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大明第一王妃_枕梦馍【完结】(200)

  朱楹多说了一句。

  当晚,有池将探查到的消息送过来,徐妙容方知,朱月贵果然在背后出了一把力。朱月贵秘密去过朱高煦府上,前脚她出了朱高煦府邸,后脚朱高煦就叫人去抓蛇了。

  那蛇短小,却有剧毒,朱高煦叫人裹进大牢的干草里。彭北九往干草上一躺,就被蛇咬死了。

  而那只蛇,已经被狱卒们发现并打死了。

  朱棣震怒之下,亲自出手,抽了朱高煦两鞭子。消息不胫而走,却没人知道,是因为什么。众人只能根据朱棣抽人时大骂的“越大越不省心,老子的话,你总当成耳边风,你是不是要气死你老子,你该吃点苦头,长长记性了”推测,朱高煦又做了什么惹朱棣生气的事了。

  盛怒之下,对儿子极其失望的朱棣在第二日的朝会上径直宣布:二皇子朱高煦有勇有谋,亦是神灵认定之人,当为出海正使,率领船队渡海西行。

  因着出海船队还没编解完毕,正式启程,便还需等些时日。只圣旨已下,金口玉言,朝堂内外,炸锅了。

  哪怕徐妙容不出门,都从丫鬟口中听闻,朱高煦又在府上发什么什么疯了,丘福气急攻心之下病倒了,谁谁谁又求见朱棣,却被朱棣轰出去了……

  就连朱月贵闻讯,都装模作样往宫里走了一回,替朱高煦求情。

  徐妙容作壁上观,凤阳那头又有奏报传来,言称凤阳流民增多一事已经解决,原是凤阳下辖亳州城里,洪武时期迁来的富户与原住民因田地事由起了矛盾,因凤阳知府的介入,此事已经圆满解决了。

  好不容易听到一个好消息,朱棣的心情舒缓了一点。

  凤阳开荒一事,既早已提上日程,他便顺势传下口谕,着令安王朱楹为钦差,亲自前往凤阳,主持开荒。

  徐妙容因早有心理准备,因此接到口谕时,并不觉得意外。

  可,让她意外的是,朱棣竟然不让她一起去。

  第114章 她把大明的祥瑞搞死了?

  “皇兄为何不让带家眷同行?”

  闻听口谕明细, 朱楹面上也有一时的错愕。

  他问了传旨太监一句,太监道:“陛下的心意,奴婢们怎好擅自揣测。许是办差带着家眷不方便吧。”

  徐妙容的嘴轻轻一抽。

  又不是去打仗, 怎么就不方便了?况且先前,她又不是没和朱楹一起去办过差。上回去兰溪,明明是朱棣让她跟着朱楹一起去的。

  难不成, 朱棣怕她又遭遇一回被倭寇掳走的奇葩事?

  可,倭寇已经被消灭, 凤阳又没倭寇, 她的运气也不至于这么背,连着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她也不信,朱棣是出于她的安全的考量, 才让她去的。

  既不是为了她好, 那便是, “我最近招惹他了?”

  还是,“王爷你招惹他了?”

  她看向朱楹,努力回想, 可想了半天, 死活没想起来自己和朱楹做了什么让他不高兴的事。

  “不若我再进宫, 探一探皇兄的口风吧。”

  朱楹的声音相较以往有些沉,他也没有想到, 朱棣会不让她跟着去。正欲立刻起身, 往宫里走一趟,徐妙容却拉住了他的衣摆。

  “妾身知道了。”

  朱楹看她, 便听得:“他一定是恨屋及乌, 因为自己近来不好过,所以让大家都不好过!”

  边说着, 徐妙容还掰着手指头数。

  “高煦那个大傻子,虽惹他生气,可到底是他的心头肉,心头肉出海,他们父子俩个,可不是要分离。这等节骨眼,妾身跟着王爷一道去凤阳,可不是招了他的眼。”

  徐妙容感觉自己猜中了。

  这厢老父亲含泪忍着心痛,送儿子离开,那厢她和朱楹夫唱妇随,看起来甜甜蜜蜜圆圆满满的。老父亲看在眼里,能好受,都有鬼了!

  “说来说去,还是让你去凤阳的时机不对。若妾身猜的是对的,王爷你现在进宫,不是找骂吗?”

  徐妙容又把朱楹往回拉了拉。

  也不知是在自我安慰,还是在安慰朱楹,她道:“算了算了,不去就不去吧,反正凤阳离应天,不过几个时辰的车程。王爷要是想回来,叫人套上车,随时回来就是。”

  说到随时回来,她卡了一下,回想刚才的口谕,又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不对,刚才那小太监说,待差事了结,再回应天。这话岂不是在说,王爷在把事情办完之前,不能回来了?”

