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大明第一王妃_枕梦馍【完结】(190)

  正想着该如何回答,那头朱高煦却已经快人快语,道:“永平府上,的确在造庭院。”

  朱月贵:……

  “二十二婶,你不出门,不知道这些。”

  状似客气地回了一嘴,朱高煦又对着朱棣道:“父皇,许是永平府上送石头的人,把两样东西搞混了,所以才送错了。”

  “是呢是呢。”

  徐妙容一边附和,一边在心里摇头。

  朱高煦啊朱高煦,说他笨,他好像又没那么笨。可说他聪明,他又总是在关键时刻,拖自己人后腿。

  他倒是想为朱月贵洗白,把锅甩到送桃子的人身上去,可她的话,压根没说完呢。

  “若真如此的话,永平这次,岂不是亏大了?”

  摆出一副同情朱月贵的样子,徐妙容又道:“这石头的成色,一看就比咱们常买的强。一车石头,不比一车桃子贵?”

  “这石头。”

  朱月贵从牙缝里挤出一抹笑,道:“我的确从别处买了石头,想来是下人粗心,将两个车弄混了。”

  “别处,是何处?”

  徐妙容又问:“说起来,我们王府的庭院,也该修缮了。这石头瞧着好,我都想买上它几车呢。”

  “这……我也不清楚石头是从何处买的。”

  朱月贵模棱两可,又道:“府上的事,哪能事无巨细,全由我一人经手。二十二婶若是想买石头,等回头我问过他们,定告知于你。”

  “那敢情好。”

  徐妙容笑了笑,再不多言。

  朱棣不想当着众人的面教训女儿,便叫所有人先回去,只留了朱月贵一人在殿里。

  朱高煦走出大殿,冷哼了一声。

  徐妙容也哼。

  朱高煦正要看她,她却好似很生气地来了一句:“这应天府近来,可真奇怪。永平府上的下人不尽心,我们府上送东西的下人也不尽心。”

  “四姨奶奶,怎么了?”

  朱瞻基好奇地问了一句。

  徐妙容又叹气,道:“你永平姑姑府上的下人,把桃子和石头搞混了,我们府上的下人更出格,干脆把东西给我送丢了。”

  “什么东西?”

  朱瞻基又问,一旁朱高煦支起了耳朵。徐妙容暗地里观察,只觉,他不像是知情的样子。

  心中大致有了数,便道:“不过一些吃的东西罢了。”

  话音落,顿了顿,又庆幸道:“还好我叫人在袋子里做了标记,顺着袋子找,应该能找到那些东西。”

  哼。

  朱高煦又冷哼。他似是有些无语,不指名道姓地说了一句:“至于吗?”

  “不至于吗?”

  徐妙容反问,又说:“你不心疼钱,不如你做个好人,帮我出钱再买一车?”

  “我又不是冤大头!”

  朱高煦立马拂袖便走,这回他学聪明了,绝不接茬。想从他这里讹钱,没门!

  他气呼呼地走了,徐妙容收回视线,腹诽了一句,你不就是天底下最最最大的冤大头吗?

  刚才朱高煦的表现已经佐证了,他并不知道朱月贵让人劫盐一事。可他傻,不代表丘福傻。丘福本来就想抓住她的把柄,听了她那些话,定然会有所行动。

  她要的就是,朱月贵自顾不暇。

  “王爷,妾身猜,永平要将盐甩出去了。”

  二人往宫门口走,徐妙容小声对着朱楹说了一句。

  朱楹并不直接回应,他问:“那袋子里,当真做了标记?”

  “当真。”

  徐妙容点头,再开口,声音里也带上了几分笑,“其实那天妾身就想说了,找到袋子,就找到了盐。可惜王爷快人一步,妾身琢磨着,找王八比找数字容易,便没说出口。”

  那天几个暗卫说到盐丢了,她就想说,她在袋子里做了标记。

  因为送盐这事,实在敏感。她多留了一个心眼,为防有人偷了盐或者抢了盐,事情闹大了一发不可收拾,她便叫顾兴来在袋子里手动绣了“防伪内码”。

  每一个袋子里,都绣有五个极小的数字。每个袋子里的第一个数字连起来,是一串等差数列。每个袋子里的第二个数字连起来,也是一串等差数列。

  五串等差数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防伪码”。靠着这些防伪码,她能实现对袋子的追溯。

  虽然碍于现实情况,正儿八经追溯起来,颇要费些功夫。可,有总比没有强。

  刚才她故意说那番话,便是想借着有心人的嘴告诉朱月贵,你手上的盐,是烫手货。

  若劫盐的人是朱高煦,知道袋子做了标记,他一定会把盐留下,只将袋子销毁了事。可劫盐的人是朱月贵,她比朱高煦多长了好几个心眼子。

  那装盐的袋子上做了标记,焉知别处没有标记?稳妥起见,朱月贵一定会将盐脱手。

  而脱手之后……

  她有一个绝好的主意成型,“王爷,不若,咱们帮他们一把吧?”

