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 “病弱”谋士,战绩可查_积羽成扇【完结】(13)

  那豆虫……阿猊钻了进去。

  顾至悄无声息地旁观着这一切,轻悠悠地来到那一处矮洞旁。

  阿猊瞧着肉嘟嘟的一个小童,动作却是麻利,只这么片刻的功夫,他已经钻出了矮洞,拔腿就跑。

  黑黢黢的巷子吞没了他的身影,也吞没了顾至脸上的最后一丝悠闲。

  “……”

  顾至单手抵在墙上,借力一蹬,悬空滚翻了两周,如同一个身经百战的跳马运动员,顺溜而流畅地翻出了院墙。

  右手与左膝无声点地,落在草地上,几乎没有发出声响。

  随后,左腿顺势一蹬,短跑起步,毫无停顿地冲了出去。

  只二三息的功夫,他重新看到阿猊的身影。

  阿猊迈着小短腿,飞快地奔跑,并未发现身后还跟了一个人。

  顾至放慢脚步,不紧不慢、不远不近地跟在阿猊身后,随着他跑了大半条街道。

  不久,城东破败的城墙徐徐浮现——那是曹氏部曲的驻地。

  顾至的方向感不错。

  在进城时,曹昂曾在此处与休憩的众多部曲打过招呼,给他留下了些许印象。因此,即使是在黑夜中,顾至也一眼就认了出来。

  驻地前方,被刻意清扫出来的空地上,嘈杂喧嚣,灯火通明。

  十多个人举着火把围在一处,不知在做什么。

  远远有几道像是争论的声音传来。顾至注意到,阿猊的脚步倏然慢了下来。

  这个半大的小孩像是在琢磨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原地磨了一会儿脚趾尖,嗖的一下,躲到附近一棵柳树的后面。

  阿猊在暗处观察那边的热闹,顾至又在更远的地方观察着阿猊。

  一时之间,遥遥俯瞰,竟呈现出诡异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画面。

  习武之人往往耳聪目明,顾至更是其中的翘楚。

  即便离得较远,他也将那边的动静听得一清二楚。

  “胡言乱语,分明是你在井边鬼鬼祟祟,竟还倒打一耙、诬蔑栽赃。”

  一个穿着灰色短褐,腰佩匕首的束发少年,怒气汹汹地指着某个曹氏部曲,饱满的面颊因为气愤而涨得通红。

  被指着的曹氏部曲是个方脸粗颈的大汉,不甘示弱地回敬:

  “我在巷内居住,到井边打点水洗漱,有何不对?只是打水,又没去别的地方偷水,怎就鬼鬼祟祟了?倒是你们这伙人,一个个脸生得紧,到底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里偷偷摸进城的?天早就黑了,若换了别处,早已开始宵禁,你们却在这时候入城,莫非——是仗着这座城荒芜冷清、无人管辖,想在此趁机作乱?”

  “你不要血口喷人!我分明看到你从袖子里取出不明的物什,把那玩意儿丢到了井中。”

  “我好端端的,为何要把东西抛井里?反倒是你这小子,形迹可疑,被我叫破,竟反咬一口,说我鬼鬼祟祟。到底是谁心里有鬼?你们这群人,看着就不像好人,别有居心,莫非是董贼派来的探子?”

  方脸大汉显然更善于口舌之争,带着方言口音的腔调听起来憨厚淳朴,却是三两句就将少年气得跳脚。

  “谁是董卓的探子?你侮辱谁呢!?”

  原本还想据理力争的少年急了,不管不顾地掳起袖子,被身旁一个配刀的武者一把拉住。

  “不要动手——家主还在城外,莫要再生事端。”

  少年悻悻的闭嘴,对面却是不依不饶。

  “依我看,这一群人来历不明,放任他们入城,怕是会伤到城中的庶民,不如将他们先抓起来,等天亮了再汇报给主家。”

  方脸大汉一身正气地说着,说出的话颇有几分道理。

  当即有不少部曲士兵点头应和,他们看向少年这方的目光变得极为不善,只有少部分脑子活泛的,对此迟疑未决:

  这些人不似恶徒,直接动刀动枪是不是不太好?万一是前来拜访曹操的贵客……

  这部分人委婉小声地提醒,没能改变方脸大汉的想法。

  “贵客岂会在大晚上登门打扰?这些人身形魁梧、目光不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不远处,柳树的后方,扒着树的阿猊小小地翻了个白眼。

  “你都先声夺人,说对面别有居心了,他们还能眼神友善?”