  机械地转过头看向朱楹。

  朱楹的头微微垂了垂,他说:“我可以偷偷回来。”

  你偷偷的代价,可能有点大啊。

  徐妙容撇嘴,“应天城的防守,非同一般。陛下现在又在气头上,没事还是别惹他。”

  朱楹没说话。

  徐妙容还在喃喃自语,说了一会儿,不见回话,话音猛地一顿,却见朱楹好似出神一般看着她。

  “王爷,你听到妾身说的话了吗?王爷……”

  “或许,让我离开一阵子,也好吧。”

  嗯?

  徐妙容眼睫毛颤了一下,朱楹却伸手,招呼她近前。

  她愣了一下,他却叹了一口气,将她拉到了怀里。温热的气息喷涌在她耳尖,他问:“你会想我吗?”

  不等徐妙容回答,他又道:“我会想你的。”

  “我会快快办完差事,早些回来的。”

  他又最后说了一句。

  虽说了不要进宫试探,可朱楹还是觑着机会同朱高炽打探了一番,结果朱高炽也不得要领,只说了跟徐妙容同样的话,朱棣现在在气头上,没事别惹他。

  纵然万般不舍,还是迎来了送别的日子。徐妙容本以为,自己没那么难过的,可,看着朱楹上了马车,她心中,还是不可抑制地涌现出一股失落。

  郁闷地让车夫调转车头,往王府方向去。马车才走了几步,忽又停下了。

  月桃正要说话,帘子一掀,外头却进来一个人。

  “王爷?”

  月桃又惊又喜,连忙使眼色,让还在马车上的月菱跟着下来。

  “你……你怎么回来了?”

  徐妙容的眼中明明白白写着惊讶,顾不上探究见到他时,心中那一瞬的欢喜,她尽量无事人般平静的问了一句。

  朱楹已经上了马车了,他就坐在她身旁,说:“想再看你一眼。”

  想再看你一眼,所以又回来了。

  “他们都在等你呢。”

  徐妙容朝着马车后头努了努嘴。这回跟着一道去凤阳的,还有其他朝堂官员。大家是一起走的,不好让人家多等。

  朱楹却不在乎,“让他们等着吧。”

  “我会寄书信回来,若你……若你想我,也可以叫人送信给我。”

  “嗯。”

  徐妙容小声地回了一句。

  朱楹却突然垂首,一手扶着她的脖子,另一手扶着她的腰,在她的额间亲了一下。

  很轻很轻的一下,犹如蜻蜓点水一般。却让徐妙容呆愣在原地。

  “等我回来,我会要一个答案。”

  他松开了她,最后说了一句“不许再躲”,就掀开帘子下了马车。徐妙容只看到,他翻身上了马,马蹄哒哒,渐渐在她眼里变成一个点。

  “王爷走了。”?她自言自语了一句,心中的失落却比方才更甚。

  “王妃,咱们在外头转一转再回去吧。”

  月桃回了一句,见她实在神色怏怏,便提议去两个铺子里转一转,亦或者去别处随便走走。徐妙容由着她们去了。

  只是,转了一遭,她依然兴致缺缺,便干脆带着丫鬟们打道回府了。

  原以为日子一晃就过去了,可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没了朱楹,徐妙容感觉,时间好像也变慢了许多。

  她没心思出门,宝船厂那边,一切按部就班。纵然朱高煦不愿意,可出海的日子,一日日近了。朱棣又亲自点名郑和为副使,协助朱高煦一道下西洋。

  郑和就这样,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及至正式出海,钦天监夜观天象,太常寺安排仪式祭海,船队正式出海,徐妙容被朱瞻基撺掇着,也去凑了一回热闹。

  “喽,四姨奶奶,那个大胡子,就是长安西大寺的掌教哈三焉。他旁边那个穿黑衣服的,叫马欢。”

  “哈三焉和马欢都通晓番邦语言,哈三焉是郑和亲自去请的,其实爷爷本来想让二叔去请,但二叔不去。爷爷还让二叔去会稽请马欢,二叔也不去。”

  “二叔都不搭理人家,真到了海上,可怎么办?”

  小朋友兴致勃勃,见了浩浩荡荡的船队,眼里满是兴奋。徐妙容只觉得,他像一只百灵鸟一样,一直在她耳边叽叽喳喳。

  不好不给小朋友面子,她便强打起精神,道:“你二叔早晚会想通的。”

  海上风浪说来就来,近百艘船,上千人一道下西洋,翻译的用处,大着呢。朱瞻基口中的哈三焉和马欢,也是历史记载的下西洋团队的成员。

  两位翻译,能在史书留名,能耐可不是一般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bl/14_b/bjYZ3.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