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大明第一王妃_枕梦馍【完结】(102)

  安王府在上元县,在宫门口分道扬镳的时候,朱椿和蓝氏走了过来。

  “罗贯中的三国,我看完了。”

  朱椿开了口。

  徐妙容四处看了看,才反应过来,是在和她说话。

  “你润色好的,我也看完了。”

  朱椿又说了一句。

  徐妙容神情微动,罗版三国,上次是朱橚亲自送到蜀王府的,这事她记得。可她润色过的,也就是后世通行的版本,她全稿交给了朱棣。

  所以朱棣又大方拿去给朱椿看了?

  不明白朱椿要说什么,怕他又要对着自己咆哮,她先默默地往后退了一步。

  哪知道,朱椿却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说:“我写了一篇感想,你抽空……看一看。”

  她:?

  又来?

  那感想,不会是喷人的感想吧?

  她没打算接,朱椿却主动将那所谓的感想,递到了一旁朱楹手上。

  “喂?”

  徐妙容懵了,给人东西,也得问问人家要不要啊。不等人回答,就把东西扔下转身就走,这叫强买强卖。

  “扔了吧。”

  她看着朱椿和蓝氏的背影,对朱楹说了一句。

  朱楹没动。

  他将那所谓的感想,递到了她手上。

  她:??

  “王爷,这叫私相传授。”

  “在宫里的时候,他给过我一次。”

  她:???

  所以你也要当这个帮凶是不是。

  她气呼呼地看了朱楹一眼,而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鉴于两个人是乘同一辆马车来的,最后徐妙容还是认命地坐上马车回去了。不过好在,朱楹没再提起这回事。

  是夜,徐妙容美美地泡了一回脚,又往脸上敷了珍珠粉。一觉醒来,神清气爽。

  梳洗完毕,她和往日一样,站在窗前,接受晨光的洗礼。刚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忽然,似有所感一样,她回过了头。

  桌子上,放着一本书。

  那书略有些陈旧,一看就不是平山堂里头的。

  “王爷叫人送书来了?”

  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

  月菱隔着帘子回答:“昨晚上王爷叫人送来的,说王妃写东西,兴许能用得上。”

  徐妙容突然有股不好的预感。

  盯着封面上《楞严经》三个字,她笑了,真是好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拿着书随便扒拉了两下,果然,里头掉出来一张纸。

  【五丈原的秋风吹散了一场梦】

  “又是梦。”

  看着熟悉的字迹,徐妙容扶额叹息。来了来了,熟悉的调调,它又来了。

  我一直觉得,蜀汉,就是一曲悲歌。是一群人踽踽独行,等一个天明,却又永远等不到天明的悲歌。

  桃园三结义,故事的开始。匡扶汉室,多么明朗的目标。

  可他们所有人,终其一生,都没能复兴汉室。

  夷陵的一场大战,葬送了刘备的梦想。白帝城的托孤,成为诸葛亮一生的劫。蜀汉,气数已尽,无力回天,可他们,还在坚持。

  他们在坚持些什么?

  五丈原秋风里,诸葛亮那一声悠悠苍天,曷此其极[1],不是尾声。那个来自天水的少年,从未见过先帝,却为了先帝,付出了一生。

  吾计不成,乃天命也![2]

  这是姜伯约的遗憾,也是蜀汉的遗憾。

  ……

  “我突然发现。”

  放下手中的感想,徐妙容出了声。

  她发现,其实朱椿挺适合去做评书人的。两篇读后感,都很真情实感。真情实感到,你跟着读下去,就能被带动起来情绪。

  她猜。不,她确定,朱椿一定是蜀粉。

  不过……

  他都已经把读后感交到她手上了,是不是代表,他已经想开了,决定既往不咎了?

  “王妃,皇长孙来了。”

  外头月栀回了一句。话音刚落,朱瞻基就慢吞吞地走了过来。

  “四姨奶奶,你陪我去挖笋吧。”

  朱瞻基手上,还拿着一把小铲子。

  徐妙容不动,“你们家有那么多人,你找别人挖去。”

  挖笋,是体力劳动,她不要。

  “他们看着就不会挖。”

  朱瞻基摇头,一脸对自家人很不信任的样子。

  徐妙容无语。

  他们看着就不会挖,她看着,就会挖了?她脸上写了“我会”两个字?

