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 “病弱”谋士,战绩可查_积羽成扇【完结】(92)

  他看向荀彧,却见荀彧也在看他,眼中清晰地倒影着他的身影,潮汐起落。

  顾至转开目光,正巧瞧见站在门边,迟迟未进的戏志才。

  “阿兄。”

  他恍然回神,提着另一个木匣,走到戏志才身旁,

  “给。”

  戏志才垂着眼帘,接过赠礼,又收了另外两人的节礼,将带来的礼匣送给三人。

  他走到荀彧身前,敛眸相望:“这段时日,多谢文若对阿漻的照拂。”

  荀彧神色微顿:“阿漻亦是我的好友,我自当护佑他的周全。”

  郭嘉看着眼前这平静友好的一幕,总觉得有什么地方甚是奇怪,却又说不出所以然。

  他转向顾至,却见顾至正低头拆着新来的礼物,完全没注意这边的事。

  郭嘉悄悄走了过去,戳了戳他的手肘:“你阿兄与文若是怎么回事?”

  顾至从礼物中探头,小声道:“先前有一些口角,后来说开了。”

  听闻此言,郭嘉口中发着极低的气音,难以置信地反问:“你确定这是说开了?”

  这话问得有些古怪。顾至跟着郭嘉的视线,一同往二人的方向瞧去,只见戏志才正与荀彧寒暄,两个人的神色都极其平和,看不出任何异常。

  望着郭嘉若有所思的侧脸,顾至只当他是聪明人想得太多,转眼便将这件事忘到了脑后。

  第二天,曹操找来顾至。

  “此次东郡之乱,多亏顾郎出手相助……”

  顾至不知道曹操为什么要单独见自己,也不好说什么“其实不是为你,只是想帮文若,让文若早点睡个好觉”之类的话。

  他便只是道:“论平乱之事,文若、枣将军、夏侯将军、程军师居功甚伟,更有荀公达、徐元直、陈公台仗义相助……”

  听到陈宫的名字,曹操沉默了一瞬,心中尽是无边的喟叹。

  “公台他……”

  不止陈宫对曹操的感观十分复杂,曹操对陈宫也是如此。

  顾至不给他悲春伤秋的机会,径直相问:“不知主公找我来,所为何事?”

  “温城,东郡,顾郎几次立功,可我竟未替顾郎授予一官半职,”

  曹操从感叹中抽身,因为知道顾至的脾性,他没有过多的拐弯抹角,爽利地说出了今天找顾至过来的缘由,

  “不知顾郎对那一处官署有意?”

  听曹操这意思,竟然要他挑选部门?

  顾至难免有些吃惊。他不知道曹操已对他产生了“嘴硬心软”“关键时刻一定靠得住”的误解,倒也没有对曹操这份“优待”受宠若惊。

  反正,对于领导者而言,所谓的优待就是个幌子,所谓的“任你挑”其实就是“你先说说看,最后我看着情况给你安排”,老套路了,早已习惯。

  顾至便也不客气地拿出了现代找工作的标杆:“钱多事少,睡觉管饱。”

  颇有些押韵的八字真言,听得曹操发了怔。

  他琢磨着顾至的要求。钱多事少,倒是能够理解,顾至约莫是想要高俸禄,不要处理太多琐事的官位。

  这睡觉管饱是什么意思?

  第70章 升官发财

  想起以往议会时, 顾至经常在屋里打瞌睡,曹操忽然有了不祥的预感。

  直觉告诉他不要继续询问,曹操从善如流地将这个问题掠过, 径直给了结论:

  “那便仍为参军,加封别部从史,秩六百石。”

  参军,参谋军务者,大多是为幕僚设的席位。“别部从史”这个职位一看就是曹操自己编设的, 并非朝廷的正职,和后来郭嘉担任的军师祭酒一职类似。

  “多谢主公。”顾至顺势应下。

  非朝廷正职才好,不是朝廷正职, 才能弹性上班。

  六百石的俸禄已脱离小官的行列, 一些富县的县长也就这个俸禄, 已是曹操能给的上限。

  不过……

  “别部从史, 莫非此职,与文若的别部司马有关?”

  从史通常是属官,多为官员的副手。别部从史, 莫非是给荀彧当助理?

