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宝钗若是聪明些,她就应该知道即便吴家左迁出京,人吴家也是官宦人家。如果她还想要嫁到官宦人家去,那紧紧的扒着吴家,将来也能得到一份门当户对的亲事。除了一门好亲事,还有两个能干的兄弟。
可惜不管是薛姨妈还是宝钗,都不想跟吴家共患难。
于是宝钗以薛蟠不在家,薛姨妈不拿事的理由留下来了。塔塔尔氏并不在意宝钗的选择,还觉得宝钗不跟着来,她还能省些心。于是走肾不走心的应付了两句,不出三五天就便阖家出京了。
对了,吴家离开时,塔塔尔氏身边还跟了个待字闺中,人唤珍姑娘的养女……
原本就是来借势的,最终什么都没借到宝琴与梅家的那门亲事到底是没保住,于是宝琴与薛蝌转过年来便会跟着贾家人一块回南。
山高路远,彼此路上也好有个照顾。
除了他们兄妹,刚刚来京投奔亲姑妈的邢大姑娘一家三口,这次也会跟着贾家回南。
不过相较于当初进京时的窘迫,邢大姑娘这几个月到是收获颇丰。
除夕将近,乌林珠给迎惜和李纨送年礼和压岁钱的时候也没忘记邢岫烟。
哦,李婶子娘仨搬走了。李婶子见贾家一出接着一出的事,赶忙找了个由子带着闺女搬回李家了。所以园子里也就只住了邢岫烟一位客人。
有年家那笔没兑换出去的银票在,乌林珠出手也较旁的公主阔气。
加之名下产业收上来的,内务府分来的,四爷赏下来的,皇后等人送来的,光是各色衣裳料子,都是二三百匹打底。手指缝里漏一漏,都够邢岫烟一家三口用上好些年。
邢岫烟在心底估算了一回,这些日子陆陆续续得到的金银锞子和月钱加起来,都够他们家在金陵城里买处小一些的宅子了。而那些成匹的料子和成套的首饰,随便卖上一点,就够他们家买间小铺子或是买个小庄子……
心里对乌林珠感激的同时,又升出一股同人不同命的羡慕和感慨。
**
贾母知道这是她留在京城的最后一个除夕了,心里就更想过个热热闹闹,没啥遗憾的年。
和贾母一样心思的还有不少,于是贾家这个家就在凤姐儿心疼加肉疼中过得无比奢侈,浪费。
以前过年花的都是公中的银钱,虽心疼却也还好。但今年过年的所有花销都是凤姐儿这一房的,就问她能不心疼吗?
可再心疼,这银子都得花,与其花了钱还没落下什么好,还不如大方展样些……
抛开这些,最让贾母等人高兴的是乌林珠不跟他们过年。
除夕那两日,乌林珠没回宫,也没留在大观园,而是回了她的公主府,还让人请了弘昀,准备过个浪漫亿点的……除夕。
第174章 ……
不管两人出于什么心思凑到一块过这个除夕, 但结果也确实满足了某人的期待。
然后某个吃干抹净的混蛋在胡作非为了三五天后,便将人丢在公主府,自己回了大观园。
就在弘昀满心以为他们的婚礼会如常举行时, 太上皇的身体出现了恶化,过年的喜庆热闹也瞬间散了个七七八八。
四爷直接带着皇后等人去了圆明园,乌林珠听说了消息,只思考了几息便也让人套车去了圆明园。
和其他皇子皇女一道给太上皇请了一回安, 又陪着四爷进寝殿瞧了一回日落西山几乎只剩下呼吸的太上皇。脑子里还自动回忆了一回第一次见太上皇时的种种。
历史上有不少比康熙做得更好的皇帝,说他是千古一帝, 多少有些夸大其词。但历史上的康熙确实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不过这里的康熙, 却因着某些不可言说的原因提前退位了。
想到从康熙四十九开始, 这老头就没过过几天顺心日子,乌林珠除了感叹一回她今年都二十有四外, 也完全没将老康头的糟心晚年放在心上。
和没心没肺的乌林珠相比,四爷却是个感情充沛的。也不知道是哪里触动了他,四爷竟然将弘昀还活着, 并且已经与乌林珠订下婚约的事告诉了李氏。
没过几天, 李氏就在四爷的允许下,召了弘昀入园说话。
母子俩说了一回话, 弘昀便被送到了乌林珠在圆明园的院子里。
乌林珠已经起了,不过她懒怠得动,正窝在临窗大炕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安排王达等人打劫贾母南下的船只呢。
必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人间真实,社会险恶。
而且遭遇了坑爹打劫事件后,这些人怕是会老死金陵都不会再往旁处蹦跶了。
