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岷王临走还不忘拉着小袁氏共沉沦。
小袁氏想买伴手礼,可他以一句“你在应天府的名声已经烂透了”,成功让小袁氏也自闭了。
两位亲王离了应天,就像石头落入湖泊,只在应天府掀起了一朵小小的水花。水花落下,应天府的的百姓该干嘛就干嘛。
在这样按部就班的日常中,徐妙清也收拾妥当,正式启程离开应天了。
朱棣最终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
“你们这不是为难朕吗?”
“三思而后行,不要冲动。”
“既然你意已决,那朕就勉为其难接受吧。”
拉锯了好几个来回,朱棣又推辞劝说了好几回,依然无果,最终他只得“勉为其难”的接受了。当然,他不是悭吝之人。
为了回报徐妙清的诚意,他不仅答应了徐妙清要把朱逊煓留在应天的请求,还主动提出,朱逊煓在应天的日常开支,全由他这个做叔叔的包了。
他还给朱逊煓找了个教导主任。
好巧不巧,就是徐辉祖。
这中间是如何操作的,徐妙云出了多少力,徐妙容一清二楚。尘埃落定,她本该松一口气的。可姐妹离别,这一走,又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见到,她心中又有些感伤。
送走了徐妙云和工具人朱桂,连着吃了五天“腌笃鲜”,她总算又恢复了点精气神。
正要让人接下来不用再做“腌笃鲜”了,忽然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腌笃鲜”里的笋,是朱橚田里的笋。而她把朱橚,彻彻底底的忘了。
突然就有点心虚。
再怎么说,朱橚也是她徒弟。而且虽说因为朱棣撵人撵的太突然,突然到朱橚压根来不及交代田里的事,只得把田庄托付给了她。
可她在这头吃着鲜嫩的笋,朱橚在那头……呃,她猜朱橚在骂娘,或者在给朱棣写信。
反正怎么着,抛下心爱的事业,被迫离开,心情应该都不会太好。
念着两人之间窗户纸一样薄的还没开始的师徒之情,念在那几顿“腌笃鲜”的份上,她决定,去封信到开封。
这日,她丢下才看了没几回目的《水浒传》手稿,先往云华堂去了。
点了十几匹布,准备送给冯氏,又打算去街上再买点别的,一并打包叫人送走。正没头绪的四处看着,忽然,听到一个突然拔高的声音:“江东一群豪杰,你说他们是鼠辈?!”
“不然呢?”
又有一个声音拔高了。
而后……
“江东一群鼠辈,蜀汉不自量力,只有曹魏,才最务实。”
“没错,曹魏乃天命也。”
“蜀汉怎么不自量力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难道天不予,就不谋了?可不谋,你又怎知,天一定不予?二爷义薄云天,丞相足智多谋,子龙……”
“得了,又要满嘴仁义道德了,你们蜀粉,还能说点别的吗?”
“你们魏粉倒是说了别的,可天下九州,你们独得六州又怎样?司马懿,可不是蜀汉的人。”
“你什么意思?”
“你说我什么意思?”
……
耳畔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眼看着辩论变成吵架,吵架变成打架,徐妙容石化了。
原来魏蜀吴三国粉丝大乱斗,竟是老传统。现代人在网上吵得键盘上火星子乱冒,大明的百姓当着她的面打的头破血流。
可她的本意,不是丰富大明百姓们的市民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吗?
这再打下去,怕是要多出几个精神病了。
忙开口准备叫王府的护卫上前,可,“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曹魏失了天下,那便说明,他们不是天下的主人。真正的主人是……”
“司马懿?你是晋粉?”
“天呐,这世上竟然真的有晋粉!”
人群炸了。
徐妙容也快炸了。
虽然魏蜀吴打来打去,最后叫司马家得了天下是事实,可三国粉丝吵架呢,你一司马粉跳出来合适吗?跳出来还引用她说过的“话”,同样合适吗?
那句“世界潮流”,不就是她第一回 上史书时说过的话?
名人名言,不带这么引用的。
她一时难言,看了那司马粉一样。果然,三国粉们气笑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世上还有活的司马粉。
活的司马粉,行走的人形靶子。
于是原本还内斗的粉丝瞬间休战,他们枪口一致对外,纷纷对着司马粉强力输出起来。
徐妙容看的一愣一愣的。
她寻思,《三国演义》才正式刊印没几天,外头就这么热闹了。等再过些时日,街头岂不是更热闹?