  “挖不动。”

  她摆手,还是拒绝。

  朱瞻基有些沮丧,突然,他眼睛一亮,噔噔噔往前跑了两步,而后,“四姨奶奶,基儿告诉你一个小道消息。”

  臭小子。

  徐妙容心里骂了一句,心知,这鬼精鬼精的小子,在跟她做交换呢。

  “知道是小道消息,你还敢乱传。”

  她不上这当。

  “不是一般的小道消息,十一爷爷昨天在送行宴上想说什么,我已经知道了。”

  朱瞻基的眼睛亮晶晶的。

  别说,徐妙容还真上当了。

  在道德和吃瓜的天平来回摇摆,最终她选择,还是暂时抛弃道德吧。她想知道,朱椿究竟是不是想说回封地的事。

  可,“十一爷爷悄悄告诉爷爷,说有书商找上门,想托他帮忙说和,从成都府买纸。若事情能成,那客商愿意给朝廷上……这么多税。”

  朱瞻基伸出手指头比划了一下。

  徐妙容眼皮子狠狠地跳了一下,蜀纸,品相和质量都很好,最近应天府掀起话本热,纸走俏,再正常不过。可这剧本,竟然如此的眼熟。这不就是黄四娘跟她说的的翻版吗?是谁在跟着她一起走剧情?

  “那个客商,不会也姓黄吧?”

  她问朱瞻基。

  朱瞻基摇头,“好像不是。”

  摇完,又奇道:“不过四姨奶奶你怎么说也?”

  “没什么,口误。”

  腹诽了一句“你爷爷这么宠你,你连这种事都打听到了,怎么黄四娘的事却没打听到”,徐妙容笑笑,问:“你爷爷怎么说?”

  “爷爷什么都没说啊。”

  朱瞻基又摇头,“这种事,爷爷肯定不能随便说呀。”

  小朋友又压低了声音,小猫一样悄咪咪的说了一句:“税,哪能随便收,这是大事。祖宗之法压着,难办。”

  呵。

  徐妙容眨眨眼,心道:你还挺有上位者的觉悟的,果然不愧是皇帝预备役的。

  知道打听不出来什么了,她摸了摸小朋友的头,而后真情实感地说了一句:“基儿,你说的对,税收,的确是大事。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拿了,就要对百姓负责。”

  “取* 之于民,用之于民?”

  朱瞻基仰起头,他觉得,这句话好新颖。欲要细问,又惦记着挖笋大业,纠结了又纠结,他决定,还是边挖笋边问吧。

  “冬笋好重,四姨奶奶,我们要不要叫上四姨爷爷一起,让他帮着我们搬笋?”

  搬?

  徐妙容的嘴,抽了一下。这是去挖笋吗,这是去偷笋的家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你打算去哪挖笋?”

  “九成斋。”

  第71章 如果你觉得大明坊刻不好,你就去建设它

  最终挖笋大业以徐妙容把人拉到朱橚的田里扒拉了两下作结。

  朱瞻基叫人扛着一口袋笋, 心满意足的回去了。他走了,徐妙容长出一口气,可一想到平山堂里那几大箱子手稿, 她又想叹气了。

  结束了润色《三国演义》的工作,还有《水浒传》呢。

  从前看名著时,没觉得字多, 等到自己真上手修修改改时,才发现, 其实, 字真的很多。她现在理解文字编辑的辛苦了,也对诸如罗贯中施耐庵这样的作者,佩服之情更甚。

  没有电脑的时代, 写字全靠手, 动辄还要写几十上百万字, 这份坚持,并不容易。

  把挖来的笋交给月栀,又口头指点了一番“腌笃鲜”的做法, 正等着那一口眉毛都掉下来的鲜送到眼前, 吃瓜人月桃却带了最新的瓜。

  关于宁王和岷王的瓜。

  其实两位王爷启程离开, 徐妙容是知道的。毕竟亲王来朝离朝,一应流程都是定死的。宁王和岷王原本就计划在这日回去。

  只不过……

  与以往所有亲王离开时的状态不同, 这次宁王和岷王离开时, 仍处于微醺状态。

  想了想昨日送行宴上那酒的烈度,徐妙容猜, 应该是两位王爷回府后, 又各自喝了闷酒。

  喝了闷酒的宁王,还是那个热爱文学的宁王。纵然人在微醺状态, 他却不忘继续叫人打包话本子带走。

  “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宁王的手随意一点,下人们便刷刷刷亮出了宝钞,那架势,倒有点像报复性消费。

  而岷王,他本就是个不爱说话之人。可,大抵是人生中第一次勇敢地向朱棣提了要求,却惨遭拒绝,他自闭了,从看起来很内向变成了的真的很内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14_b/bjYZ3.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