  “如何帮?”

  “妾身想,把那些盐,转手再卖出去。”

  徐妙容其实有些不好意思,这法子,实在太缺德了。可她为此愧疚吗?不愧疚。

  前几日有池无意中曾提到过,李家得了劫来的那批盐,李让便大手一挥,叫人给李家兄弟姐妹都送了些。

  她本来还有些肉疼,结果有池说,李让送的,是府上原本没吃完的盐。

  当时她就吐槽了一句,这李让,对自家人可真好!

  清了陈盐,来了新盐,李家本来美滋滋。可现在,新盐不能用也不敢用了。没了盐,朝廷又不给盐,李家要吃饭,只能去外头买。

  她打的主意便是,等李家将盐脱手,她再转一圈,把这批盐,卖回去。

  如此,李家得了盐,她得了钱,岂不两全其美?

  “都听你的。”

  朱楹也听明白了她话里的意思,无奈笑笑,他并未反对。

  “那一车桃子,你欲如何?”

  他又问了一句。

  徐妙容却犯了难。盐在朱月贵手上,桃子却在她手上。盐的去处已经敲定了,可这桃子的去处,还真不好定下。

  看向朱楹,她摇头,“妾身不知道。”

  其实是懒得动脑了。

  朱楹也知她想推事,并未揭穿她,只道:“那就以进上的名义,送给各家吧。”

  “王爷,你。”

  徐妙容瞪大了眼睛,想说,你怎么比我还要“坏”。

  进上,自然是进给朱棣。朱楹的意思,竟然是将桃子包装一遍,以王府的名义重新送给朱棣和其他人。这不就和商品进保税区,出来以后摇身一变成了进口货没什么差别?

  朱月贵花钱买的桃子,成全了他的人情。朱月贵知道,怕是要炸。

  吃瓜的心情有些按捺不住。

  又想到还没和他说朱棣看的那几本书,忙又道:“王爷可看到陛下今日看的书?”

  “我只看到一本《皇华四达记》。”

  朱楹回了一句,又道:“这本书,我从前看过。”

  “陛下看的那本,封面上写着《鄂多立克东游录》。”

  徐妙容想了想,朱楹大概率不知道鄂多立克,也大概率没看过这本书,不好多言,她只道:“这名字听着,像是番夷人,陛下看这本书做什么?”

  “许是……有所图。”

  重重地强调了“有所图”三个字,朱楹又问:“妙容,你想出海吗?”

  “我?”

  徐妙容怔了一下,反应过来又笑,“王爷别开玩笑了。”

  她能不想出海吗?海阔凭鱼跃的自由,谁不想要。可大明,还真不是来去自由的。朱棣连下西洋都提都还没提呢,她身为王妃,想出海,难。

  “罗……”

  本想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怕露馅,忙又改口:“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之国的事,还没动静呢。”

  上回说到,朱棣叫他去兰溪,是在实验不之国,给闲职可不可行。本以为回来后朱棣会有点动静,哪知道,他一点动静也没有。

  她现在也摸不透朱棣是个什么章法。

  话题就此打住,当晚,朱棣叫人送了五个大西瓜来,说是今日让大家见笑了,惹出这么大的乌龙,朱月贵心里过不去,因此特意送几个西瓜来,让大家解解渴。

  徐妙容侧面打听了一下,其实西瓜是朱棣掏钱买的。

  西瓜在这时代已经不算十分稀奇,可寻常人舍不得买一个大西瓜。一次送五个大西瓜,这手笔有些大了。知道朱棣这是在替女儿擦屁股,徐妙容大致已经猜到了事情的结局。

  果然如她所料,一句“是下人们弄混了两辆车”,便盖棺定论,朱棣又罚了朱月贵的禄米,着令朱月贵在家反省。

  事情看似就此揭过,徐妙容也不着急,每天小半个西瓜,直吃的她浑身舒畅。

  其实如今的西瓜并不是特别甜,但朱楹记着她,特意把最红的部分留给了她。月栀手巧,又做了西瓜冰饮子来,喝着倒也消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14_b/bjYZ3.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