  阿猊嘀咕着,觉得这个方脸大汉的脑子不太好使。

  顾至听到了阿猊的嘟囔,猜到他未说出口的想法,缓缓翘起唇。

  脑子不好使?

  恐怕恰恰相反。

  眼见双方水火不容,即将动手,不远处忽然传来了杂乱无章的马蹄声。

  双方停下争执,透过坍塌了小半、还未修砌的墙面,远远望去。

  一支齐整的马队踏着月色,疾驰而来。

  清辉之下,为首的两人光华夺目,英姿焕发。

  左侧那人约莫四十出头,蓄着短须,分明是文人的装扮,却眉目如电,轩昂而凌厉。

  而右侧那人……

  顾至望着右侧容貌出众的青年,不期然地一顿。

  黯淡的月华在他的眉目间流连,只是简单的垂目,却好似有万千浮光在他的身侧辗转,轻轻地撞落松枝上的霜雪。

  初秋……怎么会下雪呢。

  顾至别开目光,再看向马队时,已然恢复清冷,只余虚无的寒冽。

  马队靠近城门,并没有继续纵马,从坍塌的那半堵墙里一跃而过,而是齐齐勒马,井然有序地停在城门外。

  他们纷纷下了马。

  看清了为首的两人,少年面露喜意:

  “主君,荀郎。”

  青年掩袖轻咳了一声,朝少年有礼地颔首,询问身旁的男子:

  “那是世叔的家侍?”

  “正是。”男子顾不上关心青年的身子,疾步上前,扫了眼曹氏部曲,转向灰衣少年。

  “阿布,这是怎么一回事?”

  男子身后,被称为荀郎的青年无声观察着众人,倏然,他毫无征兆地侧首,看向空无一人的民居。

  清湛的目光跨过空旷破败的道路,径直抵达顾至所在的方位。

  顾至确定他的身形藏在这群人的视线死角,不管是曹氏部曲、阿猊,还是这个荀郎,都不可能看到他。

  却不知道为什么,分明像是随意又突兀的一瞥,对方却没有移开目光。

  如果不是巧合……

  回想《大魏枭雄志》中,寥寥记得的剧情,顾至在心中划出了一个名字。

  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温县,又带着“荀”这个并不大众的姓氏。

  这个荀郎,大概率是曹操在温县这一段剧情的救星,荀彧。

  书中记载,荀彧“敏锐识人,贯微动密”。

  总不至于是……这么一个敏锐法。

  顾至有一茬没一茬地想着。

  他站在断垣之后,保持着原有的呼吸,将身形完美地藏在阴影中。

  第10章 逆鳞

  乌灯黑火,入目所及,空荡而幽冷。

  荀彧收回视线,看向眼前的闹剧。

  被他称为世叔的男子——杜袭已然听完了年轻侍从的告状,没有贸然发怒。

  他朝着围过来的众多曹氏部曲拱手:

  “诸位,我乃颍川杜氏,单名袭,前来拜谒曹校尉。这几个是我的侍从。今夜这场纷争,兴许是一场误会,不如各位冷静一些,彼此找个地方,坐下聊一聊,也好解开误会。”

  对方一副士人的装扮,说出的话却平易近人。

  再加上对方提到曹操,一些部曲被浇熄了怒火,不好再起哄给脸色。

  倒是那个方脸大汉仍肃着脸,狐疑地看向杜袭。

  “颍川名士杜子绪,前任济阴太守之孙?”

  “正是不才。”

  方脸大汉神色微变,却仍绷着脸:“可有棨传?”

  棨传,即通行凭证,是一种由木头所制的符信。

  为了防止可疑的人入城,要求出示棨传,这是个合情合理的要求,只是……

  “而今战乱四起,各郡县的官员频频更替,已鲜有郡县愿出棨传一物。”

  杜袭解释道。

  听了这话,方脸大汉又多了几分不善:

  “这么说来,恁们并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

  杜袭蹙眉道:“虽无棨传,倒是有州郡长官的引荐信。”

  方脸大汉不为所动:“若引荐信是伪造的,倒也无人可知。”

  此人明面上只是做了个假设,可任凭谁都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杜袭收了那副平易近人的模样,冷下声:

  “阁下非要与我们为难?”

  “并非为难。”方脸大汉声若洪钟,端的是浩气凛然,不见任何心虚与歹意,

  “我等虽非县吏,却也要为当地的百姓负责,更要为主家的安危负责。你们来历不明,又在深夜入城,着实可疑。我只想请各位到边上的小院安置,等天亮了,报过主家,确认了身份,再让各位通行。若各位确实身份无误,我钱四,定会褪去衣袍,跪下来给各位请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