  曹操似乎有所误解,以为他不愿意, 好声好气地劝解:“文若待人温厚, 谦逊有礼。你与他共事, 绝不会有为难之处。”

  事实上,曹操并不是怕顾至被为难,而是怕顾至为难了别人。

  一个奔着“少干活”“睡大觉”“多吃饭”去的下属, 去哪儿都是折磨人。

  也就荀彧脾性温和,能稍稍忍上一些。

  顾至不知道曹操心中的真实想法,只觉得曹操偶尔也有善解人意的时候。

  他愉快地答应, 生怕慢上一步,曹操就会反悔:“主公说得对,我这就去荀司马那报道。”

  瞧着他兴高采烈的模样,曹操反而陷入了沉默,良心开始隐隐作痛。

  荀彧本来就够忙了,他还把这个怪才丢到荀彧那,是不是太不像话了?

  然而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不可轻易收回。

  眼看着顾至就要离开,曹操连忙把人喊住:“且慢,我还有一事想问——”

  对上顾至回转的眸光,触及那双仿佛洞幽烛微的眼瞳,曹操终究没能说出阻拦的话,只问了这几日一直在烦心的问题。

  “兖州官衙的存粮不足,顾郎可有对策?”

  顾至重新坐回原位,看在曹操做了件合他心意的事的份上,难得没有躲懒:

  “官衙无粮,世家有粮。”

  “世家有粮,可世家不愿出。”

  顾至像是听到什么好笑的事:

  “不愿出?这可由不得他们。”

  曹操见他一直盯着自己案前的一碟糕点,命侍从再端来一碟,放在他的身前。

  “顾郎先前曾说,兖州之豪族,不可逼之过急,怎么今日又……”

  “主公仁善,岂会逼迫豪族?”

  顾至挑了一块花型最为好看的糕点,以指捻着,别有意味地反问,

  “只是编户齐民,重新‘算赋’罢了。”

  算赋,即按照人口,对成年人征收人头税。

  个人给政府交税,乃是固有之举,豪族就算再不愿意,也无法找到反驳的理由。

  曹操若有所悟,心中敞亮:“顾郎的意思是……”

  “豪族多隐户。那些不曾在官府登记,躲避徭税的佃户、门客依附于豪族,这么多年,日积月累,早不知藏了多少人。”

  所谓的隐户,顾名思义,就是表面上隐身,不在官府造册的人家。

  这些人躲避缴税与徭役,依附于豪族,让豪族吃得满嘴流油,倒让政府收不到征粮与税银。

  若在太平盛世,豪族姑且会收敛一些,不敢做得太过火。然而近几十年,世道渐乱,朝廷自顾不暇,流亡者成为隐户的现象愈加严重。

  若非到处都是兵燹,豪族难以自保,只怕他们会更加毫无忌惮。

  曹操道:“只是那些豪族早有准备。因着战乱,他们弃了庄园,将部众与存粮藏在山林之间。我若派人去查,怕是收效甚微,徒劳无返。”

  顾至咬了一口点心,口中溢着荷花的清香。他三两下将点心吞入腹中,饮了一口蜜水:

  “主公不知道豪族将人与粮藏在何处,可兖州豪族,彼此知根知底。”

  曹操本就是机敏之人,顾至已提醒到这份上,他岂有想不通的道理。

  他连说了三个“好”字,心中已想到了一千个挑拨离间,让兖州豪族彼此扯皮、互相告发的办法。

  解决了一个难题,他越看顾至,越觉得满意。

  虽然往日总是不靠谱,在他帐下出工不出力,但在关键时刻,顾郎总能发挥作用。

  如此文武兼具,与众不同的异才,只是有那么一点缺点,做主公的自然要包容一些。

  顾郎毕竟还年轻,还未及冠,有天纵之资的少年人,即使再轻狂一些,又有何妨。

  欣喜之下,曹操起了促膝长谈的架势,开启一个新的话题:“那位天子的使者,顾郎怎么看?”

  顾至正等着去荀彧那点卯,顺便与荀彧一起吃个午饭,没想到曹操不讲武德,说好的一个问题,竟然问了两个。

  他放下手上的陶杯,直勾勾地盯着曹操:“主公,钱多事少……”

  曹操:。

  没想到先前应下的事这么快就打了脸,曹操笑着咬牙,将心声中的“再轻狂一些,又有何妨”狠狠划去。

  “不过是随便问问,若顾郎不愿回答,自去便可。”

  顾至刚才那句只是为了提醒下班,避免曹操说好的一个问题变成了无穷个,倒也不是真的就吝啬这一两句话。

  他将陶杯推到前方,示意曹操看眼前的空杯:

  “不管他是真的天子,假的天子,真的天之使者,假的天之使者,于主公而言,只是一双金碗筷的事。”

  曹操早就想明了正确的做法,有此一问,只是心中烦忧,不吐不快。

  听了顾至的话,他舒展浓眉,不再纠结此时:“你说的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