“……二房没什么银钱, 不用放太多心思。老太太是个富得流油的,大老爷手里有不少古董。大太太,”乌林珠顿了下, 继续安排道:“意思一下就行,不必动真格的。”
贾政这几年就靠贾母补贴过日子了,这次分家还捞到了一些,但将贾兰和宝玉的那份分出去后,也就没剩多少了。
大太太邢氏到是富得不显山不露水,但她从来不是乌林珠的目标。意思一下,也是为她好,省得她成为众矢之的。
“古董什么的,都运回京城,此后每年老太太他们过生辰,我也有了能拿得出手的生辰礼。”
王达/荷叶:“…是。”
将抢来的东西再以生辰礼的方式送给失主…真是缺损到家了。
安排好孝心套餐后,乌林珠又拿起炕桌上的一份堪舆图和记录了大清境内大大小小寺庙道观的册子。
大清境内汉传寺院一万多,藏传寺庙小二千,道观也四五千,全部加起来,总数在二万座左右。
这二万余座寺院道观分布在大清十八省内,其中浙江,湖南,福建,江西的寺院道观总数加起来,比总数的二分之一还要多。
乌林珠让人准备了六万根铁杵钢棍,准备派遣十八支人手以省为单位,给大清境内的所有寺庙道观安装引雷装置。
时人大多迷信,天打雷劈会让百姓们联想到很多。之后再传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言,信仰崩塌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对了,西藏那边的明妃佛母,阿姐鼓,人.皮唐卡到是也可以拿来以讹传讹一番。
正说着话,就听见宫人过来说玉清观的崇柏道长来了,乌林珠闻言转头去看窗外。果见弘昀长身玉立的站在玻璃窗外。
对着弘昀俏皮的歪了歪头,又随手指了指殿门的方向,弘昀便一脸温和的抬脚进来了。
“你怎么来了?”
“额娘从皇阿玛那里听说了我的消息,特意宣我进来说话。”弘昀由着宫人将自己身上的大毛斗篷去了,又走到熏笼面前熏了熏身上的凉意,这才走到炕边,坐在乌林珠不远处。看一眼乌林珠手边的东西,有些好奇的问道“在做什么?”
乌林珠听说了弘昀进园子的原因后,只一副知晓样的对弘昀点点头,没问四爷怎么突然将藏了这么多年的秘密说出来,而是一边让人将手里的东西收起来,一边随口扯了个谎,“想送你一座道观,正琢磨叫什么名字呢。”
弘昀闻言,眸中又盛满了喜悦和满足,“你有这个心便足矣,旧年我便已经让人选址去建了。”
随后弘昀便又将去年买商铺买地的事一股脑的都跟乌林珠学了一遍。
说起这个,弘昀不由又说起了他们的婚礼。太上皇这个样子,他们的婚礼怕是要往后延了。
一听这话,乌林珠就笑了。手指在弘昀的掌心画圈圈,笑得轻狂又暧昧,“何必拘于那些形式。”
有没有婚礼,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他们俩该做的,不该做的不都已经做过了。
没想到乌林珠会这么说,弘昀耳尖都不由微微泛红。
原本正月里天黑得就早,下晌天又阴沉沉的,似是憋了一场大雪,乌林珠就没让弘昀回城,而是将人留在了她院子里。
夜里同床共枕,交颈而眠,羡煞鸳鸯。
……
翌日,乌林珠与弘昀便回城了。两人一个回了玉清观,一个回了大观园。耳鬓厮磨的这一天一夜,乌林珠竟是没对任何人提起一句她要引天雷劈了那些寺庙道观的话。
正月十五,就在乌林珠带着迎春和惜春去寺里上香吃素斋的时候,太上皇驾崩了。消息传到当今生母乌雅氏那里时,恰好其在吃元宵。一个不妨被元宵噎住,最后因窒息也跟着太上皇去了。
等到消息传到乌林珠耳边时,她也正带着姐妹们在一处酒楼吃饭,掌柜的见乌林珠等人气度不凡,衣着华贵,随从众多,还特意赠送了他们店里的七彩元宵。
听完消息,再看碗里的煮元宵…反正乌林珠是没啥胃口了。
╮(╯▽╰)╭
带着迎惜二人匆匆吃了顿饭,乌林珠便先带她们回大观园了。
每年做衣裳的时候都会做两身素服,为的就是应付这种突如其来的白事。大观园这边的宫人听说了消息,第一时间就将今年新做的素服找出来。
乌林珠一回来便立时换上素服,然后带人去城外圆明园与四爷一家汇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空间文 红楼 清穿 外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