口冷气。
难道他除了辜负武将,就连萧何也未能善终?
萧何同样想到了这个问题,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感到悲哀。
天幕现世,韩信得获生机。
倘若他原本不得幸终,有秦念点破其中原委,他反倒能因此获益。
【秦念:你们汉家的皇帝忌惮武将朕能理解,怎么文臣你们都不放过?难道你们觉得文臣能篡汉家天下?】
【刘秀:……能。】
秦念感到非常庆幸——
还好她用的是反问句!
光顾着讥讽刘邦连萧何都要猜忌,她居然把王莽给忘了!
………
刘邦眯了下眼。
文臣篡汉?
先前秦念言“三分天下取其二的至德之臣”时,就曾唤刘秀之名。
有“至德之文臣”篡位?
既然有刘秀的存在,这次篡汉显然没有成功,但也足以警醒刘邦。
文臣也需提防!
萧何暗自苦笑,面上不敢表现分毫。
后世汉帝此言,就足以让汉朝文臣皆受忌惮。
【秦念:少抬杠。难道你们认为萧何会篡汉?盈恒彻秀?】
【刘彻:唤朕何故?朕未曾怀疑萧何之忠。】
话是这么说,刘彻却是在思索刘秀之言的含义。
后世哪个汉帝被文臣篡权?
必然不是刘弗陵或者刘询,霍光已被认定是忠臣。
那就只能是刘询之后。
难道是那个真信以德治国的皇帝?
【刘恒:……酂侯于大汉有功无过。】
多次无辜受到波及,刘恒很是无奈。
【刘秀:朕只是有感而发,并无他意。】
刘秀真就是看秦念总是将高祖之错波及所有汉帝,所以在其语言中有明显的缺漏时,没忍住说出那个字。
绝无质疑萧何之意。
汉家的皇帝,谁会不希望自己能得萧相国辅佐?
【刘盈:阿母说酂侯行事无差错。】
这刘盈真打算立稳妈宝男人设?
秦念不由得再次被逗乐。
【秦念:萧何当相国当得实在太完美,就被刘邦所忌惮,逼得他不得不“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来自污名节。】
【刘邦:竟是如此?某必不会再犯此事!】
刘邦果断认错。
他说的是不会再逼萧何自污名节,但不代表不忌惮。
话说出口时,刘邦还有点担忧被天幕所阻——
有点担忧但不多。
就算天幕认定这是谎言,萧何身为文臣,只要他没死萧何就不可能反。
即便他死了,有娥姁和韩信在,萧何也还是不可能反。
当然,天幕没有将此话视作谎言,那就更好不过。
萧何对陛下感激不尽。
他不是看不出其中深意,但他必须感激,也只能感激。
【秦念:跟你说话真没劲,没刘小猪有意思。】
【刘彻:你不要得寸进尺!】
【秦念:咦?你什么时候给朕让了寸?朕怎么不知道。】
【刘彻:……】
第34章
“果然还是逗刘彻更有趣。”
秦念不得不感慨。
刘邦实在太滑头了, 脸皮厚比城墙。
秦念怀疑哪怕是把“分一杯羹”拿出来嘲讽他,也照样破不了防。
其实她本想说一下“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 有恶自与”这件事——
萧何自污名节后,刘邦非常高兴。
于是萧何趁机请求刘邦允许百姓进上林苑耕种,结果刘邦勃然大怒,立即把萧何下狱。
理由是李斯当丞相时,会把功劳归于始皇帝,罪名归自己。
而萧何却反过来,这算是“自媚于民”,所以刘邦要治罪于他。
神一般的媚民。
这已经很离谱了。
后来刘邦在他人的劝说下放出萧何,等萧何光着脚入宫请罪时, 还阴阳怪气地说:
“相国为民请苑, 吾不许, 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你为民请苑,我不允许,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昏君, 而你是贤相。我故意把你关起来, 是想让天下人都知道我的过错。
对此, 秦念只想说:
“怎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但她知道说了也没用,刘邦油盐不进,真拿出来说,只会被刘邦一句“必不再犯”堵回来。
这样反倒显得她落了下风。
【刘邦:某还有寿数几何?】
秦念正思考怎么在刘邦的话题水时长,却见刘邦已经主动搭话。
看着这句话, 秦念怔愣了一下。
她对汉高祖有喜爱, 但没有到三位千古一帝的地步。
因不平于韩信的遭遇, 对刘邦还有些偏见。
但在此刻,秦念感受到了汉高祖的人格魅力。
刘邦不是百战百胜的将军,史书上多次记载他战败后逃跑的事迹。
也不是礼贤下士的皇帝,经常辱骂重臣,骂到张敖的宾客都看不下去,想要刺杀他。
同样算不上爱民如子,见萧何为民请愿,他都要阴阳怪气“为民请苑”。
但见到这个谈及生死时的“某”字时,秦念想起了刘邦重病时拒绝医治的那句话:
“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不是朕,是吾。
骂走名医后,还赐金五十斤。
未被权势所迷的皇帝极其罕见,连李世民都不能如此平静地对待生死。
但刘邦做到了。
如今的“某”,应是扮演者对刘邦的解读:
在面对有求于对方的同等地位的人时,刘邦有可能会表现得“谦卑”。
群内果然都是能人。
【秦念:两年后病逝。不去平叛,不为流矢所中,应该能活得更久。】
刘邦所处的时间点太晚了,秦念才会烦恼于如何水时长。
她总不能把刘邦早就知道的事情说一遍,这显然属于“异常”。
也不能以给祖龙剧透作为借口,因为很多事在祖龙知道刘邦会反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不会再发生。
至于刘邦的时间点为什么这么晚——
或许是因为在此之前,刘邦时期没多少意难平。
属于刘邦的意难平,也许就是晚年时削平诸王,杀了太多他本不想杀的人。
其中最明显的是彭越。
没有吕雉的阻拦,刘邦是真打算放过彭越。
可在改变主意决定诛杀彭越后,却狠心到将彭越剁成肉酱,分送诸侯以示威吓,以此逼反英布。
期间究竟是怎样的心路历程,史书不会记载,后世也无法作出猜测。
【刘邦:借秦皇吉言!】
两年!
刘邦开怀大笑。
还有两年,能在长安与过去那些旧友欢聚两年。
这时他们都不再是些裂土封王的异姓王。
这是无需担忧他们起兵造反的两年!
这是天命对他的眷顾!
萧何愣了片刻,目光柔和许多。
【刘邦:人无法得知身后之名。吾因天命眷顾,不仅能知身后之名,还能得知数百、数千年后的名声,何其快哉?】
【刘邦:后世诸帝,不妨道以后世对吾之评议,吾皆欲知之!】
大笑一场,却见群内无言,刘邦主动询问后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