一时间有些忧心应天人的精神状态。
《三国演义》润色完后,她就将完整稿子交到了朱棣手上,朱棣看罢,在原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上划掉三个字,定名《三国演义》。
头一次听闻这个名字,她震惊的不能自已。
何为宿命?这就是宿命。
本以为朱棣会把书稿交由官方刊印,哪知道,他却来了一句:“那什么来财书坊不是答应了你好处吗?”
当时他的语气,一度让徐妙容以为,他想分一点好处。
可他又坦坦荡荡的紧。
最后,事情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定下了,稿子交由来财书坊刊印。徐妙容本来还想问问上税的事,可朱棣手一挥,说:“读书这事,能和钱扯上关系吗?叫他们该怎样就怎样吧。”
一锤定音。
徐妙容便把他的意思传达给了黄四娘,黄四娘闻言松了一口气。隐隐约约的,竟然还有点失落。
想到那时候黄四娘的表情,徐妙容就有些感叹。搞实业,不容易啊。
正欲抬脚继续往前走,耳畔忽又传来一个人声:“你听说了没,别的书坊也要出书了。”
“不会吧。”
有人接了一句,又奇道:“可《三国演义》,不是只交给来财书坊一家来刊印吗?”
“我又没说,他们要印《三国演义》。”
原先说话那人回了一句,而后觑着周围没人,又神神秘秘的来了一句:“他们要印的,是《三国演义新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赵仙霖详解三国鼎立》、《胡双立评三国演义》……总之,你相信我,他们每家都有自己的主推版。”
徐妙容:……
神特么主推版。
这不就是《三国演义》的衍生,吃不着螃蟹,就想办法制造“螃蟹”,所以应天府的商人,能把生意做大做强,靠的就是这非比寻常的嗅觉和活泛无比的脑子吧。
那么问题来了,谁是胡双立?
赵仙霖她知道,是应天府有名的说书人。可这胡双立,她没听过。
“胡双立,谁啊?”
刚被同伴塞了瓜的那位显然和她有同样的疑问。
她问了,塞瓜那位想想了,摇头,道:“不知道,可能是哪来的野鸡说书人吧。”
徐妙容:……
她想替胡双立问一句,这位娘子,你礼貌吗?
娘子,大概没觉得自己不礼貌,她又清了清嗓子,丢出下一个瓜:“咱们应天府的纸不是不够了吗,我还听说,为此那些个书商联合起来,主动提出要给朝廷上税呢。”
这个瓜……
徐妙容感觉,有点耳熟。
想了想,不就是前两天朱瞻基同她说的“小道消息”吗?原来所谓的小道消息,流通性已经这么强了。
还想再听下去,两位妇人却被路边的首饰吸引了视线,话题戛然而止。她便作罢,又在街上走了一圈,回到府上,她就着软榻一躺,只觉得这一天,真是累坏了。
《三国演义》比她想象的还要火,走到哪里,都有人讨论剧情,走到哪里,都有人掐架。
接下来没几日,《三国演义》果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应天府。
城里城外,人人以拥有一整本《三国演义》为傲。来财书坊数次加印,书坊门口,日日大排长队。
黄四娘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市面上各种如《三国演义新编》的衍生话本子横空出世,市场最先反应过来。
卖草鞋的发现了商机,他们纷纷打出招牌,说自己卖的,是刘皇叔同款草鞋。卖枣子的,也跟着效仿,说自己卖的是关二爷同款枣子。
而后,张飞猪肉、杨修鸡肋、孔明羽扇……整个应天府,能和《三国演义》蹭上的,纷纷改名,蹭,使劲蹭。
对此,徐妙容虽震惊,但也能理解。
蹭热度不是后世的专属,有钱不赚,王八蛋。
在这种狂热的气氛中,年关来了。头一次在大明过大年,徐妙容有些稀奇。心平气和地同朱楹坐下来一起吃了一顿团年饭,而后又去街上逛了几遭,渐渐地,那股新鲜劲没了。她又窝在了府上,开始了懒人生活。
不知不觉间,元宵节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14_b/bjYZ3.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